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欠債百萬後,她死在了父親刀下

家庭雜誌 發佈 2022-11-21T19:31:53.571039+00:00

前幾天,上海發生了一場家庭慘劇。疼愛女兒的父親,將一把水果刀狠狠扎進了她的胸口。人們驚疑,父親為何會對女兒如此狠心,等了解事情原委後,卻只剩下嘆息。


作者:陳千朵

首發:家庭雜誌(ID:jiatingzazhi)


前幾天,上海發生了一場家庭慘劇。

疼愛女兒的父親,將一把水果刀狠狠扎進了她的胸口。

眼睜睜看著女兒的生命流逝,然後自行報警,靜靜等待民警上門。

人們驚疑,父親為何會對女兒如此狠心,等了解事情原委後,卻只剩下嘆息。



被殺死的女子叫劉娟,她和父親劉剛都是軌道交通的工作人員,每月工資3000餘元。

與父同住的她本也溫飽無虞,誰知一時失足踏入了「購物狂」的行列。

從2019年起,劉娟開始沉迷網購,短短三年就欠下了超百萬元的債務。

信用卡和花唄的消費記錄不斷刷新,昨天的包裹沒來得及拆,新的包裹又進了門,好好的一個家儼然成為了快遞站。

下單時只要動動手指,等到還款時,劉娟才發現消費金額已經遠超自己的消費水平。

無奈之下她只得求助父親,疼愛女兒的劉剛見狀,便拿出了積蓄幫女兒償還債務。

見有父親托底,劉娟不僅沒有悔改,反而繼續網購。為了維持高消費又四處向親戚借款,光是一位姑媽就借了她40萬元。

可即便有再多親戚願意伸出援手,網購癮也是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於是劉娟開始借網貸,「拆東牆補西牆」的過程中,欠款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父女倆平靜的生活也被一條條催款簡訊和無休止的催款電話打亂。

事發當天,劉剛從親戚處得知女兒可能又被騙借了幾十萬的高利貸,三年來的苦楚瞬間爆發,他再也無法忍受債務的不斷累積,和始終不願回頭的女兒。

回到家後,看到女兒仍在刷手機,言語之中父女倆因還債產生了口角,劉剛激動之下便用水果刀刺死了女兒。

最後,劉剛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這本是一場不該發生的悲劇,卻在近年來時常以不同的形式上演:

超前消費、舉債、再到消費者無力承受欠款導致的家庭衝突層出不窮。

那麼,看似「人畜無害」的網購,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吞噬「劉娟們」的呢?



購物成癮,是一種心理疾病


2009年開始,雙十一從「光棍節」逐漸演變成購物節的代名詞。商家讓利,打出「骨折」價,讓消費者看見了實在的優惠。

人們也懷著「省錢」的初心,將購買商品的陣地由線下轉到線上,忍受等待的煎熬,只為了得到省錢的快感。



可隨著網際網路和快遞行業的發展,網購不再是購買必需品的省錢途徑,而演變成消費者自我獎賞的方式,用於抵消壓力和內心的負面情緒。

據調查顯示,年齡在20-30歲的上班族是網購成癮的高發群體,原因也十分簡單:

上班族工作繁忙、缺乏假期、社交面窄、缺少互動,於是在心情壓抑、壓力聚集時,往往會通過購物進行排解。

而平台和商家,也狠狠抓住了消費者隨時需要消費的需求,除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還有層出不窮的直播、店慶、大促,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購物節。



更別提現在隨便點開一個軟體,都有可能跳轉到購物頁面。本來就是為了放鬆才打開手機,一看價格不貴,不如犒賞自己一下,於是立刻下單。

「我已經這麼辛苦了,花點錢讓自己快樂一下怎麼了?」

在這種自我安慰下,網購慢慢成為了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的方式,不少人也開始對網購上癮,甚至在購物形成的獎賞刺激下無法控制自己想要「剁手」的衝動。

因此,從心理學上看,購物成癮看似是自制力差,實際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衝動控制障礙。

而導致購物成癮的原因,與網癮、菸癮十分類似,最主要的內部成因,就是工作壓力大、社交圈小。

就像被父親刺死的劉娟。

年過30仍然和父親一起生活,缺少社交活動,且工作乏味,在低落時產生的消極心理無處傾瀉,只能通過購物來緩解。



雖然在購物之後,內心得到了短暫滿足。可當她面對巨額消費,又會感到懊悔、再次產生消極心理,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是劉娟無法擺脫網購癮的真實原因。



商家套路下,占便宜的不是消費者


除了個人因素,網購成癮也離不開商家的連環套。

正如消費者的心聲:「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各大購物節的優惠滿減機制越來越複雜:預售滿減、拉人搶紅包、尾款打折、平台滿減……種種機制看得人眼花繚亂,卻依然忍不住「買買買」。

究其原因只有一個:「看起來」便宜。



看到原價和現價的差額對比,人們只會覺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又怎麼能顧上商品是否真的有用呢?

