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珠寶之王和」到「價比白菜」,中國人憑啥把鑽石拉下神壇?

水皮more 發佈 2022-11-26T22:36:43.489841+00:00

然而在我國河南柘城,鑽石卻畫風突變:一年打造出400萬克拉的鑽石,千元便能拿下1克拉。中國人憑啥改寫鑽石的「氣質」?

鑽石,被稱為「珠寶之王」,一克拉需3萬-30萬不等,此前一顆15.81克拉的紫粉鑽,被拍出1.8億元的「天價」。

然而在我國河南柘城,鑽石卻畫風突變:一年打造出400萬克拉的鑽石,千元便能拿下1克拉。

中國人憑啥改寫鑽石的「氣質」?

一、控制市場:「碳原子」變搶手貨

鑽石的主要成分其實是很常見的碳原子,但因為天然鑽石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需要在地球內部地幔層的高溫環境中形成。勘探技術難度極高、開採手段有限,產量非常少,當時只有皇室貴族會購買佩戴。

伴隨著勘探技術、手段的提升,越來越多鑽石礦坑被發現。尤其是1870年。南非Orange River鑽石礦的發現,產量達1400萬克拉,大量鑽石有望湧入市場。

但為了穩固價格,英國商人塞西爾·羅德斯買下整座鑽石礦,掐斷了全球90%的產量,同時每年只開採小部分,以控制鑽石的「稀缺」。

源頭被壟斷,加之廣告商的宣傳,鑽石的價格一路暴漲,成為富豪圈的「座上賓」。

其實諸如此類的壟斷,並不少見。例如目前各國爭相研究的生物科技領域,2013年哈佛生物學家大衛發現了一種延緩機體老化、延長健康生存期的「若返」相關分子。但由於提煉技術難度大,一度被日美所壟斷,導致價格居高不下。

據Sigma-Aldrich(全球最大試劑網站)數據顯示,上述「若返」分子原料報價達2萬多一克,成品一度150萬的「天價」。就像鑽石一樣,淪為巨富們專屬的「玩具」。

二、「中國製造」上線,打破高價禁錮

其實中國打破鑽石領域的壟斷,頗有「意外驚喜」之意。鑽石的原石為金剛石,精密機械、石油開採、冶金等領域無一不需要。但由於源頭被掐斷,導致工業發展嚴重滯後。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所幸自己研究人造技術,下達「121」項目,全力研究人造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

河南接下了這個「硬骨頭」,結果一不小心做成了世界第一。僅3年就成功製造出第一顆人造金剛石;2017年產量已經高達250億克拉,產能連續15年世界第一。

因為金剛石產量的提升,還意外把鑽石的價格打下來了。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相比,無論是外觀、物理屬性、化學品質都沒有差別,就好比「河流里的冰」和「冰箱裡的冰」。

但兩者的價格卻有天壤之別,相差了10倍之多。人造鑽石的出現讓更多普通人群有機會鑽石的「美麗」。

巧合的是,人造鑽石的發展軌跡與哈佛實驗室發現的「若返」相關分子,頗有相似之處。

上述早前被日美壟斷的高價「青春膠囊」。經過我國二十餘位生物學家十幾年的研究後,研究出綠色專利酶法技術,不僅將「若返」相關分子的提純度難度易化,純度也提至99%,一舉超越洋貨。與此同時,技術難度的易化使價格下跌95%,4位數的價格輻射更多用戶,在今年京東公布的雙11數據中,4小時成交額破千萬,主要用戶來自北上廣等城市。

背靠中科院、廣州體育學院展開的臨床試驗數據,48-65歲中高齡受試者在其干預下,骨骼肌、皮膚組織、老化細胞等生理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逆轉。客觀上再次推動了「若返」的火熱,如今全球超80%的市場份額由國貨所占。

連其核心分子的發現者生物學家大衛都在論文中表示:尋求多家企業、多輪檢測,只有它通過了實驗標準。

三、人造鑽石走向全球,「白菜價」或成大勢所趨

如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人造鑽石生產基地,全球900萬顆人造產量,接近一半來自河南。大眾對人造鑽石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此前央視財經發起的「你會買人造鑽石」的投票中,54%的人選擇買,認為看起來都一樣,僅有19%的人認為鑽石還是天然的有意義。

就連曾經「壟斷」天然鑽石的英國商人塞西爾·羅德斯也選擇打不過就加入策略,建造了人造鑽石工廠。此外,市面上已經有諸多珠寶品牌開始使用人造鑽石,潘多拉甚至在去年5月宣布只使用人造鑽石。

不過目前市面上的人造鑽石距離真正的「白菜價」還有一定的距離,3克拉的鑽戒仍需5萬多。

但人造鑽石的產能還能繼續擴大。據《黃金珠寶行業》報告:我國共有7000台壓頂機製造鑽石,其中5000台處於閒置。如果馬力全開的話,勢必會對價格造成衝擊,屆時「白菜價」或將成為大勢所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