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尋找真實的「教父傳奇」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發佈 2022-11-19T01:04:23.278647+00:00

在1972 年的美國犯罪電影中《教父》中。是二戰後的最有勢力的美國黑手黨教父之一。在鄰居的幫助下,青年柯里昂漂洋過海,來到美國。

在1972 年的美國犯罪電影中《教父》中

由馬龍·白蘭度飾演的維托·柯利昂

是二戰後的最有勢力的美國黑手黨教父之一

他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巴勒莫省的柯里昂鎮

其父母兄長均因得罪西西里黑手黨頭目而慘遭殺戮

在鄰居的幫助下,青年柯里昂漂洋過海,來到美國

《教父》海報

柯利昂本想找一份正當工作,從此安分守己

卻因得罪當地黑幫頭目而被迫委身江湖

從此在城市背面開始了命懸一線的生活

在美國禁酒時期,柯利昂通過走私酒類發了大財

同時也以橄欖油貿易公司作掩護,經營妓院與賭場

最終在紐約市建立了柯利昂家族的黑幫帝國

1920 年代的芝加哥

今日的芝加哥天際線

不過,在美國歷史中,與芝加哥相比

紐約的黑幫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嫌

1830 年,這個密西根湖畔的定居點還只有 100 名人口

但鐵路和運河的修建使之成為美國的經濟樞紐

到 1900 年,它的人口已達 170 萬之巨

各類新式建築材料和技藝的運用使之成為現代性的標誌

然而, 20 年之後,它卻以黑幫之都的名稱聞名於世

1920 年代的芝加哥黑幫

芝加哥作為美國黑幫之都的名聲始於20世紀20年代

1927年,芝加哥市長候選人Edward Litsinger

稱這座城市已經淪為美國的「犯罪之都」

同年,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家 William Dodd

在演講中怒斥芝加哥對違法犯罪的包庇與縱容

並將矛頭指向了對印第安人的一貫掠奪

州政府對聯邦法律的無視

以及 19 世紀末強盜資本家對市政府的操縱

被謀殺的黑手黨領袖吉姆·科洛西莫(Jim Colosimo)

與《教父》中對柯利昂家族的描繪相似

芝加哥黑手黨同樣以義大利人為主

其中的代表是科洛西莫和托里奧

他們拋棄了舊的 19 世紀行事風格

擁抱新型公司組織,對非法生意進行企業化管理

同電話、汽車和湯普森衝鋒鎗形影不離

不過,這些暴力分子也經歷了生活風尚的文明化

他們重視私生活,用精心剪裁的服裝彰顯階級身份

約翰尼·托里奧(左一)

1882-1957

在掌控數以千計地下酒吧、妓院和賭場的同時

芝加哥黑手黨同樣抓住了禁酒令的機遇

為芝加哥甚至全美國非法供應啤酒、葡萄酒和烈酒

到了 1927 年,黑幫似乎已經完全控制了芝加哥

甚至當地最大的花商都是幫派首領

他們公然藐視和挑釁公權力,甚至介入當地議會選舉

芝加哥黑手黨

然而,外表的文明無法掩蓋幫派間的仇殺

儘管黑手黨曾提出:「芝加哥足夠容得下所有的幫派」

並希望將芝加哥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各幫派和諧共處

20 年代末的芝加哥還是上演了《教父》中的場景:

黑手黨頭目的奢華葬禮和復仇的大屠殺

在《湖畔風城:芝加哥的喧囂與夢想》中

美國城市歷史學家帕西加將以傳記作家的手法

講述20年代的芝加哥黑手黨往事

在暴力和文明的交織中,解讀芝加哥的命運

書號:978-7-300-28574-0

作者: [美]多米尼克•A.帕西加(Dominic A. Pacyga)

譯者:遲文成、謝軍、張宏佳

定價:98.00元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15日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點擊此處一鍵購買

