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薇的「大尺度」,挺討人喜歡的

家庭雜誌 發佈 2022-11-20T06:22:35.854628+00:00

作者:陳千朵首發:家庭雜誌(ID:jiatingzazhi)戚薇實在太敢說了。剛官宣二胎,就在vlog中現身說法:「安全期真的不安全,我們二胎的節點就是因為爸爸把持不住。」「如果真的沒有計劃,想要有寶寶,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在公眾人物談性色變的今天,像戚薇這樣毫無避諱實屬少見。


作者:陳千朵

首發:家庭雜誌(ID:jiatingzazhi)


戚薇實在太敢說了。

剛官宣二胎,就在vlog中現身說法:「安全期真的不安全,我們二胎的節點就是因為爸爸把持不住。」

「如果真的沒有計劃,想要有寶寶,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在公眾人物談性色變的今天,像戚薇這樣毫無避諱實屬少見。

但說起戚薇的「大尺度」發言,可遠不止這一次。

當採訪中被問到婚後有沒有遇見異性示好,即使在老公面前,也坦坦蕩蕩地承認:「示好,這很正常啊。」



關於自己爭議不斷地性取向,她曾直接給所有猜測一個結論:「我從不定義自己的性向,我可直可彎。」



女明星閉口不談的潛規則,戚薇大大咧咧地講述,自己曾被副導演用500萬威逼利誘。



一路走來,「敢說敢做」早已成為戚薇身上撕不掉的標籤。

從北漂女孩到獨立女性,從孤身一人到一家四口,「敢」才是戚薇闖蕩的武器。



一路苦難,異想天開


小時候,戚薇似乎和「敢」扯不上半點關係。

2歲時父母離婚,戚薇留在了母親身邊。父親的絕情,讓她再也沒有感受過半點父愛。

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女兒生活,那些無法想像的酸楚,是戚薇每每提起就忍不住落淚的過往。



因為體質弱,生病是家常便飯。母親一邊挑著生活的重擔,一邊抱著女兒求醫問藥,「辛苦」二字對母親而言都顯得過於單薄。

一路磕磕絆絆,戚薇都只是個文弱的小女孩。但慢慢長大後,那些年媽媽的奔波勞碌,早已深深印在了她的腦海里。

媽媽的堅強也讓她漸漸明白,即便生而為女,也絕不等同於弱者。

於是戚薇養成了獨立要強、絕不服輸的性格,直到現在,她依然喜歡自己「戚哥」的外號。



高中畢業後,戚薇拒絕了母親選擇的師範學校,轉而進入了浙江傳媒學院,決意闖蕩娛樂圈。

那是2000年左右,娛樂產業遠不如現在發達,受苦遭罪卻一無所獲是常有的事,出頭的機會更是萬里挑一。可戚薇卻異想天開地認為:我一定能夠闖出一片天。

恰巧,戚薇大四那年東方衛視推出了大型選秀節目——《我型我秀》,戚薇單槍匹馬闖入了全國十強。



雖然沒有拿到更高的名次,卻也被經紀公司選中,與袁成傑組成了「男才女貌」組合,成功出道。

出道後,公司為兩人量身打造了一首《外灘十八號》,這首歌也很快紅遍大街小巷,直到今天,依然有著極高的知名度。



眼看夢想就近在眼前,現實卻給了她重重一擊。

歌紅人不紅,成了一個無法衝破的「魔咒」。

隨後,經紀公司又為兩人的組合發了幾張專輯,都沒有達到《外灘十八號》的輝煌,本想通過上綜藝增加知名度,也沒有激起任何水花。

在大眾的心裡,戚薇和袁成傑的名字,僅僅停留在一首歌的原唱者。

漸漸地,公司開始了放養。戚薇沒了工作,自然也失去了收入來源,最窮的時候,卡里只有35塊錢。

在銀行想取款,可提款機上最小的額度選項是50元。沒有人知道,當時的戚薇到底有多麼絕望。

沒錢的日子難熬,可她仍然不肯低頭,咬著牙告訴媽媽:我一定能行。

唱歌沒有出路,那就另尋門路。

戚薇果斷轉型演員,四處找機會,終於拿到了《美人心計》中的一個小角色。



當時,從歌手轉型演員有很多不認可的聲音,可她從來不怕走入陌生的領域,只怕自己沒有拼盡全力。

後來,這部電視劇一鳴驚人,而戚薇飾演的「館陶公主」也讓觀眾記住了這個古裝很漂亮的女孩。

自此,她在一個個配角中逐漸升級,讓「戚薇」成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

從歌手到演員,或許她也沒有想到,自己在一文不名的時候堅持的夢想,會在熬過挫折後換了一種方式慢慢實現。

而她要感謝的,恰恰是自己那股帶著天真的闖勁兒。



勇敢表達,不畏人設


如果看過戚薇那些流傳至今的節目片段,你就會知道,天真而純粹的戚薇絕不是成名之後才「敢說」的。

很久之前,戚薇在一個節目中讀黑評,有人質疑她偷偷整容,戚薇就正面剛「我整什麼了,節目錄完馬上去把胸搞大。」



有人批評她聲音難聽,戚薇卻傲嬌地說:「聲音這麼難聽都當上明星了,你氣吧。」

她好像從不給「敵人」留活路,更不給自己留退路。

大方承認割了雙眼皮,也不否認成名前的無人問津,以真面目示人,毫不掩飾自己並不順利的成長之路。



也正因如此,戚薇成為了最受記者歡迎的藝人。

那些別人不敢說得「違禁詞」,都是戚薇毫不在意的「大實話」。

但很少人知道,戚薇的實話背後,都是慘痛的經歷與教訓:

