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華結束後,德國政府將出台新政策,朔爾茨稱將有效擺脫對華依賴

蘇浩教授 發佈 2022-11-24T20:47:48.482550+00:00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英媒體披露,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德國議院就2023年度財政預算出席辯論時稱,通過租用更多液化天然氣船、延期核電站退役時間、投資新能源、採取補貼等方式無法完全抵消能源危機影響,但能讓德國經濟渡過難關,明年對電力及天然氣實施限價的新政策也將出台,相關措施將有效擺脫對中國、俄羅斯的依賴。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英媒體披露,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德國議院就2023年度財政預算出席辯論時稱,通過租用更多液化天然氣船、延期核電站退役時間、投資新能源、採取補貼等方式無法完全抵消能源危機影響,但能讓德國經濟渡過難關,明年對電力及天然氣實施限價的新政策也將出台,相關措施將有效擺脫對中國、俄羅斯的依賴。朔爾茨的相關表態帶有明顯的自誇性質和迎合美國主導的西方「政治正確」意味,事實上,德國想要擺脫能源危機影響不是一朝之功,中德合作、俄德合作對德國而言也並非風險,正是過去十多年間的中德、俄德合作,促成了德國的經濟發展和全球第四的經濟體量。

德國過去獲得成功的經濟模式為,利用北溪天然氣管道等渠道從俄羅斯獲取廉價能源,隨後進口中國生產的初級工業品,進行深加工後再反銷中國,這一貿易鏈路中,德國工業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則給德國工業品提供了關鍵加成,中德互利合作為德企提供了不斷壯大的終端市場。而眼下,隨著北溪管道的被炸斷和德國系列對俄制裁,德國已無廉價能源獲取路徑,德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可以部分減少德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但顯然無力改變德企競爭力嚴重下滑的局面。希臘前財長瓦魯法基斯便對德國經濟形勢做出悲觀預測稱,德國原有的經濟模式已無法維繫,高額能源成本下,德國及歐洲正在錯誤的政策下迎來被迫「去工業化」的局面。

德國工商總局進行的調查顯示,約有17%的德國企業意圖減產,有8%的德企有意撤離。危機重重中的德國經濟,尚無可以說「擺脫能源危機」的資格。

也應該看到的是,朔爾茨作為成熟的德國政治家,其在政治言論上具有多變性,而比起朔爾茨在議院與德國反對派辯論時言語上所謂「減少對華依賴」的說法,朔爾茨的實際行動更為說明其對發展對華關係的態度,朔爾茨不久前頂住壓力,帶領德國重磅級企業團隊訪華,訪華前,朔爾茨還以折中方式批准了中遠海運對福地碼頭的入股協定。朔爾茨當時指出,德國需要與華在內各國拓展貿易聯繫,去全球化是完全錯誤的選項。

德國企業界更是踴躍對華展開投資,這其中,大眾公司以24億歐元入股與中國企業地平線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巴斯夫在華新建100億歐元大型化工基地。中德貿易規模達到2350億歐元、中國六年時間中連續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中德兩國貿易規模巨大且合作潛力巨大,2021年兩國經貿增幅超過15%。藉助一帶一路倡議、中歐貨運班列,中德兩國的互利共贏篇章,顯然有更多後續可以書寫。

受美國的大肆滲透影響,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內政外交上受到掣肘頗多,德國綠黨尤其主張追隨美國奉行「價值觀外交」,而不顧及德國的實際情況,致使德國的安全、經濟、能源危機越發嚴重,經合組織預測,明年德國經濟預計將衰退3個百分點。衰退預期下,與華擴大往來是德國少有的經濟出路,朔爾茨「將擺脫對華依賴」的相關言論,更像是與德國反對派政客你來我往的「政治戲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