/ 黑幫和1920年代的芝加哥 /

文|帕西加

芝加哥作為美國黑幫之都的名聲始於20世紀20年代。1927年,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家威廉·E多德(William E.Dodd)在發表演講時稱,多年來芝加哥對違法犯罪包庇縱容、視而不見,現在已經自食其果。他還表示,對印第安人的一貫掠奪,州政府對聯邦法律的無視,以及19世紀末強盜資本家對市政府的操縱,這些都導致了芝加哥腐敗風氣的盛行。「外來移民們讀到的都是些關於違法行為的聳人聽聞的頭條新聞,受此影響,他們也試圖以身試法,並且能夠逍遙法外。在中西部所有的地方中,芝加哥是受這些違法行為的影響最為嚴重的城市。犯罪越是普遍的地方,犯罪增長得就越快。」

同年,市長候選人愛德華·R.利辛格(Edward R.Litsinger)稱芝加哥為美國的「犯罪之都」。該市的謀殺案已增加了93%。他指出,政治,特別是湯普森市長和伊利諾州檢察官羅伯特·E.克羅(Robert E.Crowe),正是腐敗的根源。當然,犯罪和政治在芝加哥早就有了聯繫。在湯普森的兩屆任職期間,市政廳充當了黑惡勢力的保護傘。1923年,威廉·德弗(William Dever)當選市長後,隨即向涉黑的啤酒商和其他黑幫宣戰,由此爆發了黑幫之間、警察和黑幫之間激烈的暴力衝突。在1927年的連任競選中,湯普森承諾要建設一個允許售酒的「濕潤的」城市,繼續保持多德所說的地方政府對聯邦法律的藐視態度。湯普森在談到自己的對手時調侃道:「德弗是『乾的』,利辛格也是『乾的』,他甚至從不洗澡,並且誇口說自己好幾年沒洗澡了。但是,請讀一讀我湯普森的執政綱領吧,你就會發現在新大陸沒有比這裡更『濕潤的』地方了。這是競選活動中唯一一個『濕潤的』執政綱領。」很明顯,湯普森是在向許多一直反對禁酒令的芝加哥少數族裔示好。

1921年,阿爾·卡彭從布魯克林來到了芝加哥,這是該市有組織犯罪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早在卡彭到來之前,芝加哥黑幫就已經開始改變舊的19世紀的行事風格。現代科技和新型的公司組織讓他們徹底改頭換面。隨著電話、汽車,以及湯普森衝鋒鎗的最終出現,芝加哥犯罪集團「奧菲特」變得如魚得水。從舉行1893年世博會那時起,「可疑小子」麥可·肯納和「民主黨澡堂」約翰·庫格林就控制著第1選區的黑道。每當二人需要幫助時,當地的黑幫都會伸出援手。19世紀90年代末,這對搭檔把吉姆·科洛西莫(Jim Colosimo)收入麾下,幫助他們打理妓院生意以及控制該地區日益增長的義大利勢力。科洛西莫出生於義大利,他很快就在芝加哥站穩了腳跟,為肯納和庫格林收取「保護費」。同時他還兼任道路清掃工和工會組織者,並且很快就進入第1選區的權力機構,還在南沃巴什大街開了一家酒館。到1912年,科洛西莫已經控制了南區的黑道生意。他與歌劇演員恩里科·卡魯索(Enrico Caruso)、律師兼改革家克拉倫斯·達羅(Clarence Darrow)成為莫逆之交。這位黑幫大佬經營的小型妓院遍布全城。據報紙估計,科洛西莫通過經營各種所謂的「度假村」,每月能賺5萬美元。他窮奢極欲,為父親和自己購買了豪宅,房子裡的僕人一律穿著制服。作為鍍金時代的產物,他還熱衷於炒作,高調宣傳自己在芝加哥黑道買賣的成功。為了享受奢華生活,科洛西莫又把約翰尼·托里奧(Johnny Torrio)從布魯克林請來,幫助自己打理生意。

