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守與護身符,糾纏著哪些中日歷史?

東家app 發佈 2022-11-26T14:21:29.683073+00:00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徒步上。是世界上僅有的兩條朝聖道世界遺產。也是日本人心中千年聖地之所在。在這條路上散布著三社一寺一神宮。

2018年年中的時候

去了一趟日本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徒步上

這次徒步的熊野古道

是世界上僅有的兩條朝聖道世界遺產

也是日本人心中千年聖地之所在

在這條路上散布著三社一寺一神宮

它們是熊野本宮、那智、速玉大社

還有青岸渡寺和伊勢神宮

可以說,在日本人心中,除了富士山

第二神聖的地方就是這裡了

這一次徒步

除了深度體驗了日本文化

最大的收穫便是各式各樣的御守

一個寺廟有多達幾十款御守可供挑選

有保佑學業、健康、交通安全等等

御守

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紀念品之一

但其實,我記得在很小的時候

就在某個寺廟購買過類似的物件

只不過,那個叫護身符

那今日便來說說

御守與護身符糾纏中的中日歷史

說回到御守在日本的發展史,如果你看過上個世紀的日本電影《伊豆的舞女》,應該記得片中,舞女阿薰執意要為阿君買一個修善寺的護身符,希望這個護身符可以幫他擺脫各種災難。

只不過最後,護身符只停留在美好的期冀上。當阿君被人抬走時,護身符便落在了地上。

在日本的平安時代,佛教的咒符開始被推廣開來,神社也模仿開始製作護符和攜帶用的護身符。

而如果去追溯日本早期護身符最具代表性的物件,可能就是勾玉了。

勾玉在古代日本被如此重視,就是因為它代表了圓形的靈魂飛轉的姿態——球形的火拖著尾巴的形狀。

古人習慣將玉類作為護身符帶在身上,而圓形的玉則象徵著「靈魂」和「精靈」

他們認為,靈魂是圓形的,應該是沒有私慾,總是不偏不倚的。而人又有各種欲望,會使得其靈魂失去平衡的形狀,因此,古人常將此類圓形玉帶在身上時常看它,便能使自己的靈魂保持圓形的完整狀態

而比起裝飾品的玉,神社製作的護身符上,人們可以寫上神社名、神名、祈禱文,所能承載的信息和期冀有更多了,因此護身符便普及了開來。

當然,御守和勾玉在日本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中國文化的輸入上。

只不過,經過幾千年的文化交流和自身的演變,諸如御守、和菓子這些帶有中國文化痕跡的東西,逐漸也成為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甚至發生了反向輸回中國的現象。

因此,這些文化交流的產物,最好還是要放在歷史的視角下去理性看待。

御守不只是在日本很火,在中國景區的文創產品里,這些年最火的也是中國特色的「御守」。

來過杭州靈隱寺的朋友們,應該都買過寺內售賣的中式「御守」,這個甚至引發過一次爭議——日式文創應不應該在中國寺廟大量售賣

或者說,應不應該繼續使用這個更具日本特色的御守一詞來售賣中式護身符?

不過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覺得,比起「護身符」,「御守」這個詞顯得更高級一些

與此同時,關於御守到底是不是中國的討論也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如果要釐清御守與護身符的關係,正如寺廟僧人的這句話:「這些東西本身是相通的」,但說得又不全面。

其實,「御守」這個詞中國自古就有,並非日本創造並傳回的

只不過中國古代對「御守」的定義並非是指現代的御守/護身符,即為字面意思——抵禦防守,日本吸收並擴展了「御守」一詞的使用場景。

而在中國,對於這一類護身之物,一直使用的是「護身符」一詞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從語感上直觀感受,被擴展定義後的「御守」,的確形象更為立體,且調性十足

而護身符則指向更為繁雜,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還是以為護身符專指是「驅鬼道長」林正英所使用的黃紙符

