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項城「75·8」特大洪水全紀錄

文心圖影 發佈 2022-11-24T20:41:12.653677+00:00

一方面過於沉痛,另一方面畢竟出生時這一災難過去快20年了,沒有親身經歷,故而所知甚少,在沒有掌握大量文獻資料下,就沒有敢下筆。

今年是河南「75·8」特大洪水發生47周年。

身為一名90後,我很少談及家鄉的這一災難。一方面過於沉痛,另一方面畢竟出生時這一災難過去快20年了,沒有親身經歷,故而所知甚少,在沒有掌握大量文獻資料下,就沒有敢下筆。

如今,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終於有底氣寫下去了。

我本身是河南周口項城人,絕不貪婪試圖將駐馬店地區、平頂山地區、漯河地區以及下游安徽阜陽地區全部記述下來,今天就以河南項城人的視角來談談這場災難的始末。

禍起颱風

「75·8」特大洪水,顧名思義,就是1975年8月發生的洪水。

一切都開始於1975年8月初的「3號」颱風Nina,其具體移動路線,如下所示:

8月4日,在福建省晉江登陸後,向西北方向深入內陸。

8月5日20時,到達湖南省常德附近後向北移動。

8月6日21時,進入河南省,在桐柏附近徘徊。

8月7日8時,進入駐馬店地區。

由於強烈低氣壓與南下的冷空氣形成對峙局面,這種熱低壓系統從海洋挾帶大量水汽,與強冷空氣遭遇,輻合作用特別強烈,又受到桐柏山、伏牛山組成的「喇叭口」地形的抬升作用影響,在駐馬店一帶造成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

最大暴雨中心在林莊站,8月5~7日降雨量1605.3毫米,7日一天雨量1005.4毫米,最大6小時雨量830.1毫米,為當時世界最大記錄。

緊接著,就是水庫的庫容暴漲,最大的危險即將來臨。

石漫灘水庫、板橋水庫相繼垮垻

8月8日凌晨2點左右,板橋、石漫灘2座大型水庫及60座中小型水庫相繼垮垻,泥河窪、老王坡滯洪區普遍漫決,洪水橫流泛濫,造成沙潁河、汾泉河水位暴漲,先後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

8月8日,沙河大路李最高水位達58.91米,超過保證水位1.48米。

8月8日16時,西華沙河北堤張灣決口,周口流量達到3450m³/秒,超過保證流量以上持續達22小時。

8月9日4時,周口最高水位達49.92米。超過保證水位0.72米,歷時6~7小時。

8月12日6時,潁河李灣超過保證水位1.08米,流量達到1450立方米/秒,超保證水位的時間達65小時。

8月15日16時,汾河黃沖、泉河老城都先後超過保證水位1.22米和1.73米,超保證水位16天之久。

潰壩只在一念之間,但是這些水庫管理人員沒有通知到位,導致了慘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上游潰壩,下游遭殃

1、汾河以南地區淹沒源於老王坡滯洪區漫決

在上游泥河窪、沙河北堤漫決後,平地三四米高的洪水直衝沙、潁河夾河套地帶,浸吞周口地區西華西部7個公社和泛區農場。老王坡滯洪區漫決後,洪水滾滾,沿泥河橫流東下,淹沒商、項、沈三縣22個公社。其中,項城縣境內的孫店、李寨、三店、賈嶺、老城、新橋、付集等7個公社以及高寺公社汾河以南區域(相當於7個半公社)全部被淹沒,平地積水二三米,有的深達五六米,存留時間達20天之久。

