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9歲少女被迫嫁到荒漠,多次逃離未果,15年後享譽世界

鬼谷子思維 發佈 2022-11-28T11:30:16.736423+00:00

地平面往下挖50公分,挖一個4平米大土窖,頂上蓋個毛氈子就是一間新房。30年前,一位19歲的妙齡少女,因為父親「包辦婚姻」,被迫嫁到這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看到這張圖,你能猜到這是一個姑娘的「婚房」嗎?


地平面往下挖50公分,挖一個4平米大土窖,頂上蓋個毛氈子就是一間新房。


要走進這個房子,那得低著頭、貓著腰;要住在裡面,全天都要坐著;睡覺時腿都伸不直,醒了後,更可怕。一晚上的風沙,能把門堵死,要出門,先挖洞。


這裡,就是位於我國陝西省靖邊縣的毛烏素沙漠


30年前,一位19歲的妙齡少女,因為父親「包辦婚姻」,被迫嫁到這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為此,她哭了7天7夜,逃了無數次,也沒能走出這個大沙漠。


直到15年後,國家為她頒了一個大獎,世人才知道她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她叫殷玉珍。


30多年前,父親外出放羊,不幸遇上了沙塵暴,一戶白姓人家冒著生命危險,把他從鬼門關撈了回來。


父親為了報答白家,一句話就把女兒殷玉珍,許配給了對方。


殷玉珍知道後,哭得眼睛都睜不開,但父親苦苦哀求,說咱們莊戶人家,可不能說話不算話呀!


1985年,殷玉珍哭著被父親,用一頭毛驢,從靖邊出發,一路向北,送到了毛烏素沙漠中的婆家。



當看到半掩在沙漠下的房子後,殷玉珍一下子哭了。


這哪裡是人住的地兒啊!


方圓幾十里,沒有一戶人家,周圍寸草不生,丈夫全家就住在土坑裡,窮得連件正經衣服都沒有。


新婚當夜,門外風聲嘶吼,殷玉珍低聲啜泣,哭累了就昏沉沉地睡上一會,新郎白萬祥坐在一邊簡易的板凳上看著哭泣的新婚妻子手足無措。


逃離這裡!這是每一個初臨毛烏素沙漠的人,最真實的念頭,殷玉珍也一樣。


天亮後,殷玉珍迫不及待地想要推開房門離開時,卻發現一夜的風沙已經將房門埋下了兩尺多深,哪怕是做慣了農活有著一把子力氣的殷玉珍,用盡全力也無法推開房門。


在現實面前,殷玉珍好不容易鼓起的那點勇氣被無情地擊碎。


年輕的殷玉珍對著門板一陣拳打腳踢,哭得撕心裂肺。


整整7天,殷玉珍哭了7天,不吃不喝,只有一個念頭,逃!



她也跑過,但她跑到哪裡,丈夫就跟到哪裡。漫天的黃沙,殷玉珍甚至分不清東西南北,找不到回家的路。


如果不是身後跟著人,她怕是要死在沙漠裡。


殷玉珍絕望的發現,她根本逃不掉。



既然逃不掉,就只能活下去,擺在殷玉珍眼前的問題是,日子清苦,生活還得繼續。


新郎白萬祥,是一個有著典型陝北特質的老實憨厚農夫。


十多年前,白父帶著全家逃難至毛烏素,全家人靠著幾畝荒地過活。


但在這沙漠之中,土地就像是無法生育的女人,難以長出糧食,白萬祥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異常清苦。


沙棉蓬、沙蓬子、沙米,沙漠上長點啥植物,家裡就吃點啥。要吃點肉,那得看白萬祥出門能撿到什麼動物的屍體。


至於鄰里往來,根本沒有,方圓四十里,就白萬祥一家人。


殷玉珍曾經數過,她嫁過來40天,才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外人,她激動地追上去,結果只看到一串歪歪扭扭的腳印。


就是這串腳印,都讓殷玉珍倍感親切。


她拿了個大盆把腳印蓋起來,想起來就看兩眼,這就是殷玉珍全部的世界。



丈夫白萬祥知道,讓年輕漂亮的殷玉珍嫁到白家跟他過苦日子,著實是對不住她。


看到殷玉珍絕望的樣子,白萬祥說:「你活我活,你死我死。」


在白萬祥的處處忍讓與遷就呵護下,殷玉珍那顆想逃離的心也逐漸變得柔軟,也慢慢地定了下來。


她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經嫁到了這個不毛之地的事實。


殷玉珍問過自己:


如果不走,難道就要忍受這數十天不見人煙的寂寞?