所以,「護身符」一詞並不是不夠高級,只不過是因為它歷史更為悠久,其涵蓋的器物形式和使用場景過於廣泛,並沒有形成如「日本御守」一樣的具象聯想。

因此,我們需要看看中國護身符的發展史。

辭海中,對於護身符的解釋是:舊時的一種迷信,道教和巫師用硃筆或墨筆在紙上畫成似字非字的圖形,帶在身上,認為可以辟邪消災,得到保佑。

究其本質,護身符本質上是一種能夠驅邪免災的象徵符號,它可以是玉佩、畫符、百家鎖等。

比如,曾經江西一帶為孩子佩戴的「長命鎖/百家鎖」。

父母在孩子一出生那一刻,就將用紅紙包好7粒白米、7葉紅茶,如此製作兩三百包並將其送給親友,親友返還時,則需還數十到百文不等的錢,並用這個錢去購買銀鎖。

在蘇北一帶,兒童們在端午節時都要胸掛「百索兒」——以紅絲線為繩,串以銅錢和鎖片,再系上幾道彩色絹符、香袋。

其實《紅樓夢》中賈寶玉從娘胎裡帶來的那塊「通靈寶玉」,也是護身符的一種。

也難怪寶玉沒了這塊玉,便夜不能寐了。

更為平常的,其實極具中國特色的壓歲錢繡著虎頭的鞋繡著避五毒的肚兜,都屬於中國的護身符範疇。

而溯及更遠的護身符,成都金沙遺址中的「四鳥繞日金飾」便算是護身符的代表之一,其完美的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當然,最為出名的良渚玉琮更是和日本勾玉一樣,在中國古人心中,它就是溝通天地、人鶴神的神物。

玉琮中間上下相通的圓孔有「貫通天地」的含義,外圓內方更是代表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這也是古人的「精神護身符」

其實除了漢族的護身符,少數民族的護身符也是多種多樣

比如,納西族女子的七星羊皮披肩(納西語稱為「魚軛」,意為羊皮),羊皮形似青蛙,上面有七個大的圓(納西語稱為「巴妙」,意為蛙的眼睛)

整張羊皮披肩是按照蛙形裁剪的,人蹲下後,形如蛙狀,這是圖騰的物化。

再如百萬難求的藏民天珠(瑟),便是被藏族人認為最好也是最貴重的護身符

而在藏區,很多東西都有被視為護身符。比如,有著寄魂玉之稱的綠松石、傳說被被落雷打下來的天鐵,甚至氂牛角都是其中之一。

由上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大概可以分為這幾類:圖騰護符、神靈護符、法器護符、服飾護符...護身符所觸及的範圍非常之廣,涉及生活各個角落,上至高門甲第,下及陋巷蓬居,都能尋見其蹤影。

相比起日本神社「御守」那不可侵犯的莊嚴「高級」感,中國的護身符是無社會偏見的,是跨越階級的。

它,既可以是富麗堂皇的鎏金香囊,也可以是民間常見的虎頭枕、虎頭鞋...

所以,可以這麼認為,御守屬於護身符的一種。

而正因為護身符的包羅萬象,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中國護身符」的創新和發展

「中國護身符」這一概念未能很好地脫離原始鬼神信仰範疇,難以成為一個如御守一樣——兼具普適性和美感的「紀念品」。


不少商家簡單照搬日本御守式樣,加上一些所謂中華文化符號,就堂而皇之地說這是中國文化,是不可取的,無異於飲鴆止渴。

我想,某些人並不是因為護身符一詞不高級,才不以護身符之名進行售賣,而是根本還是總歸沒花心思去挖掘我們真正的文化符號,一抄了之罷了。

將本身源於中國的文化,最後搞成了文化挪用的樣子,這並不是最中國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千奇百怪的護身符》

2.《護身符:國人的精神信仰》

3.《藏族護身符研究》

4.《電影〈伊豆的舞女〉的護身符與梳子的文化內涵》

5.《新世紀日本文化外交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6.《傳統文化中的「護身符」》

7.《論「酷日本」戰略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與作用》

感謝各位論文作者的付出和貢獻


撰文:古一翻

圖片:除特殊備註之外,均來自於攝圖網、視覺中國版權圖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