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的床墊,卡達的「中國製造」

冰川思想庫 發佈 2022-11-26T11:10:56.048556+00:00

2022年,卡達的「中國製造」依然琳琅滿目,但是比起滿溢出屏幕的十年陳釀自豪感,更多的應該是隱憂吧。


2022年,卡達的「中國製造」依然琳琅滿目,但是比起滿溢出屏幕的十年陳釀自豪感,更多的應該是隱憂吧。


冰川思想庫研究員丨關不羽


汪小菲和大S的「中國式離婚」上演了續集,撕出了水平、撕出了高度。不心疼紈絝成性的汪小菲,挺心疼那200萬的高級床墊。


這讓我想到了正在卡達舉辦的世界盃。各路「中國製造」、「中國元素」的報導氛圍感拉滿,中國鐵建建造的 「大金碗」盧塞爾體育場亮瞎了眼。


可是,「中國製造」的大金碗裡沒有中國隊,恰如汪小菲買的床墊上沒有汪小菲。


汪小菲的憤怒,我能理解。卡達「中國製造」的強行自豪,恕我理解不能。



01


「中國製造」行銷世界,這當然是好事。給中東土豪造個「大金碗」也是好事。但是,一大堆新聞工作者,今天還跑到世界盃現場拿著放大鏡找「中國製造」、「中國元素」的自豪,真有點強行加戲的感覺,而且是那種老調重彈又重彈的加戲。


2001年,日本國際貿易和工業部發布了一份白皮書,第一次將中國稱為「世界工廠」;2010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已經是2022年了,反覆自豪了10年、20年,不由得讓人感到審美疲勞。


製造業發達、世界工廠,不是什麼奇蹟,而是大國工業化的必經之路。


第一代「世界工廠」是率先進入工業化時代的英國,繼之而起的是德國和美國,然後是日本。而且,發展的模式如出一轍。從廉價的「粗製濫造」階段起步,然後做大、做強、做精,產能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和科技優勢。這個過程中,產業鏈下游的產能以仿冒、代工、組裝生產的渠道向海外轉移,開啟新一輪循環。


▲19世紀的英國工廠(圖/網絡)


中國的世界工廠之路,也是「開局一條狗」,篳路藍縷闖出來的。


今天我們高山仰止的「高端製造業」強國,都是這麼走過來的。如今神乎其神的德國製造,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的「世界工廠」階段,可不是什麼「高端製造」。這在上海方言中還留下了痕跡,老上海都知道「噶門貨」,用來形容那些性價比不高的廉價商品。這個「噶門貨」就是來自洋涇浜英語的「德國貨」。19世紀後期十里洋場對德國貨的鄙夷,留下的印跡。


另一個「高端製造」強國日本,其實也有「英雄不問出身」的黑歷史。五六十年代,「日本製造」崛起時,最出名的就是「紙襯衫」,又稱「1美元襯衫」。這是美國人嘲笑舶來的日本襯衫廉價劣質的形容,「紙襯衫」尤為惡意。靈感來自二戰後期日軍因物資匱乏製造的自殺式戰鬥機,只能用紙蒙皮。但是,美國人也是口嫌體直,「紙襯衫」等廉價產品熱賣近二十年。


「中國製造」也是「開局一條狗」的低端開局,低端並不丟人。而且,我們的人口基數大,從低端製造業起飛有天然優勢。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回歸,經濟走向正規。人口紅利釋放,轉化為龐大的產能優勢,毫無懸念地接棒世界工廠。這當然是了不起的經濟成就,但不是什麼獨有的「奇蹟」,而是普遍的模式。


中國開啟世界工廠模式的軌跡,和日本非常接近。日本1955年神武景氣啟動了高速增長模式,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保持了5年衝刺。1976年的時候,日本的製造業在經濟中的占比是36%,製造業就業人口占比是27%,達到峰值。也就是說,日本花了二十年左右,成為了世界工廠。而我們成為世界工廠,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二十年,與日本的軌跡基本上相同。


1980年,日本的製造業產值達到了1970年的3倍,當時全球放眼所及,到處都是日本製造。小到家長會,大到奧運會,都離不開日本貨。這和2010年後中國製造「占領」世界如出一轍。


(圖/央視)