與科洛西莫不同,托里奧是一位做事井井有條、低調少言之人,他十分珍視自己的家庭生活,喜歡在幕後工作。他曾是布魯克林赫赫有名的黑幫分子,在托里奧協會的幌子之下經營著一個龐大的黑幫組織。在他紐約的鄰居們眼裡,托里奧不過是一個身材矮小、靦腆、「稍顯優雅」的男人,成功經營著一家地下博彩公司。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沉默寡言的小個子男人,還掌握著數家妓院,並對非法生意的運營實行企業化管理,這種現代化的犯罪模式很快改變了美國的犯罪狀況。托里奧有時還會雇用鄰居家一個名叫阿爾·卡彭的男孩幫他跑跑腿。在對卡彭進行了幾次考察之後,將其納入麾下。後來,卡彭又為布魯克林的另一位黑幫成員弗蘭基·耶爾(Frankie Yale)效力過,從此走上了黑幫的血腥暴力之路。但是不久之後,卡彭結婚生子,舉家搬到了巴爾的摩市,他在一家建築公司做記帳員,似乎把黑幫拋在了身後。然而,1920年,在他的父親去世後,卡彭與約翰尼·托里奧重修舊好,而此時托里奧已去了芝加哥,成為科洛西莫手下的幫派大員。於是,「美國夢」驅使卡彭踏上西進的旅程,前往芝加哥尋求發展。

托里奧已在芝加哥低調而高效地建立起了自己的黑幫帝國,而科洛西莫則繼續過著奢靡浮華的生活。科洛西莫愛上了一位名叫戴爾·溫特(Dale Winter)的歌手,整日痴迷於情愛之中,甚至把自己的生意全部交給托里奧打理。1920年3月,科洛西莫與妻子維多利亞·莫瑞斯科(Victoria Moresco)離婚,並與溫特結婚。而遠在布魯克林的弗蘭基·耶爾——那位極度危險的黑幫人物——看到了科洛西莫的愚蠢行為,決定加入芝加哥的黑幫組織。1920年5月11日早晨,科洛西莫告別了新婚妻子,來到辦公室,準備把自己在過去幾個月里落下的事情處理好。就在當天下午,一名襲擊者——很可能就是耶爾本人——在辦公樓的大廳里將其槍殺。四天後,有5 000名哀悼者跟隨科洛西莫的靈車來到其最後的安息之所——橡樹林公墓,為其送葬。芝加哥的歷史上曾舉行過許多次盛大的黑幫老大葬禮,而科洛西莫的葬禮是第一次。本來耶爾希望能夠接管芝加哥黑幫組織,但科洛西莫的死反而鞏固了托里奧的地位。

科洛西莫的錢歸了他的父親,托里奧則繼承了科洛西莫的犯罪組織,並最終掌控了數以千計的地下酒吧、妓院和賭場。禁酒令為托里奧和其他黑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那就是為芝加哥甚至全美國非法供應啤酒、葡萄酒和烈酒。與其他的大商人一樣,托里奧也在尋求擴大他的市場。雖然在芝加哥市內的黑道勢力偶爾會受到打擊,但他在郊區的生意十分興隆。儘管托里奧還需要賄賂當地的警察和各種政治組織,包括湯普森領導的共和黨,但他每年仍能淨賺數百萬美元。而且僅在芝加哥地區,這位來自布魯克林的黑幫老大就雇用了800名員工。因此,在1921年,他讓22歲的阿爾·卡彭來到芝加哥,幫助其控制日益壯大的黑幫帝國。

第二年,卡彭的哥哥拉爾夫(Ralph)也來到了芝加哥。卡彭兄弟倆共同經營著托里奧的幾家妓院。不到一年,托里奧就把阿爾·卡彭提拔到了自己黑幫帝國里的最高職位——在位於南沃巴什街2222號的「四平分」(「四平分」是一座四層樓的建築,一樓是酒吧,二樓是賭博大廳,三樓是妓院,四樓則是處理非法生意的辦公室。)俱樂部擔任經理。雖說卡彭現在是托里奧的合伙人,年薪25萬美元,但他主要還是充當皮條客。卡彭虛構了一家合法公司,並且印製了一些名片,聲稱自己是一個二手家具經銷商。他還以布朗診所為幌子,在同一條街的不遠處開了另一家公司。布朗診所成為當時托里奧卡彭團伙的指揮中樞。1924年,對布朗診所的一次突襲記錄顯示,托里奧卡彭團伙的年利潤約為300萬美元(按2007年的標準可折算為3 600萬美元)。

