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日本偽造法幣的計劃,剛剛取得一些成果,就遭到了失敗

不沉的經遠 發佈 2022-11-26T01:22:10.108233+00:00

日本的偽造法幣計劃自紙幣出現以後,假鈔就隨之應運而生。早期的假鈔大多是私人製作,主要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不過後來一些國家在戰時為了達到擾亂敵國經濟、掠奪物資的目的,也不惜親自動手,偽造對方的貨幣。比如說二戰的時候,德國就偽造過英鎊。

日本的偽造法幣計劃

自紙幣出現以後,假鈔就隨之應運而生。早期的假鈔大多是私人製作,主要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不過後來一些國家在戰時為了達到擾亂敵國經濟、掠奪物資的目的,也不惜親自動手,偽造對方的貨幣。

比如說二戰的時候,德國就偽造過英鎊。而盟軍同樣還以顏色,不僅偽造了德國、義大利等軸心國的貨幣,連被軸心國占領的法國、比利時、荷蘭、捷克等國的貨幣也沒放過,偽造了一個遍。歐洲各國互相偽造對方貨幣玩得不亦樂乎,亞洲這邊日本也有這個打算。

早在全面抗戰剛爆發的時候,日本軍部就密令特務機構配合日軍的軍事行動,相機破壞中國經濟。不過由於前期戰事進展順利,日本特務機構的主要精力放在軍事情報的搜集之上,對於這件事沒怎麼上心。直到1938年底隨著武漢會戰的結束,日軍因為占領區不斷擴大,自身兵力有限,無力繼續擴大戰事,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特務機構才正式開始實行破壞中國經濟的計劃,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偽造中國貨幣,並將之命名為「杉工作」。

民國建立之初,流通貨幣主要是白銀和銀元。另外各家銀行還會發行兌換券,這種兌換券也可以在市面上流通,只不過使用時往往會在票面基礎上打一定折扣。1933年3月10日,正式廢用銀兩,規定只有銀元為流通貨幣。而到了1935年11月4日,又正式廢除銀本位,改為發行法幣。至此到1948年8月19日為止,法幣就一直是中國的法定貨幣。日本當時打算偽造的就是法幣。

偽造計劃的實施

為了保證偽鈔製作工作一帆風順,日本軍部決定由陸軍行政本部下屬的第九研究所負責此事,並將當初提出偽造法幣的陸軍主計少佐山本憲藏調到第九研究所主持工作,由凸版印刷株式會社經理兼巴川造紙株式會社經理井上源輔助製造假幣。同時在上海設立了「杉機關」總部,由參謀本部的阪田誠盛負責。阪田隨即在中國設立了「誠達公司」,開設了53家分店,為大規模使用假幣做準備。

然而這個工作開始得並不是很順利。當時中國工業底子薄弱,連鈔票都要靠英美公司幫忙印刷。所以在防偽技術方面,倒是不比西方發達國家差多少,都有水印和暗記,部分美版鈔票中在頭像部位還夾有紅藍絲線,更難偽造。

而更為悲催的是,山本憲藏和井上源最開始選擇偽造的目標是5元面額的法幣。可是等到他們辛辛苦苦造了幾十萬以後,才發現模仿的版本已經退出流通,這筆錢成了廢品。1940年4月,山本憲藏再度偽造了中國農民銀行1元、5元、10元面額券的假幣500多萬元,做舊以後運往中國,混在真幣中由誠達公司等機構使用出去,取得了一定效果。

不過此時第九研究所製作的假幣還比較粗糙,如果仔細看的話不難發現問題。所以後來山本憲藏又從從大藏省造幣局徵調了兩名雕刻技師精心製作了法幣的印版,提高了假幣的仿真程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偽造出了足以亂真的假幣。

草草收場的結果

按照日方資料,抗戰期間「杉工作」總共印刷了40多億的法幣偽鈔,主要用於在中國購買物資,另有部分通過在香港的杜月笙在香港購買了汽油、奎寧等戰略物資,一時間也是獲得了不小的利益。

然而好景不長,形勢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前面說過,當時中國發行的紙幣都是靠國外印刷。隨著沿海地區逐步淪陷,英美幫忙印刷的法幣難以進入中國。所以孔祥熙成立印鈔事務處,開辦印鈔廠,自己印刷法幣。

1941年,重慶印鈔廠正式開始運行。由於國內技術力量有限,對工藝做了一定的改變,同時為了應對日本的假鈔戰術,順便對法幣進行了一次大改版。這樣日本前面做的工作,等於全部打了水漂。

同時由於沿海地區的淪陷,稅收減少,難以維持抗戰巨大的開支,因此只能大量發行法幣以彌補虧空。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法幣發行量在抗戰期間激增了百倍以上,日本印刷的那點偽鈔杯水車薪,根本沒對法幣的流通產生太大的影響,最後「杉工作」只能草草收場,最後不了了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