2022年,卡達的「中國製造」依然琳琅滿目,但是比起滿溢出屏幕的十年陳釀自豪感,更多的應該是隱憂吧。


都是「開局一條狗」的前半段,中國的世界工廠之路缺少了製造業升級的後半程,存在結構性缺陷。



02


日本製造業是從打工人起步,積累起了做老闆的底氣。


1980年前後,已經成為世界大工廠的日本開始製造業升級。一晃十來年,日本製造不再是廉價、代工,而是走向了高端。以汽車製造業為例,1986年本田在北美市場推出了它的豪華品牌阿庫拉。這是日本在美國成功推出的第一款豪華車,這意味著日本車不再是昔日美國人眼中的廉價「玩具車」。


本田汽車從「機械自行車」起步,1962年開始造汽車,24年後成功攻入美國高端汽車市場。這不是日本製造升級的個案。十餘年間日本製造在多領域、多部門都有了高端技術和高端品牌。


▲本田A型自行車(圖/網絡)


相比之下,2010年至今,中國製造依然是打工為主。體量遠超當年日本的中國製造有多少可稱高端的自主品牌?又有多少高端技術?


1990年後,日本製造業對外轉移加速「去工業化」。此時的日本已經是無可爭議的發達國家。1992年日本的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同年日本的對外投資從上一年度的不到500億美元,陡增至將近2000億美元。1993年更是增加到3500億美元。在這其中,日本製造向中國製造的轉移,轟轟烈烈。


日本在製造業大幅轉移時,經濟體量和經濟質量都是無可爭議的發達國家。其製造業已經從產能優勢升級為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其製造業產能轉移固然造成了諸多社會問題,但是製造業轉移衍生的龐大海外資產,開始為整體經濟托底。


截至2020年年底,日本擁有海外資產110560億美元,是其GDP的兩倍有餘。2010年日本的對外貿易常年赤字,但是龐大的海外投資保證了經常性收支卻始終為黑字。


2020年,中國的海外資產為87038億美元,規模遠低於日本。而且,儲備資產比例高、債務占比高,收益率很低。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依然高度依賴製造業產品出口。


中國經濟並沒有做好製造業轉移的準備,因為中國製造業沒有做好升級的準備。沒有實現產能資產向品牌資產、科技資產的升級,一旦出現大規模製造業產能轉移,產業空心化的窟窿無法用海外投資收入彌補。


這種情況下,我們人均GDP1萬美元的經濟質地,難以承受產業空心化的負面後果。但是,中國製造業轉移的驅動力已經形成。



03


不是中國老闆不努力,而是中國製造業企業太難了。


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年,而中國僅為3年。本田從「機械自行車」一路修煉,飛升到車企豪門。馬自達從「三蹦子之王」,干成了特立獨行的車企小王子。中國民營企業呢?風口不多,風暴常有,免不了無恆產者無恆心。


坦率地說,中國製造業這些年來的表現,既有遠慮,也有近憂。


2015年後中國製造業PMI指數(英文全稱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意思是採購經理指數)已經呈現疲態,長期在榮枯線50上下徘徊,增長停滯。2020年疫情衝擊及此後兩年防疫,製造業PMI指數也受到了影響。尤其是今年,前10個月中僅4個月的製造業PMI指數在榮枯線之上,但是最高也僅為50.2。


比較同期的美國,雖然深受高通脹困擾,製造業PMI指數均在50以上,1月到5月更在55以上。即使是多年增長乏力的日本,在11月之前製造業PMI也均在50以上。


這兩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主要工業國家中,並不算出彩,僅僅比戰爭堵在家門口的歐洲國家要出色。和近年來製造業發展勢頭迅猛的印度、越南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計。這些國家正在迅速成長為下一代世界工廠。上擠下壓,中國製造業將會面對一次提前的產業轉移,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圖/圖蟲創意)


總之,讚美不能讓鯨魚起舞。更不能要自豪時溢美有加,找茬時苛刻備至。比起十年陳釀、老配方老味道的自豪,當前需要的是直面中國製造的現實困境。


在獨缺中國隊的卡達翻找「中國元素」,有點滑稽。世界盃就好好看球,中國製造再好,和踢球沒啥關係。沒有中國隊蒞臨,地球照轉球照踢。沒有中國製造,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中國隊註定是世界盃的旁觀者,就像汪小菲的豪華床已然是別人家老婆睡的,他再激動也是已於事無補,還不如好好反思: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胡搞一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