1922年,卡彭把妻子、母親和孩子都接到了芝加哥,其餘的家人也很快搬到了芝加哥。他在南區買了一套普通的二層住宅樓,那裡幾乎沒有義大利人。拉爾夫則繼續住在北城區曾經和他的兄弟合住過的公寓裡。鄰居們都知道卡彭是一位成功的二手家具經銷商,他有一個大家庭,他的家人對人非常友好,卡彭還經常邀請他們來家裡吃義大利麵。和托里奧一樣,卡彭也非常重視個人的私生活,總是穿著體面的服裝,彰顯自己的中產階級身份。

為了避免無謂的暴力衝突,托里奧提出:芝加哥足夠容得下所有的幫派。他將芝加哥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呼籲各幫派之間和平共處。然而,隨著小幫派控制了當地生意,街區暴力開始升級,在政壇引發強烈的反對浪潮,間接導致改革派的威廉·德弗於1923年當選市長。德弗打算執行聯邦禁酒令。很快,警察和黑幫之間、各黑幫幫派之間就爆發了衝突。托里奧和卡彭決定把他們的組織搬到附近的小鎮西塞羅。1923年10月,托里奧在羅斯福路開了一家妓院,警方迅速對其進行了查封,同時還查封了托里奧在西塞羅的另一家妓院。托里奧一向是一位務實的商人與和事佬,於是,他與西塞羅的各幫派達成了一項協議,瓜分對郊區黑道的控制權。不久,托里奧攜帶數百萬美元前往義大利,把母親安頓在一個配有30名僕人的莊園裡。而此時,卡彭在哥哥弗蘭克(Frank)的幫助下接管了西塞羅,而拉爾夫在附近的森林公園又開設了一家妓院,此後,西郊的賣淫業就落入了卡彭家族的掌握之中。

阿爾·卡彭把安東酒店作為其在西塞羅的總部。托里奧卡彭團伙控制了霍桑賽馬場。卡彭經營的地下酒吧、妓院和賭場遍布西塞羅。現在,他已經完全掌控了黑道,甚至還為昔日的恩人彼得·艾洛(Peter Aiello)(卡彭曾經在巴爾的摩為其做過記帳員)組織了一次全市大遊行(阿爾·卡彭在前往芝加哥投奔托里奧時,艾洛借給了卡彭500美元。後來,卡彭在芝加哥迅速站穩了腳跟並成為黑幫老大,但他沒有忘記昔日老闆借給他500美元的恩情,出於感激,他在芝加哥為其組織了一次全市大遊行。),以表達對其感激之情。與科洛西莫和托里奧一樣,卡彭家族也支持當地的共和黨。1924年,西塞羅的選舉變成一次暴力事件,因為黑幫試圖控制選舉結果。縣法官以保護西部電力公司發電廠的工人免受槍擊之名帶領警察進入西塞羅,其實是去保證選舉公正,然而卡彭支持的共和黨人最終還是以微弱優勢取勝。在此次干預行動中,警察身穿便衣,駕駛著無牌照汽車,開槍擊斃了弗蘭克·卡彭。迪恩·奧班尼迪恩·奧班尼:芝加哥愛爾蘭幫派首領,芝加哥的頂級花商。(Dion O.Bannion)為弗蘭克·卡彭的葬禮提供了價值2萬美元的鮮花,這場葬禮成為芝加哥歷史上最奢華的葬禮之一。