就要甘於只能以沙米、棉蓬和沙蓋等難以下咽的食物來果腹充飢?


難道要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依然過著張口就是一嘴沙的日子嗎?


殷玉珍不願意。


人可以和自己和解,但絕不能認命,不能向這沙漠和貧苦妥協。


也正就是在那茫然無措的時候,殷玉珍聽到了一個名叫牛玉琴的婦女的事跡。


她興奮地把牛玉琴的事講給丈夫聽,眼睛裡分明閃著希望的光。


牛玉琴種樹的壯舉就好像是指路的星光和燈火,為她這個在黑夜裡趕路的人,指明了方向。


殷玉珍決定要像牛玉琴一樣,種樹,改變這荒涼的沙漠。



白萬祥後來回憶:我想勸她,種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開不了口。


「在我們這地方,只要風一刮,啥都能給你刮沒了。」


既然她留下來,決心和我在沙漠裡吃苦過日子,不管她要做什麼,只要我有一口氣在,我就會毫無怨言的支持到底。


從此以後,毛烏素沙漠裡,再也沒有那個哭著鼻子想要逃離的新媳婦,多了一個對著全世界公認極端環境勇敢宣戰的「女鬥士」。



「寧肯種樹累死,也不叫沙欺負死」,殷玉珍對前來看她的老父親,這樣說。


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一隻三條腿的瘸羊換回了600棵樹苗,種在房子周圍。她每天給樹苗澆水,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照顧這些樹苗,希望它們儘可能地活下來。


冬去春來,經歷了風霜和乾旱之後,栽下的600棵小樹存活了還不到10棵。


看著這些在次年春天的料峭風沙里,乾瘦的枝條上,抽出的那一抹沁人心脾的綠意,殷玉珍看到了希望,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這個20歲的小女人,以一種大智慧、大念力,開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人沙之戰。


那時的殷玉珍夫妻倆,生活過得相當貧苦,更不要說有閒錢來購買樹苗。


家裡唯一的收入就是白萬祥農閒時出門打些臨工,收入的絕大部分都被夫妻倆換成了樹苗。


為了不讓妻子每日去很遠的地方挑水,白萬祥決定在自家附近打井。沙漠裡打井不容易,一連打了數個井口,才終於成功見到了水。


殷玉珍回憶,決心種樹的前5個年頭,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多少淚。


辛苦修出長達4000米的引水渠,在一場大風中,消失得無隱無蹤;


5000株旱柳,沒有堅持到來年的春天,就在一場大風沙里化為烏有;


夏天的沙漠裡,沙子的溫度可以高達七十度,站在沙地里就能把腳燙出一個個明晃晃的水泡,鑽心地疼;


累了就躺在沙里歇一會兒,餓了就在沙海里架鍋燒飯,夏天大多數時候的午飯都是涼水就干饃。


吃飯時,一碗飯,半碗沙,揚起的沙子打到臉上、鑽到嘴裡、耳朵里、頭髮里,到處都是。


個中心酸與艱難,實難與外人言說。


婚後第三年,殷玉珍懷孕了。但是她依然沒有停下栽樹的腳步。


由於疲勞過度,殷玉珍8個月時突然早產,好在她身體好,恢復得快。二胎時,即將臨盆的殷玉珍在種樹的路上摔下沙丘,幸運的是母子平安。



1989年,對於殷玉珍來說,是一個重要年頭。林川村大院那5萬株無人申領的樹苗幫了她大忙。


「再苦再累我都可以堅持,但種樹不能沒有樹苗。」她這樣回憶到。


每天凌晨3點鐘出發,天不亮就趕到苗圃,馱上樹苗頂著狂風在下午2點前將苗木運到家中。雖然累極,可樹苗必須當天移栽,否則就會枯萎。


三頭牛車,兩個人,10多天的不眠不休。一個刨坑,一個填苗,再一起引水澆灌。


殷玉珍說,那半個月的日子,整個人就像是蛻了一層皮,累得站著都能睡著。


就這樣栽樹,被風颳走、被沙掩埋、缺水乾死,再種樹。如此循環不休。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活下來的樹苗越來越多,布滿了白家周圍的空地。



毛烏素沙漠腹地深處的綠色,也就是這樣艱難地延伸擴張著。



「一開始,我種樹是為了活著,後來我種樹,是為了活得更好」殷玉珍說到。


活下來的樹越來越多,看著自己用親手種出來的樹木,正在追著黃沙,一步一步地吞噬沙漠。


殷玉珍高興的同時,又開始思考起了另外的問題:如何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如何帶領更多的人參與植樹,並在植樹中獲得回報?


