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陸家嘴」因他得名,嘉靖帝曾稱讚他是「先代名臣」

鄧海春 發佈 2022-11-26T21:38:47.759942+00:00

相比於西安、洛陽、北京等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上海的前身松江府直到元朝才因黃道婆推廣棉紡織技術而得到迅速發展。

儘管如今的上海已經是全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的國際化大都市,但它在我國古代卻並沒有很高的地位與存在感。相比於西安、洛陽、北京等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上海的前身松江府直到元朝才因黃道婆推廣棉紡織技術而得到迅速發展。清道光年間,地處長江口的上海因《南京條約》而開埠,並逐漸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貿易中心。

提及上海本土的歷史文化名人,除了上文提到的黃道婆之外,或許很多人還知道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內閣首輔徐階、抗清將領夏完淳等。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上海的兩個重要地標都是因歷史人物而得名:一個是因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徐光啟而得名的徐家匯,另一個則是因文學家陸深得名的陸家嘴。作為古代最著名的上海人之一,陸深曾被嘉靖帝稱讚為「先代名臣」,在許多領域都有所建樹。

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陸深生於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具體來說就是如今陸家嘴所在的位置。陸深的祖輩世代居住在松江府華亭縣,也就是今上海市松江區一帶。後來,陸深的曾祖父陸德衡入贅到了位於浦東的一戶章姓人家,浦東陸氏由此發端。根據地方志記載,陸深自幼聰慧過人,年少時還與「吳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禎卿關係友善。

弘治十四年(1501),陸深參加應天府鄉試並考中頭名,也就是所謂的「解元」。四年後,不到而立之年的陸深考中進士,且名列二甲第一名,隨後被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中擔任編修。不巧的是,就在陸深高中進士的同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年僅三十六歲的明孝宗朱佑樘駕崩,太子朱厚照繼位,是為明武宗。

登上皇位時只有十五歲的朱厚照自然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只是個貪玩孩子的他將大權交給了自己頗為信任的宦官劉瑾等人,隨後便專心玩樂。劉瑾掌權後獨斷專行、作威作福,引來了朝中眾多官員的不滿,其中自然也包括翰林院。由於不滿翰林院總是違抗自己,劉瑾乾脆將院中官員悉數外派,打算圖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因為劉瑾排除異己的行為,陸深被外派為南京主事,直到正德五年(1510)劉瑾遭凌遲處死,他才得以官復原職。此後陸深先後被封為國子司業、祭酒,還曾擔任經筵講官,為明武宗講授經史。在國子監供職期間,陸深培養出了許多優秀人才,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日後官拜內閣首輔的夏言。

劉瑾雖死,陸深的仕途卻並沒有就此一帆風順,由於同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桂萼意見不合,他被貶為了福建延平府同知。這之後陸深先後擔任過山西、浙江提學副使,後又被派到四川任左布政使。在四川,他平定少數民族叛亂有功,被嘉靖帝賞賜金幣。嘉靖十六年(1537),陸深被召回朝廷出任太常卿兼侍讀學士。

兩年後,嘉靖帝自北京出發,南巡至自己曾經的封地承天府,陸深不但奉命隨行左右,還得以執掌行在翰林院印。不僅如此,嘉靖帝還親自提筆刪去陸深官名中的「侍讀」二字,加封其為詹事府詹事。嘉靖十九年(1540),陸深辭官回鄉,他在黃浦江東岸修建樓閣隱居下來,專心於書畫、著述、藏書三大愛好。

作為優秀的書法家,陸深主要仿效唐代書法家李邕和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與此同時其作品又存在濃厚的個人特色。夏言曾盛讚陸深的書法道:「文裕書法妙逼鍾、王、比之趙雪松而遒勁過之。」如今,他的代表作品《瑞麥賦》被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可見其水平之高。

著述方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曾評價陸深的作品道:「今觀其集,雖篇章繁富,而大抵根柢學問,切近時理,非徒斗靡夸多……獨以和平典雅為宗,毅然不失其故步,抑亦可謂有守者矣。」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創作的《史通》是我國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陸深在此基礎上編撰《史通會要》,成為明代史學批評著作中的傑作。

而在藏書方面,陸深喜愛收藏各種書籍,編撰有《江東藏書目錄》。按照其好友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的說法,陸深的藏書數量達到了數萬卷之多。其實不僅陸深,陸深的祖父、父親都有藏書的愛好,因此藏書可謂陸家代代相傳的趣味。

嘉靖二十三年(1544),陸深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贈禮部右侍郎,賜諡文裕。隨後,此時已經官居內閣首輔的夏言親自為昔日恩師題寫墓志銘,後來陸深之妻的墓志銘則是由同為上海人的內閣首輔徐階撰寫。儘管如今知名度不高,但陸深將自己的名字永遠烙印在了故鄉的土地,並以「陸家嘴」之名不斷傳承下去,供後人紀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