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養根基的黃金15天,切記做好這幾點

中西醫結合護理 發佈 2022-11-16T07:11:52.964326+00:00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黃帝內經·素問》

入冬之後,當如何養生?《黃帝內經》早已給出了入冬養生的總原則:順冬藏、無擾陽、使志蟄。我們來挨個分析。

1、順冬藏

一年中的大氣,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秋天「收的氣」,在冬天一定要「藏起來」,小動物愛藏糧食、莊稼植物藏根,人感天地氣機變化,也將機體陽氣斂藏於腎水之中,此是自然之道。

冬能藏精,就是藏住我們的根基。到了來年春天,莊稼植物得陽氣升發健旺,產量自高;人亦如此,冬天善於深藏陽氣,來年春天健康不病。

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就是陽氣閉藏的時段,我們的陽氣要通過睡眠得到蓄積補充,如果在深夜熟睡的時候老有人打擾你,你將是一種什麼感覺呢?你會覺得特別難受,而且第二天會無精打采。這就是陽氣不能閉藏的結果,長此以往,身體就會垮掉。

2、無擾陽

寒乃冬季的主氣,寒邪傷人,主要體現在易傷陽氣,人體的溫煦氣化功能會減弱,經脈氣血因寒邪會凝滯不通。

所以我們的一切生活起居、工作鍛鍊、精神情緒等活動都當掌握一個原則:無擾乎陽。若擾陽則必影響生長。

打個比方,想像一下我們將樹根刨起來,暴露在地面,陽氣逐漸散失,生命就會消亡,到來年的春天這棵樹就不能正常的發芽生長了。這就是「無擾乎陽」的原因。

3.使志蟄

冬天,是一個寂靜、哲思的季節,它特別能夠檢驗人們身心寧靜的能力。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將自己的心事、情志藏匿隱伏起來,細數回顧,盤點這一年的收穫和成長。

上蒼賜予我們這樣一個潔淨的季節,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有這樣一段看似「無為」的時間守持寧靜、清修心體;亦希望我們厚積薄發,來年更有力量。

每一個積極有為的人,更應該學會利用「無為」的時間,來為自己充電續航。

根據《內經》的指示,冬三月要以藏為主,以靜為守,從形體,到動作,到心靈都處於蟄伏的狀態,才能順應冬三月的藏氣。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養藏,人的狀態,應如同繭蛹,有封有藏。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所謂的冬藏,就是讓陽氣老老實實充滿在身體中,別去打擾它。

可以說冬天是一個「囤貨」的季節,冬三月「藏」的好,來年開春你的基底才紮實,陽氣足,精血盈,整個人都會精神飽滿,少生病。

具體要怎麼藏呢?

1、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素問》曰「夫精者,身之本也」,也就是「腎精」,即「先天之精」。腎精充沛,人體正氣旺盛,生命力強,就不容易感受外邪而致病。

冬與腎相通應,且腎喜溫惡寒,冬天天氣寒冷,最容易傷腎。隨著氣溫的下降,如果腎的收藏功能不好,就很容易過度消耗精氣,腎精不足會讓人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生病。所以說冬天對腎的保養十分重要。

從冬季的開端就開始調養,可扶正固本,提高人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緩衰老。

2、冬季調理,補腎為佳

冬季首選溫補類食物,常用如雞、羊肉等。不過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要注意避免「補得」過度,導致上火。黑色類五穀和堅果如黑豆、黑米、黑芝麻、核桃等,雖是簡單食材,但補腎效果不錯。黑色屬水入腎,可多吃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食物。

3、睡好覺,藏好陽,養好陰

冬季,建議大家早睡晚起,跟太陽同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季天氣寒冷,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陰精陽氣均處於藏伏之中,應多注意養精蓄銳。尤其老年人,氣血虛弱,冬季起居更應早睡晚起,避寒就暖。

人類沒有冬眠,生活沒有停歇。所以更要在冬天的晚上好好睡覺,藏好陽,養好陰。

節氣交節時,氣血調整,比以前更容易睡不好,可以嘗試:

1、睡前半小時熱水泡腳15分鐘 。

有時候失眠是因為氣血能量都在頭部,泡腳讓雙腳暖起來,引火下行,暖身安眠。泡腳時可以多按摩後腰雙腎處。

2、用眼睛來助眠。

眼睛是藏神的,人的神都從眼睛耗散出去,常說聚精會神,當神情專注時,兩眼距離較近,眉頭也為不由自主皺起來,大腦飛速運轉。

睡覺時,我們什麼都不想,那就閉上眼睛, 感知兩個眼珠,讓眼珠不要向中間聚集,而儘可能地保持一種直視,甚至向外疏散的狀態。這時候即使你想去想一些什麼,也用不上力,大腦處於平靜空白的狀態,沒一會兒就睡著了。

