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營銷,如何打造品牌?

增長研究社 發佈 2022-11-26T17:02:20.951635+00:00

很多人覺得,內容營銷是這幾年才有的事。之前的微博、公眾號時代,雖然也涉及內容,但是更多還是偏媒體,電商和品牌的屬性沒那麼強,淘內流量也不缺,所以普及度不高。

什麼是內容營銷?內容思維又是什麼?新消費品牌/傳統商家如何做好內容營銷?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一、內容營銷的發展

很多人覺得,內容營銷是這幾年才有的事。

內容這個概念是伴隨這幾年抖音、小紅書的發展被大家知道。之前的微博、公眾號時代,雖然也涉及內容,但是更多還是偏媒體,電商和品牌的屬性沒那麼強,淘內流量也不缺,所以普及度不高。

但其實,內容營銷不是一個新的概念。

上個世紀廣告教父奧格威就提出內容思維這個概念。

那時候,還是報紙、DM單的時代,奧格威發現,報紙上軟文,相比於廣告,更容易受到大家歡迎,所以,他建議廣告人,要有內容思維。如果只是硬邦邦的廣告,消費者的閱讀量非常低。

時至今日,拆解奧格威經典的內容,和腦白金的報紙文章,新銳品牌HFP的微信公號文章,都能清晰的發現寫作框架重合度之高。

好的內容框架,是打動人心,觸達人性的,可以穿越時間。

供不應求的時代,人們的需求很多都沒有被激發和滿足。

那個時候,只要產品生產出來,通過各種營銷手段,產品都能賣的很好,加之觸達消費者的媒介形式少且單一,只要占領強勢媒體,通過廣告,就能帶來很好的效果。

但是現在,不但供大於求,媒介形式更是五花八門。除了傳統媒體、電視廣告、網站、短視頻、音頻、圖文等豐富多樣。投個央視,都不一定有效果了。

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平台崛起,算法邏輯不再像微信,微博邏輯只要粉絲多,發個「啊」都有很好的數據。

新的內容平台,如果內容不好,大博主數據也不穩定,如果內容好,1個粉絲也能產出內容爆文。

隨著更多自媒體人、新消費品牌的加入,內容和電商的結合更加緊密,大家才越來越多的發現內容的重要性,於是「內容營銷」,不斷的被大家提及和重視。

至此,內容營銷才走入大眾化的視野。

二、到底什麼是內容呢?

狹義的內容,就是媒體上大家看到的直播、圖文、短視頻。

比如新銳品牌的小紅書、抖音種草視頻,直接通過內容引導成交。

但是大品牌、奔馳寶馬、他們的廣告片都是高大上的:成功人士,身邊美女香檳,場景要麼城市夜景,要麼曠野星空,一點也不種草,那這個是內容嗎?

當然,大品牌無非是告訴大家,它們的購買者,都是成功人士,如果你購買了,你也是成功人士,通過廣告內容,定義了目標用戶。其實就是在強化品牌定位和人群。這也是內容。

廣義的內容,應該是觸達用戶的所有信息。

尤其對於品牌而言,用戶對一個品牌的認知,產品的印象,營銷中涉及到的品牌定位,產品包裝,產品差異化的點,投放內容,都是內容。一切能觸達消費者,影響消費者的,都是內容。

好的包裝,是內容。

哪怕是贈品,都可以自帶傳播屬性

好的產品名字,是內容,自帶內容屬性。

「被窩暖暖靴」,名字自帶產品賣點,用被窩呈現溫暖的畫面感,給人一種靴子非常保暖的感覺。

另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內容思維。

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內容不僅僅是品牌部,市場部應該考慮的,設計、產品都應該考慮。雖然不直接接觸銷售者,但是產品觸達用戶,產品以內容化的形式影響用戶想法和決策

舉個例子,開發產品。大家都知道要用市場化思維開發產品。可什麼是市場化思維呢?

之前,大家開發產品,找諮詢公司,找用戶調研,找賽道機會點。

現在,大家還要考慮,產品在小紅書,抖音應該如何傳播,怎麼可視化,什麼樣的賣點好展示,如果有差異化,但是差異化太難展示,太難和用戶講明白,那也很費勁。

現在很多新奇特產品被開發出來,也是在迎合平台。

我們看下珀萊雅的研發路徑

科技趨勢/需求洞察(從各個平台上抓取數據,洞察需求)>需求論證>實驗室評估研發成果與需求匹配度(研發人員和營銷人員需求溝通,形成合力,珀萊雅設置了專門崗位,需要同時了解雙方的語言,並協調溝通)>受眾調研(消費者/KOL/專家)>上市銷售>銷售反饋>新⼀輪洞洞察(珀萊雅的明星爆品一直在疊代升級的重要原因)