殷玉珍在有了樹木防風固沙、沙土不再流失的地方嘗試糧食、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穀子、玉米、桃子、樟子松等,相繼在殷玉珍的綠洲里掛滿枝頭,碩果纍纍。



隨著樹木逐漸成林,更多的新苗栽下,草籽灑下,殷玉珍越來越忙,而內心也越來越充實。


也認識到了個人的力量始終是微不足道的,想要擴大規模,必須和社會各界更多願意投身於治沙事業的人一起努力。


修路,成為了殷玉珍下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題!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如今看來多少有些難以理解的宣傳標語,卻是那個時代的印記,也是殷玉珍治沙生涯里最真實的寫照。


靠著肩挑背背,汗水和滿手的老繭,殷玉珍夫婦先後在種樹的綠洲里鑿出兩條寬闊的沙路。


1993年,在殷玉珍的主導下,出資出力,打通了東坑鎮至井背塘的公路通道,讓沙漠深處的人,和外界連接在了一起。


1999年,殷玉珍再次斥資,嘗試修建可供車輛通行的沙路,吃住在工地,接近一個月的忙碌付出,葬送在移動的沙丘中,化為烏有。


從此以後,像牛一樣犟的殷玉珍,開始了修路、失敗,再修路、再失敗的循環,最終修出了9公里可以通車的沙漠公路。



種更多的樹,把綠色種滿毛烏素沙漠的每一寸土地,讓這片土地不再貧瘠,是殷玉珍最大的願望。


截止2021年,殷玉珍在這片黃沙里,成功之中綠樹帶超過7萬畝;


僅殷玉珍個人,年植樹高達60萬株,開設雲水渠總長達6750米,完成19000立方米沙漠結土,建設防風林帶總長超過4000米;


殷玉珍所種下的樹木中,僅楊樹一種,就遠遠超過200萬株,其他沙柳、旱柳、羊柴等植株,更是難以計數;


隨著綠樹成林,生態恢復,兔子、野雞、鳥雀、狐狸等十多種動物,在這裡安了家;


各種水果、蔬菜及糧食作物,多達數十種,在殷玉珍靠雙手種出來的綠洲里生根發芽,瓜果飄香;


在她的帶領下,已經有84戶農牧民承包荒沙地進行治沙造林,向著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邁進。



殷玉珍,這個深居毛烏素沙漠腹地的治沙女能手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關注。


這些年,她獲得了全國「三八」綠色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女傑提名獎等一連串榮譽。


甚至是走出國門,享譽海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唯一女性。



殷玉珍自豪地對記者說:「現在每年我能收入100多萬,第二年這些錢都再投回到地里去。一到春天,我就想種樹。」


這位種了一輩子樹的女人,如今又把接力棒交給了兒子。兒子動情地說:「媽媽就是我的偶像!


其實,在毛烏素沙漠上,還有千千萬萬個像殷玉珍一樣的種樹治沙人。


正是有了他們,毛烏素沙漠每天都在發生神奇的變化。


自1959年開始治理以來,毛烏素共建造了165片集中林地,總面積超過一萬畝。


種植了4條大型的防風林,總長度超過1500公里。


植樹造林總面積高達1629萬畝。


毛烏素沙漠超過70%的莽莽黃沙,因為治理而得以固定。


曾經年均多達30餘次的沙塵暴天氣,如今每年不過寥寥數次。


自唐代起形成的毛烏素沙漠,而今已經被綠色覆蓋超過80%。


曾經漫天黃沙,不適宜人類居住的毛烏素,如今綠洲滿地、瓜果飄香,儼然已經變成名副其實的塞上江南。



毛烏素沙漠即將成為我國歷史上首個消失的沙漠。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毛烏素沙漠治理史,既是人類與惡劣自然環境的抗爭史,也是參與其中的每一位治沙人的悲歡離合史。


他們用一生的時間、執拗的態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用堅韌和汗水,在不毛之地上寫下了無比壯麗恢弘的詩篇。


用綠樹和碧波,在4.22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創造出生蓬勃生機和綠色希望!


-END-

作者:夜雨十年燈

編輯:柳葉叨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石奶引:16歲時因長得太美出現在1元紙幣上,如今怎樣了?

13歲被北大破格錄取的天才少女,學成出國後嫁53歲老外,如今怎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