不久,阿爾·卡彭把他的總部遷到了霍桑酒店。霍桑酒店位於西22街4833號、西部電力公司發電廠以西,看起來就像是一座堡壘,是卡彭黑幫組織在郊區的象徵。在25歲時,卡彭就已經掌控了西塞羅和芝加哥的大部分黑幫組織。不過,卡彭的組織並不親自動手打打殺殺,而是借刀殺人,利用西塞羅警察去解決問題。此時,工薪階層生活的郊區街道上似乎恢復了往日平靜。然而,《西塞羅論壇報》(Cicero Tribune)對黑幫進行了口誅筆伐,還曝光了卡彭經營的妓院。最終,卡彭收買並控制了該報,而撰寫討伐文章的編輯由於拒絕接受賄賂而慘遭毆打,並被迫離開了西塞羅。此後,《西塞羅論壇報》被綽號為「賭王」的路易斯·考恩(Louis Cowen)所控制,並成為卡彭黑幫的喉舌。1932年,考恩在把霍桑賽馬場的收益上交該組織時遭到了刺殺。

卡彭繼續鞏固其在黑社會尤其是在西塞羅的地位。1926年4月27日,一名不明身份的襲擊者在西塞羅的小馬酒館前槍殺了威廉·H.麥克斯韋金(William H.McSwiggin),同時遇難的還有他的兩個朋友:約翰·達菲(John Duffy)和吉姆·多爾蒂(Jim Doherty),這三個人都出身於警察世家。另外三個人——愛德華·漢利(Edward Hanley)、威廉·奧康奈爾(William O.Connell)和邁爾斯·奧康奈爾(Myles OConnell)——在此次襲擊中倖免於難。在公眾看來,麥克斯韋金和卡彭似乎彼此相識,並有過合作。這位年僅26歲的州助理檢察官才華橫溢,很顯然,他與黑幫的關係非常密切。隨著調查的進行,卡彭的名字迅速浮出水面,卡彭的弟兄們紛紛被捕,但卡彭卻失蹤了。他在潛逃了四個月之後,於1926年7月28日致電芝加哥當局投案自首,但他很快就洗脫了謀殺麥克斯韋金的罪名,此案至今仍未被偵破。

幫派鬥爭仍在繼續。卡彭放棄了托里奧的幫派共存政策,並試圖鞏固其對芝加哥黑社會的控制。卡彭想與海米·韋斯(Hymie Weiss)和解,於是讓韋斯控制麥迪遜街以北所有的啤酒特許經營店。但韋斯拒絕了,因為他想為被謀殺的迪恩·奧班尼報仇。1924年,迪恩·奧班尼在聖名大教堂對面的花店被持槍歹徒殺害。卡彭於是決定幹掉韋斯。1926年10月11日,在韋斯與他的四名同伴——律師W·W.奧布賴恩(W.W. O.Brien)、私酒販派屈克·默里(Patrick Murray)、政治家班傑明·雅各布斯(Benjamin Jacobs)和他們的司機薩姆·佩勒(Sam Peller)——一起穿過芝加哥大道以南的州立街時,卡彭的人從二樓的窗戶朝他們開了槍。這位28歲的黑幫頭目在槍林彈雨中當場斃命,聖名大教堂的正面也因此傷痕累累。這一次為韋斯準備的奢華葬禮,使芝加哥成為美國名副其實的「黑幫之都」。9天後,卡彭在市政廳附近的謝爾曼酒店召開了一次和解會議。他先是讓法官約翰·萊爾(John Lyle)擔任調解人,但法官拒絕了他。於是,卡彭又求助於前市長湯普森。這次會議取得了成功,幫派間又重新恢復了和平。

到了1927年,黑幫似乎已經完全控制了芝加哥。黑幫成員公然藐視法律。蒂姆·墨菲(Tim Murphy)在一次警方行動中被捕後告訴記者:「聽著,這個小鎮的警察連雪地里的一頭大象都追蹤不到。我覺得抓住我的人就是一隻蘇格蘭狗,就是一個吃三明治能從胳膊一直咬到肘部才發現咬錯了的蠢貨。」蒂姆接著又抱怨說,逮捕他是件很費勁的事。他說帶他進來的警察是個叫夏洛克(Sherlock)的毛頭小子。「他應該開一家偵探所。他要是開了,我就把手錶藏起來,看他能不能找到。」

