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考古百大發現系列十七:江西萬年仙人洞

任平生話歷史 發佈 2022-11-28T08:07:03.102085+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導語: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值此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之際,開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下面走進百年考古百大發現系列十七:江西萬年仙人洞。萬年縣是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的一個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

導語: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值此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之際,開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下面走進百年考古百大發現系列十七:江西萬年仙人洞。

萬年縣是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的一個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東與弋陽交壤,西與餘干毗鄰,南與鷹潭市接壤,北與鄱陽、樂平相鄰。萬年縣還是貢米之鄉。地處江西省東北中部,上饒市中部西側,樂安河下游,鄱陽湖東南。

►仙人洞驚現先人遺蹟

新中國建立之初,處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需要,進行了全國範圍內的文物普查工作。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1962年來到了江西省東北部的萬年縣大源鎮,並在此地展開文物普查工作。

此時的考古學界已經陸續發掘出了一些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由於大源鎮四面高山環拱,中部為條帶狀凸起,形成了葫蘆形的大源盆地,當地有著許多石灰岩溶洞。鑑於此前的考古工作經驗,「穴居」方式是當時遠古人類主要的居住方式之一,所以工作人員對大源鎮的石灰岩溶洞進行了詳細的考察。

來到盆地中央的仙人洞時,工作人員發現大源河從盆地中東面流經仙人洞旁,周邊環境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是早期人類理想的居住環境。考古工作人員當即將重點放在了仙人洞上,並進行了小規模的發掘。獲得了較為豐富的人工遺物、動物骨骼和燒火堆等遺蹟現象。

工作人員對發現的遺蹟進行年代測定,初步斷定距今約9000年,是我國較早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力求解決「新石器革命」難題的三次發掘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範圍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大規模發掘,「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轉變的歷史進程、早期陶器的製作技術、新舊石器時代之交石器製作特點和技術」幾項重點難題擺在了各國學者的面前。

為了突破學術難題,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的著名新石器時代考古專家嚴文明先生提出對已發掘的仙人洞遺址進行再次發掘。本著開放包容的原則,嚴文明先生此次邀請美國方面學者參與了1993年和1995年的兩次發掘,並於1999年由我國進行了單獨的第3次發掘。

上世紀90年代進行的3次發掘完整地揭示了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的地層堆積,發現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遺物和獸骨、蚌殼等自然遺物。

►仙人洞的「先人」穴居

仙人洞洞口呈半月形,頂部岩石伸展成岩廈狀,高達16米,寬20餘米。千百年來,當地群眾一直相傳這是「仙人」棲息的地方,把它稱為「仙人洞」。就在仙人洞以南,相距800米,有一座高出盆地約60米的溶蝕性岩棚,因形似一木桶吊環而得名「吊桶環」。

走進仙人洞,如同進入另一個天地,稻穀脫粒、漁獵歸來、飾品加工、陶器製作等一個個模擬場景呈現在眼前。「這是石器」「這是陶器」「這是飾品」,現場工作人員一一介紹,仿佛走進了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仙人洞的三大之最

首先是燦爛的農業文明,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是當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遺存之一,把世界稻作起源時間從8,000餘年前推移到了12,000餘年前;其次是原始工業文明,現陳列於國家博物館的第一件原始陶罐不僅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也是人類在兩萬年前就有制陶工業的歷史見證;第三是遠古的商業文明,吊桶環遺址既是遠古人狩獵時的臨時屠宰場,也是他們將獵物進行分配、互相交換的場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