「別人向你吐口水,你總不能向人家扔大鼻涕吧。」

「我寧願真實的不甜美,也不要甜美的不真實。」

「如果我沒有躺吃躺喝就可以躺贏的命,那麼就站起來跑。」



因為一路艱辛,那些真實的體會與思考才成為了一次次出圈的契機,讓人們看到了戚薇身上的生命力。

就像「戚哥」這個外號一樣,霸氣而有力量。

可是時間久了,人們就會漸漸忘記,她也是一個需要被呵護的女孩。但好在,李承鉉沒有忘記。

在綜藝《我家小兩口》中 ,戚薇一個皺眉,李承鉉就會立刻反思自己錯在哪裡,千方百計討老婆開心。

恩愛日常一下子將節目熱度拉滿,戚薇也成為了眾人心目中的戀愛導師。



當人們開始羨慕起戚薇的運氣時,她卻一次次打破所有人對於愛情的認知:

「心動就是把一切條條框框都摔碎的瞬間」

「結婚不是戀愛的終點站」

「真愛不是遇到的,而是養成的」



或許是小時候目睹了父母不幸的婚姻,她對愛情的要求反而更高,也更希望在生活中被愛意包圍。

李承鉉滿足了她對家庭的一切設想,也治癒了那個孤獨缺愛的女孩。

她在愛中也越來越有底氣,她鼓勵女孩有些小心機,也傳授著自己獨家的戀愛秘訣,還因此被罵「戀愛腦」「獨立女性人設崩塌」。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戚薇從來沒有人設。

因為每個真實的人都十分複雜,只有敢於做自己,才能夠無畏表達。



隨性生活,積極向前


因為起點低,所以每一個角色,都是戚薇事業上升時最重要的一環。

《夏家三千金》《我的經濟適用男》《少年神探狄仁傑》,從女配到女二號,再到女主角,她好像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可就在這時,戚薇卻離開了事業的戰場,轉身選擇結婚生子。

當時,李承鉉在娛樂圈幾乎查無此人,沒有人看好這段女強男弱的感情,甚至有不少人已經開始唱衰戚薇的事業。



可戚薇卻沒有半點猶豫地結婚、懷孕、帶娃,隨後用一年的時間脫離母親的身份,回到職場,開始再一次拼殺。

剛做了媽媽,卻一頭扎進了事業中,將孩子全部丟給爸爸。大眾不理解戚薇,甚至罵她不配做一個母親。

如此家庭分工,戚薇母親也曾覺得不妥,可是戚薇卻甩開了社會對母親的種種限制,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一如曾經她的母親。

不斷拍戲,受傷是常有的事,可即便是打著石膏,她也從不耽誤工作。



在連軸轉的工作中,戚薇帶著一部部主演作品再次回到了觀眾的視野里。

《我是杜拉拉》《你好喬安》《北京女子圖鑑》,每一部作品都宣告了復出的成功。



可戚薇仍然不滿足,除了演員,她還解鎖了新身份——監製,出品了大受歡迎的網劇。



在事業中,戚薇就像是一個獨裁者,而面對每一個轉折,她都果斷而不受任何影響。

婚姻生活中,戚薇更是說一不二。

面對老婆哪怕一個眼神,李承鉉都會開始自我檢討。



卑微的樣子讓人看起來無比心疼,但其實,李承鉉身為全職爸爸所付出的一切,都被戚薇看在眼裡。



從結婚生子,到決定家庭分工,戚薇是婚姻中絕對的主導者,卻始終表示,沒有李承鉉的支持,她的事業之路不會穩步向前。

她會在李承鉉自我懷疑時安慰,在他沒有自信時送上鼓勵。



因為二胎寶寶的到來,戚薇與李承鉉的家庭分工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李承鉉在各大綜藝節目中頻繁出現,而戚薇的戰場卻僅僅局限於直播間的小舞台。

戚薇臨產前幾天,李承鉉還在錄製《披荊斬棘》,因為表演無法陪同老婆,整個人肉眼可見的緊張和愧疚。

戚薇卻在電話里雲淡風輕地告訴他:「我也不差你那幾天,你就好好準備舞台就行了。」

聽到這句話,李承鉉才終於可以安心備戰。



戚薇還是家庭里的那個頂樑柱,只不過從前方換到了後方。

在人生的每一個交叉路口,戚薇的選擇都堅決果斷,即使面對質疑也毫不拖泥帶水。

看似缺少理智,卻一直在人生規劃中朝著既定的方向不斷向前。

從事業到家庭,從天真的想法到落地的行動,戚薇似乎只給人留下了「敢」的印象。

作為大女人,她敢想、敢說、敢做,但這份勇敢的真正內核卻是始終如一的「積極」,不畏拼搏,也不懼改變。

時光向前,大女人也一直向前,永不止步。


參考資料:

戚薇微博

戚薇工作室微博

綜藝《心動的信號》

綜藝《我家小兩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