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信仰民俗

聖之兄 發佈 2022-11-28T02:57:24.959489+00:00

據《嘉定縣誌》記載,在民國年間,嘉定當地百姓多有信仰佛教和道教的。在鄉下男女都有信的,城裡則婦女居多。

一、佛教、道教

據《嘉定縣誌》記載,在民國年間,嘉定當地百姓多有信仰佛教和道教的。在鄉下男女都有信的,城裡則婦女居多。很多人也不分佛教道教,只知道拜神佛。

表示信仰的方法,一個是「燒香」。每到朔(初一)日、望(十五)日,或者神佛的誕辰,就準備香燭、成串的紙錢,到廟裡膜拜。年紀大的婦女信仰尤其虔誠,或者在神佛前念經,或者圍著佛像繞圈,一邊繞圈一邊誦經,也不怕辛苦。到了農曆三月十九、四月初八、九月十九這些日子,就到土地廟誦經。也有燒紙紮船的,叫做「化蓮船」,也叫「做佛會」。每年也有坐船到杭州拜佛的,叫做「朝山進香」。

表示信仰的另一個方法是「吃齋」。吃齋的一般都是婦女,很少有男的。最虔誠的只吃素,叫做「吃淡齋」;也有終身不吃葷的,叫做「吃常齋」。二月十九是觀音誕。從二月初一日開始,到二月十九日,在這期間吃素,叫做「觀音素」。六月、九月也是從初一到十九吃素。六月整個月吃素的,叫做「吃雷齋」。上元節(正月十五)、中元節(七月十五)、下元節(十月十五)是「三官誕」(道教神仙天官、地官、水官的誕辰),在正月、七月、十月初一到十五吃齋的,叫做「三官素」;或者在這幾個月份的一日、七日、十日吃齋,叫做「花三官」。其他在一般月份朔(初一)日、望(十五)日,以及神佛誕辰當日吃一日齋的,就叫做「吃齋」。

還有所謂「過關」的說法。有錢人家生了小孩,怕小孩夭折,就請道士作法,把桌椅堆作關隘的形狀,讓小孩背著裝衣服的包袱、雨傘,腳穿草鞋,由道士拿劍念咒,帶著小孩過關,稱可以消災解厄。還有「解皇錢」的,用幾百上千個金銀箔糊成的大元寶,拿到城裡的集仙宮燒掉,意思是人間解送給玉皇大帝的錢糧。每舉行一次,都要糜費數千銀元。在廟會上,有人裝扮成牛鬼蛇神,千奇百怪。如果是城隍、土地廟會,反而花費甚少。

二、天主教、耶穌教

在佛教、道教之外,還有不少信天主教、耶穌教的。當地有天主教,最早追溯到明朝。信徒很多是從事航運業、漁業的。除了星期天在教堂做禮拜外,每天必須誦經祈禱,做彌撒。教規比耶穌教要嚴格。本地耶穌教分為監理會、聖公會、浸禮會,信徒多數是中下層百姓。在清宣統年間,逐漸有讀書人也開始信教。星期天做禮拜,領聖餐,並且在市井設置宣講所,積極傳道。

三、術數

一種叫做「排八字」。古代男女求婚或訂婚前,會互換庚帖。庚帖是寫有男女雙方姓名、籍貫、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紅色柬帖。家裡有女兒的,會拿庚帖請算命先生(多數是眼盲者)排八字,如果庚帖有沖犯忌克,都要想辦法避開。男方得到女方庚帖,也要請算命先生推算,和男方的命格沒有相衝相剋,然後文定(訂婚)。

另一種叫做「看風水」。一般人家建墓穴或者建房,都要請地師看風水。特別迷信的人,哪怕開一道門,鋪一條路,砌一個灶,擺一張床,都要請風水師算一算。其他像算命、測字、起課(占卜)、扶乩等等,迷信的不計其數。

四、巫覡(xi二聲)

古代巫指女巫,覡指男巫。

在鄉下有百姓生病了,往往喜歡招巫覡,問有沒有鬼祟,俗稱「看鬼」,或者叫「看仙」,婦女信的較多。巫覡假託死去的人上身,胡言亂語,藉此索要錢財,按照主人家的貧富,少的幾千個銅錢,多的二、三十個銀元。本地女巫比較多,男巫很少。西鄉有叫做「太保」的,都是男子。有家人得急病或者病重不治的,會請太保施術,叫做「搜替身」,或者「追原性」,都是巫術的叫法。太保跟巫覡一樣只不過是騙人騙錢,害人不淺,在民國都是嚴格禁止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