人到中年,多和這四種親戚來往

有書快看 發佈 2022-11-16T00:29:09.020148+00:00

血濃於水,重視親情,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基因。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更加珍惜家的溫暖,親戚之間的關係也隨之變得更加親近。

血濃於水,重視親情,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基因。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更加珍惜家的溫暖,親戚之間的關係也隨之變得更加親近。


然而,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就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親戚都值得我們付出真心。


如果你有這四種親戚,一定要多多交往,真誠以待。



貧窮富貴都站在你身邊的人


《增廣賢文》中有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當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我們常常看到,當生活富有的時候,親戚們無論親疏都來攀關係。一旦落魄,就有人開始疏遠。


而那些無論貧富,都站在你身邊的人就格外可貴。


你在高處時,他不會攀附,你在低處時,他會默默陪伴,力所能及處伸出援手。


我的朋友曾給講過這樣一件事:因為爺爺當兵轉業在東北,父母都在工廠里上班,那時候老家農村的生活比較困難,爺爺常常接濟在老家的大哥一家人。


後來工廠下崗,生活艱難,他們一家人回到老家,在縣城租房,打工生存。


剛回來的那一年春節,父母高高興興帶他回老家,想和大爺一家一起過年。回家一看,人家冷臉冷麵,根本沒有留他們的意思。


於是他們一家三口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冒著冷風,騎車二三十里回來,父母相對落淚。朋友說,父母的淚水一輩子都不能忘。


倒是一家遠房的親戚,在大年初二,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來看他們。後來在父母做生意需要錢的時候毫不吝嗇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後來他們一家經過努力,父母做生意有了起色,老家人又熱絡起來,父母卻再也熱情不起來了。


和那家遠方的親戚,卻處得像親人一般,時常走動,互幫互助。


真正的親人,是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境遇都和你站在一起。你富貴,他高興;你貧窮,他也不會嫌棄你。


《超級演說家》的冠軍獲得者,北大碩士劉媛媛,現在是抖音的頭部主播,她曾經講過:


她出生在一個河北農村一個普通家庭里,父母是農民,供養三個讀書的孩子負擔很重,


大哥畢業後,她和二哥還在上學,這時大哥就拿出一半的工資負擔她和二哥的生活費。


後來她在北京創業,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大哥辭掉了廣州的工作回來幫她。


醫學院畢業的二哥打算考博,大哥拿出二十萬來支持二哥,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她說創業的路上雖然很艱辛,但是她覺得特別安心,因為家人就是她強大的後盾,無論她是否成功,家人都堅定地站在她的身後。


真正的親人,在你成功的時候他會為你鼓掌,在你落魄時他也不會轉身走開。


無論貧富,都會堅定地站在你身邊的人,值得深交一輩子



危難時敢於站出來幫你的人


人們總是喜歡錦上添花,卻很少能做到雪中送炭。


《紅樓夢》中賈府興盛的時候,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各路親戚都攀附賈家,來分一杯羹。


賈家落敗,王熙鳳的哥哥竟然和賈家人勾結設計賣掉王熙鳳的女兒巧姐。


賈母過世,受過賈府「滴水之恩」的劉姥姥聽聞後傷心欲絕,專程從鄉下跑去探望。


進城後,她立即趕到獄中看望王熙鳳,得知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被賣的消息。


於是她不懼艱難險阻,不怕受到牽連,挨家挨戶打聽巧姐的下落,然後在煙花之地找到了被變賣的巧姐。


為了報答當年二十兩銀子的恩情,劉姥姥不惜傾盡家產,最終花費重金才將巧姐救出青樓。


有人說:時間識人,落難識心。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事就是,當你面臨至暗的時刻,有人伸出援手,照亮你的人生。


正因世態炎涼識人間常事,所以那些在你危難時伸手拉你的人,才難能可貴。


在風雨中能為你撐傘的人一定要珍惜。



迷茫時願意指點你的人


人的一生中,難免有迷失方向、茫然無助的時刻,這時候,也許一個親戚的一兩句話,就能幫你撥開迷津,解除困惑,走出陰霾。


這樣的親戚,人生閱歷和智慧並存,是人生的貴人。


沈從文和黃永玉都是從湘西古城鳳凰走出來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兩個人是表叔侄的關係,沈從文還是黃永玉父母的媒人。


