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劉備

勇遠裴你 發佈 2022-11-28T10:59:19.350181+00:00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都會認為劉備是個仁義忠厚的人,再加上在任何一版的電視劇中,劉備都長著一張忠厚、老實、仁德的臉,再加上劉備之心軟、愛哭,導致他被人們公認為是古代慈善家、有仁愛之心的「劉皇叔」。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跟曹操比有什麼不同?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都會認為劉備是個仁義忠厚的人,再加上在任何一版的電視劇中,劉備都長著一張忠厚、老實、仁德的臉,再加上劉備之心軟、愛哭,導致他被人們公認為是古代慈善家、有仁愛之心的「劉皇叔」。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跟曹操比有什麼不同?

「黑道大哥」——怒鞭督郵,展武夫本色

大部分讀者都認為,劉備脾氣好。僅拿「三顧茅廬」一回來說,他去了三次臥龍崗,前兩次皆空手而還,卻絲毫不為所怒。許多人根據羅貫中的書中描述,得出了劉備脾氣很好的結論。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劉備是個暴脾氣的人。

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應該知道,「怒鞭督郵」這段故事相當有名,這件事發生於劉、關、張三人結義,討伐完黃巾賊餘黨有功,進而獲得皇帝召見後。皇帝見了劉備以後,便許了他一個中山府安喜縣尉的職位,該官職相當於今天的縣武裝部部長。在戰亂年代,武裝部部長遠比縣長權力更大。遺憾的是,劉備到職後才3個多月,朝廷即又降詔,說凡是因為軍功而升任官職者要全部淘汰掉。

這是源自於朝廷的一項明智之舉——為了阻止地方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不斷發展下去,下詔淘汰武人出身的地方官吏,這樣的政策本身無可厚非。為了完成這項並不簡單的任務,朝廷派了「督郵」一職者到各地來督促武官解職。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錄這段歷史的:督郵前到安喜縣視察時,這位連名字都未曾留下的督郵於三位真英雄劉、關、張面前耍盡了威風,並威脅「假冒皇親」的劉備應被立即停職。而安喜縣吏在劉備退下後,暗自與他商量:督郵如此神色,必然是想索賄。劉備明白——平日間「與民秋毫無犯,那得財物與他」,並未提供賄賂給督郵。結果,次日縣吏即被拘提,且以此來要挾劉備。

性情剛烈的張飛咽不下這口氣,三杯黃湯辣水下肚後,便前去理論。路上卻見有五六十鄉民在館驛外痛哭,為的是督郵捉拿縣吏後,欲害劉備,眾鄉老雖有救人之心卻無救人之財,繼而聚於此地。張飛一怒之下,沖入堂中用蠻武把督郵給五花大綁了,並且將他縛在縣前馬樁上鞭打,一連「打折柳條十數枝」,最後,還是劉備聞訊而來後,救下了快被張飛打死的督郵——但擅自鞭打朝廷命官之禍已鑄成,三人只得出逃,奔投代州劉恢。

從這段短短的故事,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幾個結論:一、劉備勤政而愛民,在亂世中還秋毫未犯,故有人將害之則人民為其求情,此深得民心之證也;二、莽張飛性情剛烈,遇事只想以武力解決而不考慮後果,對督郵跋扈的態度只想硬碰硬教訓了事,並未考慮行事的後果如何;三、劉備仁德過人。

在《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的原文記載中,張飛在鞭打督郵時喊道:「此等害民賊,不打死等甚!」而演義中寫到劉備聞言的反應是:「玄德終是仁慈人,急喝張飛住手。」並且在關羽進一步進策說該殺督郵,兄弟三人「棄官歸鄉,另圖遠大之計」時,他還冠冕堂皇說道:「據汝害民,本當殺卻;今姑饒汝性命。吾繳還印綬,從此去矣。」不但強留督郵一命,還把官印給掛了就瀟灑離去,完全符合仁義又正派的形象,並且不願輕易殺人。