1927年4月,湯普森以8.3萬票的優勢第三次當選市長。湯普森吹噓說,如果英國國王敢來芝加哥,他也會當頭給他一拳,卡彭黑幫匪徒對此歡呼雀躍。這是一次混亂的選舉:在2月的初選中,投票箱被盜,一名選舉工作人員被槍殺。4月,位於第42選區的民主黨總部被炸,儘管無人受傷,但傳遞出的信息是明確的:黑社會中的某些幫派不希望再出現第二個德弗那樣的民主黨政府。

芝加哥當時還存在著執法不公的現象。4月4日下午,一名叫丹·希利(Dan Healy)的警官槍殺了綽號為「陰謀家」的黑幫成員文森特·德魯奇(Vincent Drucci)。德魯奇曾是奧班尼的同夥,曾領導黑幫恐嚇其他的選舉人。隨著籠罩著芝加哥的暴力威脅愈演愈烈,國民警衛隊在城市的街道上隨時待命。與此同時,5 000名芝加哥警察守衛著投票站,並在街上四處巡邏。警方還受命逮捕了搗亂分子德魯奇,並調查了德弗市長的支持者——第42選區的議員多西·克羅(Dorsey Crowe)——的辦公室被闖入一案(這次事件導致一名看守被殺,同時謠言四起,有人說歹徒計劃綁架克羅和第42選區的其他德弗政府的民主黨人)。希利警官在德魯奇被拘期間槍殺了他,當時二人正坐在一輛警車裡,希利警官準備將德魯奇帶到刑事法庭大樓。兩人發生了爭執,於是希利向德魯奇開了四槍。陪審團認為希利屬於正當防衛,否認他有任何不當行為;希利還作證說,槍擊事件後他收到了八九次死亡威脅。儘管黑幫成員有些肆意妄為,但德魯奇在被拘期間被隨意槍殺,絲毫無法減輕警方腐敗的惡名。

暴力活動仍在繼續。11月,一枚巨大的炸彈在西亞當斯街823號爆炸,這是由伯奇斯基德莫爾祖塔犯罪集團經營的一家「度假村」,這一舉動被認為是在警告該幫派不要在麥迪遜街以南的地區活動。15名妓女和幾名嫖客從倒塌的大樓里跑了出來,警方隨後逮捕了幾名卡彭的黨羽。被炸俱樂部的經營者艾拉·謝爾曼(Ira Sherman)表示,他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要讓他破產。幾天後,一枚炸彈在由約翰·雷莫斯(John Remus)經營的一家餐廳爆炸。這位第25選區的前共和黨州代表說,爆炸的發生是由於他拒絕了三名男子讓其購買他們兜售的酒水這一無理要求。隨後,炸彈再次襲擊了亞當斯街的度假村,以及北阿什蘭大道323號的一家軟飲料店。在為期一周的暴力事件中,共有七枚炸彈爆炸。在此期間,卡彭進行了一次狩獵之旅,他似乎在有意與暴力事件脫離干係,在其手下對敵對幫派進行打擊之時為自己製造一個不在場的證明。

大約兩周後,卡彭宣布他已經厭倦了這份工作,準備離開芝加哥,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這位黑幫大佬抱怨說:「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是在做公益中度過的。我給人們帶來了輕鬆與快樂,給他們展示了美好時光。而我得到的卻只是謾罵……好吧,現在我要走了,我想謀殺會停止的。不會再有酒了。你們再也找不到擲骰子遊戲,更不用說什麼『輪盤賭』或『紙牌賭』了……為公眾服務是我的座右銘……但我卻得不到理解。」接著,他稱讚西塞羅是一個美麗的小鎮。芝加哥警察局長休斯(Hughes)祝卡彭聖誕快樂,並說如果卡彭再也不回來,他也不會生氣。然而,卡彭並沒有離開小鎮很長時間。12月18日,卡彭回到了西塞羅,被軟禁在位於南草原大道的家中。警察接到命令,逮捕任何進出他家的人。波蘭裔啤酒商喬·薩爾蒂斯(Joe Saltis)在位於後場社區第50街的一家酒館被捕,並被關在一間牢房裡。卡彭和薩爾蒂斯都聲稱他們的憲法權利受到了剝奪。與此同時,一枚炸彈襲擊了由伯奇斯基德莫爾祖塔犯罪集團經營的另一家店鋪。

