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六、威宣稱霸)

南中黔首 發佈 2022-11-28T10:58:55.959036+00:00

威王二十三年,與趙王會平陸。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譯文:齊威王二十三年(前334),齊威王與趙王在平陸會盟。齊威王二十四年(前333),齊威王與魏王一起打獵。魏王問道:「大王有奇珍異寶嗎?」威王說:「沒有。

威王二十三年,與趙王會平陸。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

譯文:齊威王二十三年(前334),齊威王與趙王在平陸會盟。齊威王二十四年(前333),齊威王與魏王一起打獵。魏王問道:「大王有奇珍異寶嗎?」威王說:「沒有。」

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

譯文:魏王說:「像寡人這樣的小國,尚且擁有能照亮前後各十二輛車,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麼能沒有奇珍異寶呢?」

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

譯文:威王回答道:「寡人所理解的寶物與大王不同。我有個叫檀子的大臣,我派他鎮守南城,楚國因此不敢向我國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拜齊國。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

譯文:我還有個叫盼子的大臣,我派他鎮守高唐,趙國人因此,都不敢往東到黃河裡捕魚。

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

譯文:我有個小吏叫黔夫,我派他鎮守徐州,燕國因此到北門祭祀,趙國因此到西門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黔夫撤走時追隨他的百姓有七千多家。

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十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而去。

譯文:我有個叫種首的大臣,我任命他管理國內治安,結果齊國全國路不拾遺。這些都是光照千里的寶物,哪裡僅僅只是照亮十二輛車的夜明珠所能比擬的呢!」魏惠王聽完後,心中慚愧,敗興離去。

二十六年,魏惠王圍邯鄲,趙求救於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

譯文:齊威王二十六年(前330),魏惠王出兵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請求救援。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救趙與不救趙,哪個是最優選?」

騶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則不義,且不利。」威王曰:「何也?」

譯文:鄒忌說:「不如就不救了吧。」段干朋說:「不救趙國,就是我們不義,並且對我國也不利。」威王說:「為什麼呢?」

對曰:「夫魏氏並邯鄲,其於齊何利哉?且夫救趙而軍其郊,是趙不伐而魏全也。

譯文:段干朋回答說:「魏國如果併吞邯鄲,這對齊國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救趙,我軍可以駐紮在趙國郊外形成威懾,這就使趙國不被攻伐而魏軍也會完好無損。

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乘魏之弊。」威王從其計。

譯文:所以我們不如向南,進攻魏國的襄陵使魏軍疲於應對,邯鄲即使被攻下,我們也可以利用魏國的疲憊使它受挫。」威王採納了段干朋的計謀。

其後成侯騶忌與田忌不善,公孫閱謂成侯忌曰:「公何不謀伐魏,田忌必將。

譯文:鄒忌與田齊宗室將領田忌鬧矛盾,公孫閱勸鄒忌說:「大人為什麼不考慮伐魏?那樣,田忌一定領兵。

戰勝有功,則公之謀中也;戰不勝,非前死則後北,而命在公矣。」

譯文:如果戰勝有功,那是大人的計謀正確;如果打不勝,田忌不是率眾死戰就是敗北撤退,他的命就在大人的手裡了。」

於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鄲拔,齊因起兵擊魏,大敗之桂陵。

譯文:於是鄒忌向威王建議,派田忌率軍南攻襄陵。十月邯鄲被魏國攻克,齊國趁機起兵進攻魏國,在桂陵大敗魏軍。

於是齊最強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

譯文:憑此一戰,齊國成為諸侯中最強的國家,自稱為王,號令天下。

三十三年,殺其大夫牟辛。

譯文:齊威王三十三年(前323),威王下令誅殺齊國貴族大夫牟辛。

三十五年,公孫閱又謂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

譯文:齊威王三十五年(前321),公孫閱又對鄒忌說:「大人為什麼不命人拿黃金十斤到街上去占卜,說『我是田忌的人。

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

譯文:我們三戰三勝,威震天下。想要繼續做大事,是吉利還是不吉利?』

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田忌聞之,因率其徒襲攻臨淄,求成侯,不勝而奔。

譯文:等問卜的人走後,就派人逮捕為他占卜的人,然後到大王那裡驗證問卜之辭,田忌得知後,率眾襲擊臨淄,想要捉拿鄒忌,田忌最後兵敗逃亡。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強立。

譯文:齊威王三十六年(前320),齊威王去世,他的兒子宣王辟強即位。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孝公。

譯文:宣王元年(前320),秦國開始重用商鞅,周天子把霸主的稱號授予秦孝公。

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復故位。韓氏請救於齊。

譯文:齊宣王二年(前319),魏國進攻趙國。趙國與韓國關係親近,於是兩國聯合一起反擊魏國,結果戰局對趙、韓兩國不利,兩國聯軍在南梁戰敗。宣王召回田忌,恢復了田忌原來的所有職位。韓國向齊國請求救援。

宣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

譯文:宣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早去救援好還是晚去救援好?」鄒忌說:「不用出兵營救他們。」

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

譯文: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戰敗,姜併入魏國,我們應該儘快出兵援救韓國。」

孫子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

譯文:孫臏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援救,那就是我們代替韓國受魏軍的攻擊,回過頭來反倒使得我們聽從韓國的指揮。

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訴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

譯文:況且魏國已有攻滅韓國的打算,韓國眼見即將亡國,必定會向齊國告急。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係,又可晚一些去利用魏軍的疲憊,這樣就能有更大的利益並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

宣王曰:「善。」乃陰告韓之使者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

譯文:宣王說:「很好。」於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並把他送走。韓國認為齊國會派兵救援就與魏國死戰,結果五戰五敗,只得把國家的命運託付給齊國。

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將,孫子為師,救韓、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殺其將龐涓,虜魏太子申。

譯文:齊國趁勢出兵,派田忌、田嬰為統帥,孫臏為軍師,進擊魏國以救援韓、趙,並在馬陵大敗魏軍,誅殺魏軍主將龐涓,俘虜了魏太子申。

其後三晉之王皆因田嬰朝齊王於博望,盟而去。

譯文:此戰之後,三晉(韓、趙、魏)的君主都由田嬰引見,在博望朝拜齊王,盟誓之後離去。

七年,與魏王會平阿南。明年,復會甄。魏惠王卒。

譯文:齊宣王七年(前313),齊王與魏王在平阿以南會盟。第二年(前312),又在甄城會盟,同年魏惠王去世。

明年,與魏襄王會徐州,諸侯相王也。十年,楚圍我徐州。

譯文:又過了一年,齊宣王與魏襄王在徐州會盟,從此諸侯國之間開始互相稱王。齊宣王十年(前310),楚國出兵包圍齊國的徐州。

十一年,與魏伐趙,趙決河水灌齊、魏,兵罷。十八年,秦惠王稱王。

譯文:齊宣王十一年(前309),齊國與魏國聯合入侵趙國,趙國決開黃河,水淹齊、魏聯軍,齊、魏聯軍無奈退兵。齊宣王十八年(前302),秦惠王稱王。

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譯文:宣王喜愛博學和能言善辯的士人,像鄒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這樣的博學、善辯的之士多達七十六人,宣王都賜給他們府第,讓他們擔任上大夫,讓這些人不處理政事而專門議論、研究學術。因此齊國的稷下學士又多了起來,有數百至上千人。

十九年,宣王卒,子愍王地立。

譯文:齊宣王十九年(前301),齊宣王去世,他的兒子湣王田地即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