2、周口項城地區房倒屋塌、傷亡慘重

根據1999年《項城縣誌》記載,在1975年「75·8」特大洪水災害中,淹沒耕地55萬畝,倒塌房舍22萬多間,災民35.68萬人;另據毛雪莉《河南「75.8」水災救助中的地方政府研究》一文研究,可知駐馬店地區在「75·8」特大洪水災害中直接死亡人數為22564人;而河南水利廳編寫的《河南「75·8」特大洪水災害》一書的統計為死亡人數為2.6萬人;周口地區沒有因洪水直接死亡的,多死亡於次生的疫病。 以我們項城李寨公社為例,在洪水到來之後,洪水先漫到腳脖,之後公社通知去泥河大堤避難,像我家離泥河比較遠,我爺爺就在樹上造了簡易庇護所,我姥爺家離泥河很近,一家去了泥河大堤避難,在那裡生活了一個月,直到洪水完全退去。

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是還是窮。

一方面,當時河南農村普遍建造的房屋以趴趴屋為主,就是「版築」技術,最有名的歷史典故就是「傅說舉於版築之間」,即我國傳統修建牆體的一種技術,指築土牆,把土夾在兩塊木板中間,用杵搗堅實,就成為牆,因此也叫做夯築或夯土技術。趴趴屋經不住在水裡泡,時間一長,房屋必然坍塌。很不幸,我家大坑北沿的老房子就泡塌了。另外,由於那時候水泥限量供應,條件好的家庭還是泥巴口磚瓦房,這種房子也是很容易被泡塌。總之,洪水面前,誰家的房子都無法倖免。

另一方面,由於洪水上漲速度快,8月8日凌晨遂平人還在熟睡中就被沖走了,絕戶家庭也最多,因此遂平縣傷亡最為嚴重;而到了8月8日晚上,洪水抵達周口項城境內,而且由於當時電話沒有普及,信息溝通不暢,有些鄉鎮、村莊沒有溝通到位,因而受災也比較嚴重。

總之,這次洪水來勢之猛,水量之大,積水持續時間之長,災害損失之重,都是項城有水文記載以來所未有過的。

災後搶險

在項城縣汾河以南遭受特大洪水後,八個公社近500平方公里土地水深2米,房屋倒塌,電話中斷,食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時任項城縣委第一書記李濟川同志,涉水乘筏深入洪區,和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大大鼓舞了全縣人民抗洪搶險的鬥志。在他的帶動下,全縣出動20萬抗洪大軍,加高固守汾河北堤,經過半個多月的日夜奮戰,普遍加高了2米以上,做土方240多萬立方米,確保了汾河北堤的安全。

在抗洪搶險鬥爭中,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濟南軍區和鄭州、商丘地區駐軍及時派遣了大批指戰員,日夜兼程,冒雨涉水,迅速趕赴周口地區,和廣大人民一起投入抗洪搶險戰鬥。濟南軍區舟橋部隊接到上級命令後,24小時行程800公里,趕赴項城、西華受災地區,即投入護堤防、修碼頭、架橋樑及搶救人畜的緊張戰鬥。

災後救助

據我了解到,在此次抗洪救災中,鄭州、開封、許昌、洛陽等地市民連夜為災區人民趕製烙饃、油餅等保質期較長的食物,貢獻尤大。

濟南軍區空軍某部派出飛機連續為西華、商水、項城、沈丘被洪水包圍的群眾空投了大批食品和搶險、救生器材。全國各地和我省兄弟地區紛紛發來慰問電,並連夜派車送來大批抗洪搶險物資。國家衛生部、解放軍總後勤部、省委、省軍區和兄弟地區的衛生部門還派來大量醫療隊,深入洪區為災民防治疾病,給抗洪救災鬥爭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援。

總結

在「75·8」抗洪搶險鬥爭中,經過廣大軍民的英勇奮戰,雖然有效地控制了洪水的蔓延,縮小了災情,但由於這次洪水特大,人力不可抗拒,使項城7個半公社遭受了嚴重災害損失,淹沒耕地55萬畝,倒塌房舍22萬多間,災民35.68萬人。

身為項城人,祖祖輩輩忘不了這次洪災,平時我們紀年不按準確的數字紀年,而是用洪水前和洪水後來代替時間。1975年8月洪水前後出生的人名字中間必帶洪,就像新中國成立時出生的名字普遍就叫建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