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帶你了解吸濕排汗紡織品的基本原理

印染在線 發佈 2022-11-28T07:28:54.159686+00:00

吸濕排汗紡織產品是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的一類功能性紡織產品,特別是在運動、休閒、戶外和旅行服飾類產品中已成為引導市場和消費的亮點。吸濕排汗面料看似複雜,但不是完全高科技難解的題目。可以從吸濕導濕類纖維、織物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設計。

吸濕排汗紡織產品是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的一類功能性紡織產品,特別是在運動、休閒、戶外和旅行服飾類產品中已成為引導市場和消費的亮點。吸濕排汗面料看似複雜,但不是完全高科技難解的題目。可以從吸濕導濕類纖維、織物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設計。為了簡單迅速實現相關功能,目前市場上的吸濕排汗面料以薄型織物居多,面料有單面織物,也有雙面織物或多層結構織物。



1. 吸濕導汗纖維


纖維的吸濕排汗性能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和物理結構形態。從皮膚表面蒸發的氣態水分首先被纖維材料吸收(即吸濕),然後經由材料表面放濕;而皮膚表面的液態水分由纖維內部的孔洞(毛細孔、微孔、溝槽)以及纖維之間的空隙所產生的毛細效應使水分在材料間表面的吸附、擴散和蒸發(即放濕)。


纖維導濕的形式主要可分為浸潤和芯吸兩種情況,前者指液相水沿著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表面以浸潤的形式傳導,後者則指纖維集合體內或單纖維孔洞對液體的毛細管芯吸作用。其中,浸潤是芯吸的基礎和前提。纖維的浸潤可以通過測量接觸角、浸潤力、鋪展速度等指標來表徵;纖維的芯吸可以通過芯吸高度、芯吸速度等指標來表徵。兩種作用的結果導致水分發生了遷移,前一種作用主要與纖維大分子的化學組成有關,後一種作用則與纖 維的物理結構形態有關。


吸濕排汗纖維一般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表面有眾多的激孔或溝槽,其截面一般為特殊的異形狀,利用毛細管效應,使纖維能迅速吸收皮膚表面濕氣與汗水,通過擴散、傳遞到外層帶發。


2. 吸濕導汗纖維的發展


國內最早引入吸濕排汗或吸濕速干概念的產品是基於天然纖維的特性而開發的功能性紡織產品。為了改善因棉纖維易吸濕但不易乾的特性而帶來的不舒適感,人們開始考慮是否可以通過紗線或織物組織結構的改變,甚至通過後整理的方式來加快水分的傳導和蒸發,從而達到吸濕速乾的效果,當年曾風靡一時的滌蓋棉產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之後,隨著纖維技術的發展,基於差別化合成纖維為主要原料的導濕速乾產品已經開始進入市場。



化學吸濕排汗纖維主要是利用纖維截面異形化(Y 字形、十字形、W 形和骨頭形等)使纖維表面形成凹槽,藉助凹槽的芯吸導濕結構,迅速吸收皮膚表層濕氣及汗水,並瞬間排出體外,再由布表的纖維將汗水擴散並迅速蒸發掉,從而達到吸濕排汗、調節體溫的目的,使肌膚保持乾爽與涼快。


3. 排汗纖維的織造


在織造過程中,通過提花工藝設計,合理安排面料厚薄、提花及彈性區域,可在滿足人體透氣、提拉及彈性需求的同時,使織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濕排汗功能。如利用 RSJ 5/1 EL 經編機通過設計合適的賈卡組織,使織物形成大小各異的網孔,保證面料空氣循環暢通,使織物具備優異的導濕透氣性能。


4. 排汗面料的組織結構


開發單向導濕雙面針織面料,織物採用單面添紗提花組織、羅紋變化組織或雙羅紋變化組織,內層採用疏水性纖維如細旦滌綸、丙綸等編織蜂窩或網眼等點狀組織結構,外層採用親水性纖維如棉、毛、粘膠等編織高密組織結構,增加內外層織物的差動毛細效應,也可以實現單向導濕功能。



此外,利用多層結構織物開發吸濕排汗面料則一般內層為丙綸、滌綸等特細絲,中間層為棉紗構成的吸濕層,外層由強力高、通透性好的纖維構成,可採用雙羅紋複合組織進行編織,同樣可以實現針織面料的導汗、透氣和柔軟手感。


三層結構的吸濕排汗面料:(1)為面料外層的外側,即面料的吸濕儲濕放濕層;(2)為面料外層的中間部分,即面料的芯吸導濕層;(3)為面料外層的里側,即面料的強力吸濕儲濕層;(4)為面料中間層,是面料的彈力膜(聚氨酯纖維經熔融定形後形成)中間層;(5)為面料裡層,是面料的吸濕快干層。

來源:紡織大學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