而商家也正是拿捏住了消費者「貪便宜」的人性弱點,反覆收割。

前年雙十一,看著商家「一次下單用一年」的省錢標語,coco就在直播間搶購了大量洗衣液、紙巾等生活用品。



在她看來,一次性買完全年的日用品,不僅划算,還避免了以後的衝動消費。

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由於量大,剛剛收到貨不久,她就把這一箱箱日用品堆進了儲藏間,由於日常很少整理,就漸漸遺忘了這些日用品的存在。

看見新推出的洗衣凝珠、印花紙巾,coco又忍不住再次下單,於是日用品越堆越多,而最早一批的囤貨早已不知道在哪裡吃灰。

更可怕的是,很多消費者被商家「錯過一次、再等一年」的話術洗腦,加上無法抵抗的幾百塊大額優惠券,激動之下就買回了價值上千塊的家用電器。

吸塵器、洗地機等等小家電,都成為了二手網站上的常客,可即便低價轉讓也鮮少有成交案例。

本質原因在於,日常家庭生活中基本就用不到。



可即便你能抵抗囤積欲和衝動購物的欲望,也很難抵抗「精緻生活」的吸引力。

喝茶要用茶具、喝咖啡要有專用的咖啡杯、喝水有高級水晶杯、出門要帶便攜保溫杯……



僅僅水杯一個商品,商家就能用「精緻」二字賺足消費者的錢,更不要說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商品。

新買一個筆記本電腦,就要匹配合適的滑鼠和鍵盤,還需要搭配實用的鋼化膜,順帶再買一個大容量電腦包,就這樣,購買一個電腦的附帶開支瞬間增加。

正如《消費社會》一書中寫的那樣:商家會有邏輯地讓消費者「從一個商品走向另一個商品」。

於是,住著每月3000的出租房,卻要背著上萬的新款包包,身上全是名牌,只為了所謂的「精緻」與「儀式感」。

用未來的工資,支付現在的快樂,表面光鮮亮麗,背地裡生活一片狼藉。

當消費者為囊中羞澀而猶豫時,平台又會貼心地提出「分期付款」,甚至提供「網貸 」渠道,本月花、下月還,讓消費者已經癟下去的錢包,再次充足起來。

至於是否能夠還得起,那就與平台無關了。



不被滿足的快感,「吸血」的網貸


購物付款時,往往能看到平台提供的新選項:花唄、白條、月付……

當下享受,成本卻被推到了以後。

下月還不上也沒關係,只需以極低的日利率逐月償還即可。

溫和的標語,極其微小的提示,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背上貸款的負債人。



卻很少有人發現,將日利率換算成年利率,這個數字到底有多麼驚人。

經過計算,螞蟻金服、京東、度小滿、微眾銀行這些借貸平台的年利率都在13%-24%之間。

而我國各大銀行的貸款年利率僅約為6%,要知道,一旦年利率超過24%就已經是高利貸了。

這些小額貸款,避重就輕地迷惑著消費者,殊不知一旦沾染,再想抽身就是難上加難。

豆瓣有一個「負債者聯盟」小組,裡面有5萬多名成員。



有因超前消費而負債幾十萬的95後,還有因為一次借貸,在短短一年內負債20萬的打工人。

小組內有人統計,截至2021年,光是因為超前消費而欠債的,就占據了近一半的比例。

而大部分人剛剛開始借貸,也往往是出於「便捷」的心理,可漸漸地,金錢就只變成了一串意義不大的數字。

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時候,貸款也越欠越多。

有個年輕人曾在知乎上發帖,自己最多欠債62萬,一共12個網貸平台、8張信用卡。



一個月30天,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被無情催收,剩下的日子則在思考如何償還下一次欠款中煎熬。

為了還上每個月2萬多的欠款,她住最便宜的農村民房,兼職3份工作,連一丁點的休息時間都不敢留給自己。

每天只吃最便宜的盒飯,不買任何衣服鞋子,拒絕所有護膚品。

整整兩年,卻只還清了借貸平台的欠款,還剩下信用卡的欠款待繳。

雖然最黑暗的日子已然過去,可正如她所說:青春里本該盡情享受的一段時光,因為負債,全毀了。

但即使如此,她也比那些被網貸「逼死」的人更加幸運。

在陝西西安,21歲的小馮因借了幾千元網貸,利滾利欠債20餘萬,最終從17樓一躍而下;

安徽宿松,小張被網貸引誘超前消費,當借款不斷翻倍,面臨催債人的苦苦相逼,最終自縊身亡;

雲南昆明,阿超因網貸債台高築,深陷泥潭卻以貸養貸,最終燒炭自殺……

所有結局裡,他們都沒有征服網貸,反而被網貸輕易吞噬了。



的確,現在網貸的門檻極低,幾步註冊就可以擁有幾千上萬塊的額度,又通過看似極低的利率不斷降低消費者的警惕性。

背後卻將超前消費所提倡的提前享樂,變成了提前負擔,甚至逼得消費者以貸養貸,付出更加沉痛的代價。

等到那時,所有人都忘了,自己的初衷只是為了省錢而已。

說到底,在低配收入下過著高配生活,不僅是對生活現狀的扭曲,還是對自我的另一種透支與摧殘。

網購套路千千萬,按需購買才是最好的省錢方式。

更重要的是將目光放在現實生活中,讓情緒發泄有出口,壓力釋放有去處。

唯有如此,理性購物,快樂消費,才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參考資料:

極目新聞:《不該發生的悲劇!女兒沉迷網購欠債百萬,老父不堪重負殺死女兒》

十點人物誌:《去年雙11囤的便宜貨,還沒用就過期了》

大河健康:《網購成癮是病 ,得治》

科普中國:《「消費主義陷阱」——只要壓力一大,我就瘋狂買東西?》

光明網:《網購「成癮」停不下來,是病嗎?要治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