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博物館!徐家匯地鐵文化長廊「濃縮」七家文博場館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11-28T06:58:16.347375+00:00

11月25日上午,《下一站,博物館——徐匯區紅色脈動探尋之旅》專題展在徐家匯地鐵文化長廊開幕,為過路行人和市民遊客提供了一個文化含量豐富的區域指南。

行走之間就能瀏覽徐匯區域內七家各富特色的文博場館,一鍵搜索就能獲得為孩子們量身定製的「家門口的博物館」探索視頻,對哪一家特別感興趣想要深入體驗的,地址和預約界面也能一鍵收藏。11月25日上午,《下一站,博物館——徐匯區紅色脈動探尋之旅》專題展在徐家匯地鐵文化長廊開幕,為過路行人和市民遊客提供了一個文化含量豐富的區域指南。

寫下「今日國民之第一教科書」的鄒容,「跨界達人」、以《上海屋檐下》等多部劇作文藝救國的作家夏衍,「把最寶貴的給予兒童」的宋慶齡和她「可愛的家」,以筆抗日、漫畫救國的「三毛之父」張樂平,愛玩紙飛機又會造火箭的「中國航天之父飛彈之父」錢學森,以及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和《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5位人物、2起事件串起的7家紅色場館在徐家匯地鐵站1-7號口之間的展線上「濃縮」呈現,吸引了過往乘客駐足觀看。

「我是做高端繼續教育培訓的,給一些企業的中高層領導上課,每次在開班之前會給他們講講交大的故事,比如講錢學森的故事,所以看到錢學森是會特別有感受的。」一位剛巧路過的朱女士告訴記者,以往各地學員到交大來上課的時候,大多數人知道上海的外灘、豫園,但對徐匯的文化常常是一無所知的,「但在課堂上聽到我們給他講這些建築、風景背後的人文故事的時候,他們對這一場上海之旅感受就特別深刻。」朱女士表示,希望這樣的傳播多一些,讓更多的人了解上海,了解上海的文化。

博物館是市民身邊的學校。近年來,徐匯區文旅局積極挖掘區域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著力提升徐匯文脈厚度和廣度的傳播,聯合「光啟博物館聯盟」,推出「家門口的博物館」青少年博物館教育項目,以7-15歲青少年博物館教育為錨點,多個研學課程主題為基礎,聯動青少年城市研學考古路線,目前已經為區域內20家重點博物館及文化場館形成了包括探索手冊、微課視頻等在內的一系列文博探索資源。

「這是我們第一次把7個展館全部放在一個長廊當中呈現。」《家門口的博物館》項目總策劃、執行人 、上海萱匯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淳淳告訴記者,每家文博場館的內容、文化含量、豐富性都非常深厚,如何在一個小小塊面中儘可能把它表現完整,也是策展團隊面臨的挑戰。

「考慮到展陳地點往來人流比較多,特別是高峰期,我們就採用了更加主題化的一個關鍵詞表達的形式,每一個館,如果只講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只放一個最讓人能記住的東西,那會是什麼?」張淳淳介紹,以宋慶齡故居為例,他們把她「可愛的家」搬到了地鐵長廊,「打造了這個小樓,這個doll house(娃娃屋)是我們小朋友在宋慶齡故居項目當中最喜歡的一個內容,我們就把這間房間打開來,把它變成一個娃娃屋,讓大家能夠看到當時宋奶奶是怎麼生活在這裡的」。

左上方路牌標明文博場館所在地,一系列關鍵詞「速寫」出人物特點和場館亮點,在極短的展線內儘可能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鏡面互動、掃碼獲取場館探索手冊等隱藏玩法也為市民遊客增加了趣味性和體驗感。

徐匯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多元立體的方式,把區域內的紅色資源、紅色基因,傳承給年輕一代,也希望有更多市民遊客推開「家門口的博物館」大門,感受書本上那些閃亮的名字背後鮮活的生命、高聲的吶喊和對革命的赤誠,深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和相關部門一起努力打造「一區一站一品」的地鐵文化空間。

展覽將持續到明年2月。

記者:張文菁、施昱辰

編輯:楊宜修

校對:潘麗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