所有的演義都會以曲解歷史的方式來取悅讀者,真實的歷史被記錄於《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此為下述完整文字: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漢靈帝末年,「黃巾賊」興起,各州郡分別都有義軍奮起和「黃巾賊」對抗,而劉備也率領他的一群屬下跟隨校尉鄒靖討賊有功,因此最後受封為安喜尉。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小小的安喜尉是不可能被召見至朝廷由皇帝來策封的,《三國演義》寫到劉備是在皇帝跟前被封為中山府安喜縣尉,這種寫作是將帝王的格局做小、將劉備的地位抬高了。

到封為安喜尉之前,《三國演義》除了在策封過程中出了一點兒禮制上的問題之外,大抵上沒有與歷史相差太多,但是後面的劇情在正史中急轉直下。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

後來,這位未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反而白挨了一頓鞭打的督郵由於某些公事來到安喜縣,劉備主動前往求見,但卻未獲得督郵的召見,因此他直接沖入府中把督郵給綁起來,並且將他給「杖兩百」,最後,又將自己的官印系在馬枊上,開始棄官逃命的生涯。可以看到,在正史中,鞭打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以「仁德」著稱的劉備,甚至連督郵都是他主動去找碴兒的。對照當下《三國演義》的各種版本,總是將劉備奉為「悲憫的仁德之君」,這真是歪曲了真實的歷史。

這段故事在《典略》中也有記載,而且內容更為詳盡,附錄於下給大家參考:「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

在被任命為安喜縣尉後,各州郡在不久後即接到朝廷的詔書,凡是因為軍功而擔任長吏者,必須免除其官職被淘汰(畢竟當時擊賊者太多,朝廷養不起這麼多官,只得先讓他們過過癮再裁掉他們),而劉備當時就已經懷疑自己是否就在這一撥裁撤的名單之中,而當他發現督郵來到安喜縣時,心裡就有一個底(被裁定了)。

「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

於是劉備立刻打聽督郵所暫居的館舍,並且主動前往與他相見,此時督郵大概已知劉備來意不善,假稱身體不適而不見他,劉備因此而「恨之」——他恨的是什麼?當然是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官就要被奪走了。此時,劉備立刻回到他的官舍,並且帶領著一票安喜縣的吏卒再度回到督郵暫居的館舍(求見不成乾脆動刀動槍)。

「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劉備帶了吏卒來到館舍外後,很不客氣地沖入門內,並且大聲喝道:「我收到府君的密令,他叫我前來捉拿督郵!」這招「賊喊抓賊」的法子非常有用,督郵當下就被鎮住了,而劉備此時馬上衝到床上把裝病的督郵給綁起來,並且一路將他帶到縣界以外,解下自己的官綬掛在督郵的頸子上,然後將督郵「綁在樹上」,以鞭杖鞭打這位朝廷命官百餘下,甚至最後打爽了以後還想要殺掉他。可憐的督郵不斷地苦苦哀求他,望劉備可手下留情,這才留下一條性命。

劉備身為官員,不但沒有順從朝廷之詔,反而賄賂不成主動挑釁。要知道,面對「淘汰武人官吏」這一政策,督郵本人並沒有決策權,他只是公事公辦,來解除劉備官職的,而他不見劉備,也恰恰是為了堵住後門、不徇私情,劉備對此懷恨在心,破門而入,將督郵綁到樹上鞭打,甚至還要殺死他,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為,徹徹底底地表現了他一介武夫的囂張氣焰——但在《三國演義》中,鞭打督郵從無理取鬧變成了有理懲惡,囂張的劉備變成了「以仁德行天下」、「終是仁慈人」、「姑饒汝性命」的忠良好人劉玄德。

《三國演義》為了塑造劉備正直而善良的形象,曾多次運用顛倒故事角色的手法來撰寫故事,以增加人物的鮮明度,並以此讓讀者意識到,劉備是正統、正派的形象代表。這種例子在《三國演義》中非常多,再加上後人不斷地推波助瀾與渲染,一個在正史中詭計多端又擅長操弄人心、極有江湖豪俠、黑道大哥氣息的劉備,竟然變成了一個推崇儒家思想的「以仁為本」的一代仁君。