幫派鬥爭持續不斷,卡彭的勢力與現在由「瘋子」莫蘭(「瘋子」莫蘭:迪恩·奧班尼的副手,頭號槍手,在愛爾蘭幫派中負責衝鋒陷陣。曾任芝加哥愛爾蘭幫派首領。)(Bugs Moran)領導的奧班尼幫派之間的爭鬥仍在繼續。1928年底,卡彭的保鏢——綽號為「機關槍」的傑克·麥古恩(Jack McGurn)——為其老闆策劃了另一場地盤爭奪戰。麥古恩在卡彭組織中迅速崛起,莫蘭的黨羽決定要幹掉他。1929年初,麥古恩槍傷痊癒後,請求卡彭允許他摧毀奧班尼幫。最終,這些積怨為這座城市最臭名昭著的大屠殺——「情人節大屠殺」——埋下了伏筆。

麥古恩從鎮外找來殺手襲擊奧班尼幫。他們在北克拉克街租了一個房間,奧班尼幫曾把那裡的車庫作為運送白酒和啤酒的配送點。為了證明自己案發時不在現場,卡彭回到佛羅里達州的棕櫚島別墅與家人團聚,但直到他們所策劃的襲擊發生的前幾天,他一直都在通過電話與麥古恩保持著聯繫。麥古恩假意答應給這夥人送來加拿大威士忌,以此把他們引誘到車庫。卡彭的手下計劃在2月14日上午10:30發動襲擊。

當時,守衛看到一名男子進入了車庫,他們誤以為是莫蘭。這時,卡彭的手下開著一輛偷來的警車趕到現場,其中兩人穿著警服。他們進入車庫後,宣布是警方在進行突襲行動,並命令裡面的七名男子靠在車庫的牆上。冒牌警察解除了莫蘭手下的武裝,然後開槍殺死了除弗蘭克·古森伯格(Frank Gusenberg)之外的所有人(儘管當時古森伯格身中22槍,但他卻僥倖活了下來)。警察立即將古森伯格送到一家醫院,克拉倫斯·斯威尼(Clarence Sweeney)警司在他死前曾試著審問過他,但古森伯格堅守黑道規矩,拒絕開口,只是說「沒有人——沒有人向我開槍」。最終,卡彭的手下沒能幹掉莫蘭,因為他睡過了頭,所以僥倖躲過一劫。

大屠殺震驚了整個芝加哥。報紙報導說,該市黑幫成員離城的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2月18日,芝加哥的列車將至少50名黑幫成員送到了邁阿密。《芝加哥論壇報》估計,有500名黑幫分子逃到了佛羅里達州。芝加哥人的到來導致邁阿密的酒店價格迅速上漲,房租都以高出市價的現金支付。在2月14日那個寒冷的早晨,警方未發現任何人犯有謀殺罪。當被問及是誰殺了他的同夥時,莫蘭說:「只有卡彭才會這樣殺人。」隨著20世紀20年代落下帷幕,芝加哥的幫派鬥爭還將繼續。

book

Reviews

第一次搬到芝加哥時,有人告訴我,「如果你真的想了解這座城市,就必須和帕西加一起去旅行。他清楚每個街區的情況。」帕西加帶我四處參觀時,我發現他也了解芝加哥各個年代的歷史。現在多虧了他的書,每位讀者都有機會了解這座城市了。

——加里•威爾斯(Garry Wills),西北大學歷史學榮譽退休教授

帕西加的這本書講述了這個獨特美國城市的故事,節奏緊湊,結構清晰,內容引人入勝。他的敘述視角隨著時間推移,讓人感到非常愉悅,持續的變革浪潮見證了芝加哥從一個沼澤上的定居點成長為現代大都市的歷程。

