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解碼薩拉烏蘇遺址:她讓鄂爾多斯知名度越來越響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2-11-28T11:09:08.315858+00:00

中新網鄂爾多斯11月27日電 題:解碼薩拉烏蘇遺址:她讓鄂爾多斯知名度越來越響。20世紀20年代,法國天主教神父、地質古生物學家桑志華與德日進等人發現一枚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左上外側門齒,從此,一個轟動世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寶庫被打開。

圖為薩拉烏蘇遺址考古現場。(資料圖)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鄂爾多斯11月27日電 題:解碼薩拉烏蘇遺址:她讓鄂爾多斯知名度越來越響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20世紀20年代,法國天主教神父、地質古生物學家桑志華與德日進等人發現一枚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左上外側門齒,從此,一個轟動世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寶庫被打開。

他們發現智人左上外側門齒的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的薩拉烏蘇河流域,此後,薩拉烏蘇遺址名揚天下,為世界所矚目。

薩拉烏蘇遺址到底有何魅力,對於鄂爾多斯又意味著什麼?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當前,薩拉烏蘇遺址正以其深邃、雄渾的文化底蘊再次令世人震撼,該遺址也讓鄂爾多斯知名度越來越響。」27日,內蒙古文物學會副會長王大方如是表示。

圖為薩拉烏蘇遺址。(資料圖) 鄂爾多斯市政府供圖

27日,記者從鄂爾多斯烏審旗官方獲悉,繼桑志華與德日進之後,汪宇平作為國內第一位前來薩拉烏蘇河進行舊石器考察的中國學者,對薩拉烏蘇流域的考察研究亦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

考古部門證實,汪宇平是內蒙古博物館的工作人員,1956年至1967年,他做了若干次的調查研究,在范家溝灣發現了「大溝灣遺址」,在滴哨溝灣發現了人骨化石。

這期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派出以劉東生為首的學術考察組,對薩拉烏蘇河地區的馬蘭黃土與薩拉烏蘇河組的關係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許多創見性的意見和研究路徑。

薩拉烏蘇遺址名揚天下還與中國舊石器考古工作的奠基人賈蘭坡和裴文中的關注有關。

1963年至1978年,裴文中抽調汪宇平等人組成科學調查隊,對薩拉烏蘇河地區開展全面考察。作為中國舊石器考古領軍人物,他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設定了8個問題,這些問題對於薩拉烏蘇河的後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專家認為,賈蘭坡作品中的《河套人》說的就是薩拉烏蘇遺址,薩拉烏蘇遺址是「河套文化」最典型最重要的文化遺存。

在王大方看來,薩拉烏蘇遺址填補了中國舊石器的空白,在東方乃至世界考古學、微生物學研究領域都具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僅次於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重要歷史遺存。

2006年,在鄂爾多斯舉行的「中國鄂爾多斯薩拉烏蘇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召開,來自中國和美、法、英、瑞士、韓國、印尼等國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就薩拉烏蘇遺址的地層、年代與環境、「河套人」的體質特徵、舊石器文化、薩拉烏蘇動物群等多個課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究和討論。

當地多個民眾對記者證實,2006年迄今,隨著薩拉烏蘇遺址得到中外專家的更多關注,鄂爾多斯的文化知名度亦越來越響。

中國考古界泰斗蘇秉琦先生曾指出:中國考古學的重大領域在祖國的北部邊疆。如果說內蒙古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大舞台,那麼鄂爾多斯就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上演過第一幕歷史劇的地方。

記者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薩拉烏蘇遺址作為中國最早發現和發掘的舊石器遺址之一,考古部門正在持續給予關注。今年以來,薩拉烏蘇遺址重要的考古收穫是:發掘出土的石器、骨器等遺物也將繼續充實未來薩拉烏蘇遺址的學術研究和考古展示。

薩拉烏蘇遺址,正在讓歷史照進現實。

居住在薩拉烏蘇遺址附近的中國治沙勞模殷玉珍告訴記者,她打算藉助薩拉烏蘇遺址大打「文化牌」,帶領村民一道,助力鄉村振興。

當地官方也將打造薩拉烏蘇遺址品牌提上議事日程。

烏審旗官方表示,近年來,當地在提升薩拉烏蘇遺址品牌影響力方面,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華南師範大學、嶺南師範學院等多個專業機構和院校簽署了合作協議並掛牌考古研究及實習基地,掛牌內蒙古自治區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開展研學活動20餘次,研學人數近1500人次。

此外,當地官方還藉助薩拉烏蘇遺址品牌影響力多次舉辦了沙漠越野、垂釣、峽谷徒步、河灣自駕、攝影採風、科普教育等活動,「秘境薩拉烏蘇」成為外地賓客頗為青睞的地方。當地興建的內蒙古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一定意義上也在拓展著鄂爾多斯的知名度。

「今天,薩拉烏蘇在與現代文明的擁抱和交融中,音韻更加悠揚,旋律愈發壯美。」王大方對薩拉烏蘇遺址如是讚美。(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