3、睡不著,摸肚皮。

注意,是摸肚皮,而不是摸肚臍。睡覺前將雙手搓熱,手掌相疊,掌心放在肚臍下方,意守此處,會覺得這裡慢慢發熱,身體放鬆,很快就入睡了。掌心的勞宮穴屬火, 臍下的關元穴屬水,兩穴相觸,水火既濟,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交通,自然就睡著了。

4、避寒邪,少消耗陽氣。

收斂陽氣,首先一點,不能外泄太過,天涼以後,尤其要注意保護身體裡的陽氣,先保證不丟,再去補養。

秋褲襪子要穿起來了,之前也有說過,三處一定不能受寒,頭、肚臍、腳踝。

立冬後風也變得尖銳,中醫講「風為陽邪,易襲陽位」,什麼意思呢,是說風邪這個壞分子,是陽剛的病邪,頭在上,為身之陽位,風邪就喜歡去跟頭硬碰硬。

所以吹風受寒,先頭痛,再走竄。立冬以後,本身就陽氣偏弱的小夥伴、老人,帽子一定要戴起來了。

除了帽子護住腦門,風大的時候,還有幾個穴位務必要保護好。就是我們後腦勺到後背上部的這些風字頭的大穴:風池、風府、風門。

這個穴位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跟風關聯很大的穴位:

風府穴就是統領風穴的衙門,風府,受風要處也。

風門者,風所出入之門也。——《會元針灸學》

風池乃風邪蓄積之所。——《靈樞·熱病》

這三個穴位都是治風的要穴,同時,也是風邪容易攻擊的穴位,天涼風壯,敞領子露後背的衣服就不要穿了,冬天的圍脖一定要多繞幾繞,女孩子的披肩發也可幫助擋擋風。後脖受風,頭痛、頭昏、渾身僵直、手麻,誰凍誰知道。

受風頭痛小tips:上述三個穴位分別按揉,每穴20下以上,微微發熱發脹為度。

5、遠離生活中消耗陽氣的習慣

01. 忌:反季水果

「不時,不食」,反季蔬果,其實只是有其形,而無其質的。徒有一個外表,卻少了一股自然之氣。吃了不僅得不到「氣」,得不到「味」,反而消耗人體陽氣去消化它。比如在冬天吃西瓜、寒涼的瓜苗……特別是北方,天寒地凍,本來是沒有綠葉蔬菜的。

你可以去找一找你所在的城市,郊區的大地上都在賣些什麼,那一定是應季的,而且離你最近的水土,也是最養護你的。

吃什麼呢?

多吃一些冬天真正的蔬菜。土豆,山藥,蘿蔔,紅薯,胡蘿蔔……土生土長,最得土氣,沉甸甸的根菜,還可以補到中氣。還有冬天結成的堅果:栗子、榛子、核桃、松子……補益腎氣。

推薦煮山藥芡實栗子粥來喝:

山藥,《神農本草經》裡說它:「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不僅大補肺脾腎之氣,又可以養肺脾腎之陰,把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都照顧到,幫助我們扶正驅邪,增強抵禦外邪的能力。

芡實俗稱「雞頭米」,是很好的「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它入脾腎經,最擅長益腎固精,補脾止瀉了。《本草綱目》裡說:「芡實粉粥固精氣,明耳目。」

栗子是益腎宜氣的「補藥」。孫思邈說:栗子是「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栗子長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跟芡實、核桃仁一起煮粥喝,補腎養脾,對腰酸腿軟、反胃嘔吐、清晨腹瀉、畏寒怕冷、小便頻多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02. 忌:頻繁洗澡

洗澡是打開身體的太陽,讓陽氣外泄的。冬天少洗點澡,那些為了習慣而洗的澡,可以用擦身來代替。

洗完澡要馬上擦乾淨,洗過頭髮馬上吹乾,頭髮的濕氣在蒸發的時候,會帶走頭部的大量陽氣,時間長了,還會偏頭痛。

這就像淋雨濕身的時候,要把衣服馬上換掉,不然就是靠著自身的陽氣去把衣服蒸乾一樣,白白浪費寶貴的陽氣啊。

03. 忌:桑拿,汗蒸

桑拿和汗蒸必然大汗淋漓,過多的出汗則導致陽氣過多外泄,有違冬藏。如果一定要桑拿,最好在白天進行,白天為陽,晚上為陰,晚上是更應該收斂的時候。

不與天合者,天厭之。

跟著天地的節奏,我們會越來越好。減少張揚,養精蓄銳,是我們在冬季最應該做的事。

內容來源:道生學堂微信公眾號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誌社

通訊員:秦沙沙 孫磊 王晶晶 董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