——斯圖爾特•迪貝克(Stuart Dybek),《芝加哥湖岸》(The Coast of Chicago)與《我和麥哲倫一起旅行》(I Sailed with Magellan)作者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帕西加把自己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奉獻給了芝加哥歷史的研究。帕西加用他獨特的聲音給我們講述了芝加哥獨特的故事。

——安•德金•基廷(Ann Durkin Keating), 《芝加哥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Chicago) 編輯

郊區、牧場、簡•亞當斯的安居項目以及公房工程,都是帕西加不遺餘力描寫的對象。此外,他對戴利市長20年來聲名狼藉的執政生涯也不惜筆墨。書中生動的插圖能讓人一睹「風之城」的全貌。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書中記述了許多家喻戶曉的人物和事件:早期的法國商人、芝加哥大火、秣市慘案、喬治•普爾曼、簡•亞當斯、哥倫布博覽會、各屆市長、阿爾•卡彭。當然,芝加哥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民眾,也是帕西加精心刻畫的對象。

——《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 Sun-Times)

/ 作者簡介/

多米尼克•A. 帕西加,出生於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歷史學博士,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人文、歷史和社會科學系教授,專注於芝加哥歷史的研究。大學期間,他曾在著名的聯合牲畜交易市場做過飼養員和保安。帕西加曾在多家媒體就城市發展、勞工、移民、種族和民族關係等話題發表演講,並與芝加哥歷史博物館、科學與工業博物館等機構合作,從事各種公共歷史項目。他曾獲得波蘭-美國歷史協會頒發的奧斯卡•哈雷茨基獎、米克茲斯洛•海曼獎,以表彰他對波蘭裔美國人歷史研究做出的傑出和持續的貢獻。除這本書外,他還有多本關於芝加哥歷史的著作問世。

/ 譯者簡介/

遲文成,畢業於湖南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者。瀋陽理工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翻譯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譯著20餘部,世界文學名著翻譯作品獲得遼寧省翻譯成果一等獎。

謝軍,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現為瀋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翻譯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語言學。出版譯著多部。

張宏佳,畢業於瀋陽師範大學。瀋陽理工大學教師,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同時專注於英美文學作品研究及翻譯,近年出版翻譯作品10餘部。

/ 內容簡介/

這裡是坐落在密西根西南湖畔的風之城,這裡也是作為美國東西部交通樞紐的巨肩之城,這裡還是以誇誇其談的政客聞名的浮誇之城……有人說它喧囂、冷酷,沒有靈魂,也有人說它積極、樂觀,承載夢想……但這些名字與標籤似乎只是芝加哥不完整的註腳,都不曾觸及它的本質。在《湖畔風城:芝加哥的喧囂與夢想》中,作者以土生土長的芝加哥人的視角,用傳記作家的手法,為讀者重塑了一個躍然紙上的芝加哥。從17世紀的探險者與原住民,到19世紀的歐洲移民,再到20世紀的資本巨頭與政客;從南北戰爭中的貿易重鎮,到進步主義運動的大本營,再到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後方工廠,讀者將了解到,在這裡生活過的那些人、發生過的那些事對芝加哥命運軌跡的影響,以及這座城市對美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

/ 目錄/

目錄:

第一章.地利,地利,還是地利

第二章.西部的商業中心

第三章.混亂年代

第四章.治亂之道

第五章.不夠徹底的進步之旅

第六章.移民之都與一戰

第七章.20世紀的大都市

第八章.危機年代:大蕭條與戰爭

第九章.二戰後的芝加哥:變革的時代

第十章.戴利的城市

第十一章.末日還是重生?

尾聲 變革中的芝加哥和美國

致謝

注釋

致關心學術作品的你

人大出版社學術守望者

微信號 : xueshushouwangzhe

新浪微博:@人大出版社學術守望者

讀點好書 很有必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