劉備本色——冷酷絕情不靠譜

在時代劇變的關口,劉備如果是個沒脾氣的人很難藉助自己的人格魅力統領下面的人跟他一起打天下。所以劉備完全不是《三國演義》寫的那樣謙卑溫順的人,他很有脾氣,而且脾氣很暴躁,氣急了會打人。更重要的是,他離真正的仁義還有很遠的距離。《三國演義》中,寫諸葛亮出山打的頭一仗是「火燒博望坡」。實際上,歷史上這把火不是諸葛亮燒的。火燒博望坡時諸葛亮還沒出山。真正下令燒這把火的人是劉備,而且燒的也不是曹兵,燒的是自己人。

劉備之所以放火燒自己人,自有其深謀在其中——當時劉備沒等曹兵在那兒安完營扎完寨,就直接在鄴縣打夏侯惇。此時,他手下已有趙雲跟隨,此役中,他令趙雲故意打敗仗。曹兵窮追不捨,追到博望坡時,劉備一把火便把自己的營盤燒著了,一片熊熊大火之中,猛一看上去,好像他的隊伍被打得丟盔棄甲了。

其實這是為了吸引曹兵接著追他,其目的是將曹兵引到新野南邊。這裡土地很平,但是草極深,曹兵不熟悉地形,自然陷入草中。此時,劉備又放火燒曹兵,結果大獲全勝。從這裡來看,劉備是個非常有智謀的人,關鍵時刻能豁出去。

不少人都認為劉備忠厚、老實、對朋友很夠意思,其實這都是表象,劉備身上有很虛偽的一面,也有非常狠毒甚至冷酷絕情的一面。現在僅拿劉備和呂布之間的事兒來講。呂布雖然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但他曾多次幫助了危難中的劉備,從這點上來說,劉備欠呂布不少人情。

書中曾經寫到袁術派大將紀靈率10萬大軍攻打劉備的事。當時,論兵力,劉備遠不如袁術,若兩軍真正交戰,劉備勢必喪命。這時,呂布出來和稀泥——他一隻手拉著劉備,一隻手拉著紀靈,說:你們倆能不能不打?我把我的方天畫戟立在轅門之外,我往後退150步開外,拿出弓箭來。我的這箭能射准這方天畫戟的戟尖,你們兩家化干戈為玉帛;我要射不中,你們再開打,我絕無二話!

據說他射戟那天,外頭風力有六七級。但呂布這一箭射出去,正中150步開外的戟尖!紀靈沒想到呂布竟然真的會射中,想想也可能是天意如此。君子無二話,他立即率軍退去。就這樣,呂布救了劉備一命。

後來,呂布因為虐待自己手下,被大將宋憲、魏續偷走方天畫戟,並趁呂布睡著的時候,把他拿下交給曹操。大難當頭,呂布對曹操求饒,表達追隨之心。曹操有個優點,喜歡像呂布這樣的猛將,他這樣的人才到誰手裡都是個寶兒。殺不殺呂布,曹操一時間沒有最終裁決。

中間,曹操站起來上了趟廁所,屋裡頭就剩下呂布和劉備了。呂布一看四下無人,立即向劉備求救——玄德,你可得救我一命!劉備自然點頭應允。此時,呂布一顆心總算放進了肚子裡——他欠我人情,自然會替我美言幾句。不一會兒,曹操回來後端坐不言,呂布又接著求情——若饒我不死,我願效犬馬之勞。

聽了呂布的話,曹操一轉身看著劉備說:玄德以為如何?曹操這個動作有點兒類似今天的「元芳你怎麼看」。他把球兒踢給劉備要聽劉備怎麼說。結果,劉備出爾反爾,不僅沒有為呂布說好話,反而說了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意思是告訴曹操,難道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了嗎?曹操一聽這話,立即大聲喝道:「推出去斬了!」呂布被帶出去之前,氣得指著劉備大罵:「大耳賊,大耳賊!」

