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園與清代太后的奉養(下)

圓明園遺址公園 發佈 2022-11-22T17:02:16.523577+00:00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病重,時居圓明園的長春仙館。當月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疾大漸。丑刻,皇太后崩,享年八十六歲。

圓明園四十景 長春仙館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病重,時居圓明園的長春仙館。當月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疾大漸。乾隆至長春仙館問侍。丑刻,皇太后崩,享年八十六歲。崇慶皇太后長壽,在做皇太后的四十餘年間,絕大部分時間居於暢春園。乾隆時常前往問視,悉心奉養,正如皇太后卒後遺詔所言:「皇帝秉性仁孝,承歡養志,克敬克誠,視膳問安,晨夕靡間……皇帝每見予康健如常,喜形於色。」乾隆也說:「朕自登極以來,即尊養皇太后於暢春園,迄今四十二年,視膳問安,承歡介景,所以奉懿娛而盡愛敬,為時最久。」(《清高宗實錄》卷一〇二五)乾隆所言不虛。對此,《嘯亭雜錄》卷一《孝親》亦曰:「純皇(即乾隆)侍奉孝聖憲皇后極為孝養,每巡幸木蘭、江、浙等處,必首奉慈輿,朝夕侍養。後天性慈善,屢勸上減刑罷兵,以免蒼生屠戮,上無不順從,以承歡愛。後喜居暢春園,上於乘冬季入宮之後,遲數日必往問安視膳,以盡子職。後崩後,上於後燕處之地皆設寢園,凡巾櫛、杝枷、沐盆、吐盂無不備陳如生時,上時往參拜,多至失聲。又於園隙建恩慕寺,以資後之冥福焉。」

皇太后去世當月,乾隆即令將圓明園之長春仙館正殿、偏殿改為佛堂,將暢春園內現供佛座移往供奉,並添設佛像。又令將暢春園九經三事殿「易蓋黃瓦」,以安奉皇太后梓宮。又特發諭旨,將暢春園奉養皇太后的功能設為定製,「若暢春園則距圓明園甚近,事奉東朝,問安視膳,莫便於此,我子孫亦當世守勿改」,要求將此旨錄寫,封貯尚書房、軍機處各一份,「傳示子孫,以志毋忘」(《清高宗實錄》卷一〇二六)。乾隆這一舉動對三山五園及其主要建築的禮制功能定位起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他將皇太后生前起居之所改建為佛堂,「易蓋黃瓦」,提升了這些建築的禮制級別,從而改變了它們的功能。乾隆擔心自己身後的繼任皇帝若援用此例,將自己園居理政時經常使用的圓明園正大光明等殿也改為佛堂之類的場所,則會改變其作為聽政場所的功能;繼任者若要繼續在御園聽政,還必須另闢新殿,從而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和閒置。為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乾隆特意強調,暢春園以後的功能就是奉養太后,而且規定後代不得效仿自己將御園中前朝帝後起居之所改建為佛堂。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日,乾隆就此事又諭軍機大臣,除了再次明確暢春園供奉東朝、圓明園作為御園聽政之所,後世不得更改其用途之外,更進一步就列聖列後神御(即畫像)神位如何安放的問題,做了明確規定。根據乾隆的規定,安奉已故皇帝御容畫像的地方,在內城是壽皇殿,京西御園則是圓明園的安佑宮,還有避暑山莊的永佑寺。暢春園恩佑寺原本供奉康熙御像,在圓明園安佑宮建成後,則與雍正御像一併移置其中。新建恩慕寺也只是為已故皇太后「恭薦慈福,少抒哀慕之忱」的祈福緬懷之所,而不供奉孝聖憲皇后的御容。