黃永玉從湘西走出,沈從文給了他很多幫助。1953年,黃永玉接受表叔沈從文的建議離開香港,到北京生活。浪蕩不羈的黃永玉,卻想不到,表叔對他的要求很嚴格。


那時候,《民間文學》雜誌正辦得紅火,一位編輯朋友約他趕刻一幅插圖。黃永玉只刻了一晚上就交了卷。插圖發表後,他自已感覺有些倉促,不好看。


就為這幅插圖,沈從文特地來到黃永玉家,狠狠地批了他一頓:"你看看,這像什麼?怎麼能夠這樣浪費生命?你已經30歲了。沒有想像,沒有技巧,看不到工作的莊嚴!準備就這樣下去?……我走了……″


「我真感覺羞恥″黃永玉回憶,"這件事過去幾十年了,話卻好像昨天說的一樣,一想起來就提心弔膽。″


沈從文的輩份比黃永玉長,文化聲望也比黃永玉高。黃永玉寫得較多寫得最有深情的人物文字大概非沈從文莫屬了。


沈從文戳痛過他,也把他戳醒了。後來的他一生都在踐行表叔的教誨,92歲還在筆耕不輟。


近朱者赤,與智慧的人同行,你也會變得智慧。遇到這樣的親戚,要多向他請教,可以幫你避免人生的彎路,躲掉一些不必要的坑。


指點你的親戚,一定要懂得感恩。



付出不求回報的人


世間的付出,多多少少的都是要回報的,唯有一種愛,不求回報,那就是父母之愛。


前幾天看了《媽媽》這部電影,不由得熱淚盈眶。


故事一開始是65歲的大學教授馮濟真(奚美娟飾)照顧著85歲的母親蔣玉芝(吳彥姝飾)。


在女兒罹患阿爾茲海默症之後,母女之間照料與被照料的關係發生倒轉:以前是女兒照料媽媽,現在是85歲的媽媽要照料65歲的女兒。


以前媽媽是假任性,而現在女兒是「真任性」:忘記了媽媽,常常做出傷害自己、傷害媽媽的事情。


然而85歲的媽媽母愛驚人的力量自此爆發。


媽媽沒有埋怨、懼怕或退縮,她的第一反應是:我得努力地活下去了,才能照料好我的女兒。


以前她覺得自己已經活夠了,所以特別隨心和恣意,現在得改變生活態度和習慣了。


她大口吃著早餐,卯足了勁鍛鍊身體——平板支撐、舉啞鈴和瑜伽都不在話下,重新撿起她早已經生疏的廚藝……


她告訴女兒:每個媽媽都是母狼。保護幼崽是天性,我會保護好自己的小孩。真有一天,你不會閱讀了,不認識路了,就讓我做你的眼睛和腿腳。


她就是這樣做的,給女兒做飯、幫女兒洗澡,在女兒亂發脾氣的時候不失冷靜。


哪一個父母不是如此,任勞任怨地撫養和教育子女、默默地支持著子女。


他們為子女付出的太多,多到我們習以為常,多到我們享受父母的付出而覺得理所應當,多到我們忘記了感恩和回報。


我們為了理想和未來拼搏,卻常常忘記了身後的他們,


作為子女,多回家陪伴他們,多與他們聊聊天,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人到中年,經歷過一些世事,就更加明白:人世間,你在意的和在意你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而這幾個人,就是你的全部世界。


真誠待我的,必以誠心待之。


如果你身邊有無論貧富,情誼不改的人 ,有危難時肯伸手的人,又迷茫時願為你指點迷津的人,有付出而不求回報的人,一定要珍惜。


這樣的親戚,是人生路上的暖陽,願你有暖陽相伴,也能為別人送去溫暖。


點個讚,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有書向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