呂布之所以這樣罵劉備,也恰恰是因為他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個是雙手過膝,一個是耳大垂肩。所以呂布叫:「大耳賊!大耳賊!轅門射戟為了誰?」由此可見,劉備這個人毫無忠義可言,也無感恩之心。

關鍵時刻,劉備為什麼火上澆油置對自己有恩的呂布於死地呢?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心裡對呂布當年奪他徐州恨得慌;另一個則是因為如果把呂布收了的話,劉備就有可能再回去當徐州牧。還有一個原因是隱藏於真相之下的——劉備知道,曹操是故意考驗試探自己,他當時的身份只不過是曹操府上的一個過客,對於處理呂布這樣的重大問題,沒有什麼真正的決定權。劉備很清楚曹操生性多疑,如果為呂布求情,曹操勢必饒不過他,必定對自己不利。

當時,曹操對劉備來說,絕對是一棵大樹,需要依附和貼近,曹操對劉備還算可以,不但收留他,還管吃管住,待為上賓。劉備很清楚,只有低調處世,夾著尾巴做人,潛身蟄伏,才能等到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劉備在涉及自己貼身利益的時候,選擇了放棄呂布,說出了曹操未曾說出的顧慮。

從此事來看,劉備一點兒也不踏實,更重要的是,劉備在未有自我根據地時喜歡跳槽。十八路諸侯開始討伐董卓時,劉備想來湊熱鬧,可人家袁紹根本不帶他,曹操出來為劉備幫忙,說:我觀此兄弟三人,龍虎之徊。」意即其三人很威武,能幹點兒事。由此可見,曹操對劉備絕對有知遇之恩。可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後,劉備迅速背叛曹操,與其他割據力量勾搭上,還直接跟曹操發生很多衝突。別看劉備成天哭哭啼啼的,讓人覺得他心軟,其實他心狠手辣,算計起人來,連自己的族弟也不放過。


劉璋是皇親,按輩分算起來是劉備的弟弟。劉璋的謀士張松說:張魯在北邊虎視眈眈,曹操也時刻能打來,我們自己兵力又不行,素聞你的族兄劉玄德仁義過人,請他來襄助,勢必能壯大勢力。此時的劉備在川中已占據一定的優勢,得了民心之後,他找藉口向劉璋借兵。劉璋不敢得罪劉備,湊了4000老弱殘兵送來了。

劉備以此為藉口,攻擊劉璋。這時,劉璋想要抵擋劉備,卻早已無計可施,因為劉備在川中幾年,已徹底了解他那裡的地形概貌、兵力布置。走投無路的劉璋只好把大印拿出來獻給了劉備。最終,劉璋被流放至荊州,鬱鬱寡歡。

最後

羅貫中在寫作《三國演義》過程中秉承「雙為正統」的觀點,所以他吹捧劉備。可是還原歷史,任何一個謀求天下的人在戰術上雖各有不同,但在戰略上都差不多。如果臉不厚、心不黑,很難在軍閥爭奪戰中占據先機。劉備是個擅長粉飾自己的高手,是個真正的「變色龍」,在沒有實力的時候,懂得自我保護、韜光養晦,一旦有實力,就主動攻擊。

劉備的哭,劉備所謂的仁義和忠厚,都是一種表面功夫,目的是讓世人感到他是個慈悲為懷、關心天下蒼生的仁義之士,藉此為自己拉攏人才,實現自己的戰略野心。因此,我們不能光看劉備仁慈和善的表面,而忽視了他陰險惡毒的另一面。任何一個朝代,爭奪江山都是個殘酷而且嚴肅的事,倘若劉備真是個忠厚、老實、仁德之人,他不可能在群狼四起的情況下獲得三分天下,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