了解雙方語言,就是對於內容化呈現的溝通。

例如:

玩具品牌「百思童年」,別人的玩具車都是一輛一輛的賣,他們家直接100輛一個套裝,產品都沒變,只是組合形態發生變化,非常符合抖音的視頻視覺呈現。

品牌定位是內容。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品牌定位是內容。

品牌定位的目的,是形成用戶的心智,產生對於品牌和產品的認知。有的品牌,產品賣給消費者後,消費者都不知道這個屬於哪個品牌,這是因為品牌在和消費者溝通時,沒有把自己表達清楚。

很多品牌覺得,我告訴消費者,我是做什麼的,就等於定位。看似簡單,其實很多品牌都會犯錯。

例如:

我們服務即食花膠品牌「極盞」的時候,花膠賽道競爭非常激烈,產品的包裝、口味、花膠含量、價格都差不多,很多品牌都在打價格戰,主播對品的選擇已經是,誰便宜和誰合作。

這個時候,大家都定位自己是即食花膠,消費者根本記不住。

我們從供應鏈著手,在原料選取上,和別人不一樣,把極盞定位在「大花膠」,從產品、視覺符號、包裝、營銷推廣上強化「大」,這樣,消費者對於品牌就有不一樣的心智。

產品賣點是內容。

賣點是最考驗人性的。明明自己的產品各種優秀,但是和消費者溝通時候,只能斷舍離,聚焦1-2個核心賣點。差異化的賣點,內容營銷效率更高,但如果賣點沒有差異化,可以通過內容,製造差異化。

賣點不是你說多牛,而是讓消費者感覺有多牛。

內容的呈現,就給到賣點強佐證,讓「消費者感覺有多牛」。

比如米酒:

很多品牌的米酒,核心要表達的就是「好喝」。

無論是度數、口感、工藝都差不多,不少品牌代工廠都是一樣的,要找到差異化不可能。大量的內容都是手持拍攝,產品種草。

突破口就在於,有的品牌,做起了米酒搭配,和各種不同的飲料搭配,讓消費者在家就可以調出不同美味。通過內容創新,讓大家感覺「好喝」。

這樣的內容差異化很容易被模仿,但是在一定的周期內,是有時間優勢的。

購買理由是內容。

講到營銷,大家都會提及賣點,購買理由被提及的很少。但實際上,讓消費者下單,一定是清晰的告訴消費者一個購買理由。

不管是圖片,還是短視頻,我們一直在強調「消費者為什麼要購買?」,這個為什麼,就是購買理由。

例如:

很多品牌邀請明星代言後,粉絲的購買力,可以支撐品牌一波銷售額。對於這些粉絲來說,他們的購買理由不是這些品牌有多牛,產品質量和性能如何,唯一的購買理由就是因為偶像代言的,「支持偶像」就是他們的購買理由。

差不多的2款牛奶,A產品快遞是順豐,B產品是四通一達里某家,有的消費者購買A產品,不一定是嘗出A產品有多醇厚,而可能是順豐可以直接送到家,不用自己去快遞櫃搬。

所以,購買理由是在內容時代,觸達消費者,引發共鳴,下單欲望的「產品解碼語言」。

只有內容真正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才能真正的打動消費者。

內容投放推廣。

很多人對內容營銷理解就是,找達人發布內容,找主播進行直播,很多投放變成了懟數量,但其實,如果數量就能提升銷售額,那做品牌也太簡單了。

我們一直說人貨場。

人,就是人群,我們產品到底面向什麼樣的人群,決定了你產出什麼樣的內容觸達他們。

場,就是場景,消費者到底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會使用產品。

例如:

益生菌現在是個紅海賽道,菌種、菌數、功效都差不多,之前品牌們的內容,集中在白領人群,場景是便秘、吃火鍋燒烤,外賣胃,久坐不消化,私處護理等。

後來,有的品牌開始打人群,不局限於白領,打貧民窟女孩,身體抵抗力差人群,中年男性大肚子,減脂減肥人群。

人群和場景結合,又可以衍生出很多內容點。

三、總結

我們再回顧下品牌整個的發展階段,任何階段,都離不開內容,離不開以內容營銷為導向的內容思維

對於操盤手、品牌老闆來說,可以不了解具體執行,不掌握細節,但是一定要有系統化的認知和了解。畢竟,品牌成長,不是靠直播、達人投放就可以起來,而是靠系統的體系。

作者 | 王偉 電商品牌操盤手,專注品牌營銷和增長。原阿里營銷專家,覺智營銷創始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