長春仙館復原圖

進入嘉慶朝後,因生母與嫡母均過世,嘉慶沒有奉養太后的任務,於是作為專門奉養太后的暢春園繼乾隆朝後期空置二十餘年後,繼續閒置二十五年。待道光繼位後,暢春園已殘破不堪,「殿宇牆垣,多就傾敧,池沼亦皆湮塞」。道光並沒有忘記皇祖乾隆「子孫當世守勿改」的祖訓,以暢春園為太后奉養之地。但無奈「此時重加修葺,地界恢闊,斷非一二年所能竣工」,而次年「釋服後,聖母皇太后臨幸御園,不可無養志頤和之所」。不得已,道光只好對皇祖關於奉養東朝的規制加以變通,「再四酌度,綺春園在圓明園之左,相距咫尺,視膳問安,較之暢春園更為密邇。且系皇太后夙昔臨蒞之區,居處遊覽,罄無不宜,於此尊養承歡,當於近奉東朝之旨尤相契合也」。綺春園距離圓明園更近,更方便在圓明園理政的皇帝請安問候,於是道光命管理圓明園大臣「將綺春園相度修整,敬奉慈愉」(《清宣宗實錄》卷一八)。道光三年正月,道光初幸圓明園,詣安佑宮行禮,隨後奉皇太后居綺春園。道光二十九年,皇太后崩。

早在道光十三年(1833)時,道光孝慎成皇后卒,後又立咸豐生母孝全成皇后,但道光二十年正月,孝全皇后暴崩。此後,道光未再立後。因此,當咸豐即位後,也沒有奉養皇太后的任務。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劫掠北京,三山五園遭到嚴重破壞,京西御園理政的運行至此終結,康熙朝以來供奉太后的頤養之地亦名存實亡。同治、光緒兩朝雖然有奉養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任務,但宮中成為兩宮皇太后的唯一選擇。同治十年(1872)之前,慈安皇太后居綏履殿,慈禧皇太后居平安室。同治十年之後,慈安皇太后移居鍾粹宮,慈禧皇太后移居長春宮。光緒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慈安太后暴卒於鍾粹宮,光緒十年慈禧太后移居儲秀宮。

不過,為兩宮皇太后重修京西御園的工程還是斷續進行。同治親政後,以兩宮皇太后「親裁大政,十有餘年,劬勞倍著而尚無休憩游息之所以承慈歡」為由,諭令總管內務府大臣「設法捐修,以備聖慈燕憩,用資頤養」。鑑於「物力艱難,事宜從儉」,要求將兩宮皇太后駐蹕之殿宇以及皇帝駐園辦事住居之處「略加修葺,不得過於華靡」(《清穆宗實錄》卷三五八),但因國勢不堪,遭到朝臣強烈反對。同治十二年十月,御史沈淮奏請暫緩修理圓明園,稱「現在帑藏支絀,水旱頻仍,軍務亦未盡蕆」,反對朝廷「再興土木之工,以滋繁費」。迫於朝野內外輿論的壓力,同治十三年七月,朝廷降旨停止重修圓明園工程,「俟將來邊境乂安,庫款充裕,再行興修」(《清穆宗實錄》卷三六九)。

光緒十三年正月,光緒親政。次年二月初一日,光緒下諭稱皇太后「自垂簾聽政以後,夙夜祗懼,如臨淵谷」,「而萬幾餘暇,不克稍資頤養,撫衷循省,實覺寢饋難安。因念西苑密邇宮庭,聖祖仁皇帝曾經駐蹕,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可以養性怡神」。命修清漪園,並改稱頤和園,作為奉養慈禧皇太后之所。為避免遭到一些權臣反對,光緒一再強調修園事關帝王「孝治天下」之本,「凡苑囿之設、搜狩之舉,原非若前代之肆意游畋,此舉為皇帝孝養所關,深宮未忍過拂」(《清德宗實錄》卷二五二),是「祖宗舊制」。四月初十日,光緒恭奉歸政的慈禧皇太后鑾輿駐蹕頤和園樂壽堂。從京西園林承擔奉養太后的功能來講,頤和園(清漪園)是繼暢春園、圓明園、綺春園之後清朝太后最後的園居之地。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卒,慈禧皇太后擇立溥儀為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但未及一日,慈禧太后亦卒。宣統即位後,尊光緒皇后為隆裕皇太后,三年後(1913),隆裕太后因病崩於宮內長春宮,清代歷朝奉養太后的禮制至此終結。

[文章來源]

圓明園研究院

[作者]

楊 劍 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