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志音頻】《川劇的前世今生》第35集:川劇表演特技之變髯口

方誌四川 發佈 2022-11-24T05:40:36.687127+00:00

《四川川劇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川劇表演中一種運用變口條的技巧來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表演特技——變髯口。口條,就是鬍鬚。

《四川川劇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川劇表演中一種運用變口條的技巧來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表演特技——變髯口。

口條,就是鬍鬚。川劇演員的鬍鬚不像話劇演員那樣,在演出前臨時粘貼,或長或短, 猶如長在演員的嘴上一般,而是事前用馬尾、紗或人發纏於鐵絲架上,做成各種不同形制和顏色,演出時根據劇中人年齡和性格的差異,選出需要的口條掛在耳朵上就可以了。

川劇口條有「滿」、「三」、「扎」、「一條龍」等不同種類,不同年齡和性格的人物要掛不同形制和顏色的口條,而同一人物在同一時段所掛的口條則不能更換。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人物的命運或情緒發生劇烈的變化,或人物在對手的眼中變成了另一個人,才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更換口條,但這時的口條已不再是人物年齡和性格的標誌,而是在展現人物或其對手心理上的變化了。

川劇《鐵冠圖》又名《煤山記》,講述的是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故事。明朝崇禎年間,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深夜去了國丈周奎的府邸,想要拜託他庇護太子,不料周奎卻閉門不見。此時,崇禎聽說義軍將攻入宮禁,只好趕回王宮殺死公主,放走太子,之後,他獨自去了煤山,並留下血書自縊。在《鐵冠圖》的《寫詔》一折中,老一輩藝術家張德成創造的變口條絕技是本劇表演上的一大亮點。崇禎上場之前,先在幕後「放頭子」:「黑漫漫紫薇無輝」。幫腔過後,他隨著鑼缽輕輕敲擊的節奏,一步一頓地走至中場,表現出一幅窮途末路的景象。這時的崇禎,頭戴軟王帽,青髯,身著素色黃道袍,足登朝靴,雖仍是一副帝王相,卻已難掩悲涼和絕望的神情。當他踱至「九龍口」時,突然腳下一滑,一個搶背向台口翻撲下去,與此同時,他的帽子、靴子和披著的蟒袍也跟著一起飛入幕側,而等到他再次起立亮相時,整個人已面目全非。此時的崇禎白髮凌亂,青髯變成了白須,臉上黏著白灰,一雙赤腳,雙目呆滯,活脫脫一副死之將至的頹敗相。人物形象竟然能在轉瞬間發生劇烈的變化,這樣的表演確實令人驚嘆。而要完成這樣的表演,則需要演員有高超的演技和別出心裁又恰到好處的設計,「變髯口」這一表演特技在這一段演出中,可以說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川劇《鐵冠圖》劇照

除了《鐵冠圖》外,變髯口在川劇《射鵰》中也有精彩的展現,但它在《射鵰》中起到的作用卻與在《鐵冠圖》中完全不同。《射鵰》是川劇傳統戲《梵王宮》中的一折,講的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起義抗元的故事。元順帝時,河工韓山童起義失敗,他的戰友劉福通承其遺志,率領紅巾軍於梵王宮待機起義。有一天,義軍將領花榮的舅舅郭光卿應約去梵王宮與劉福通相會,卻不慎被元將耶律壽給抓住了。耶律壽讓他的妻子庹氏和妹妹含嫣一起去梵王宮打探虛實,不料含嫣卻愛上花榮。《射鵰》一場講的就是含嫣在回家的路上與花榮不期而遇,一見鍾情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車夫耍鬍子的表演,可謂別具匠心。花榮離去之後,庹氏突覺天色已晚,就急忙催促含嫣上馬車。這裡馬車的車夫由飾演花榮的演員扮演,他本是一個長著兩撇鬍子的中年人,含嫣正要登車時,車夫略一低頭就將鬍子隱去,此時的含嫣忽然發現車夫就是花榮,不禁狂喜,轉身告訴嫂嫂,而當庹氏前去觀看時,車夫又一低頭,將鬍子顯現出來,所以,出現在庹氏的面前的就是長鬍子車夫,而不是花榮。幾次來回之後,含嫣終於看清車夫並非是花榮,這才怏怏地跟隨嫂嫂乘車回府去了。在這段表演中,川劇藝術家們首先運用了「代角」的手法,為含嫣將車夫誤認為花榮提供了可能性,借著又採用變髯口的技巧,展現了含嫣與庹氏在同一情景之中的不同心境。庹氏對花榮並無非分之想,因此,在她的眼中,車夫就是車夫;而含嫣對花榮早已一往情深,因而看到面貌與花榮相似的車夫,便只注意到他們的「相似」,只以為車夫就是花榮。實際上這只是含嫣內心視像的外化而已,美學家們稱之為審美錯位。

雖然變髯口在《鐵冠圖》與《射鵰》兩部劇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都達到了利用演員的面部裝飾刻畫人物心理的目的,這樣充滿巧思的設計與表演,體現了川劇前輩藝人的心血與智慧。

《四川省志·川劇志》帶您感受川劇的魅力。

本節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市廣播電視台聯合製作。

感謝「杜建華工作室」杜建華研究員特別指導!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指導: 杜建華

監製:王 禕

策劃:凌 飛

撰稿:楊 睿

主持:葵 葵

配圖:方志四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