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福瑞達:玻尿酸「元老」的新增長點

中國化妝品雜誌 發佈 2022-11-28T15:46:12.422182+00:00

「尋找美妝科技」系列採訪。作者|白嘉懿編輯|謝康玉科技,已然成為化妝品行業邁入下一階段的新動能。

「尋找美妝科技」系列採訪。


作者|白嘉懿

編輯|謝康玉


科技,已然成為化妝品行業邁入下一階段的新動能。為推動行業科技創新發展,助力培育中國高端化妝品品牌,《中國化妝品》雜誌社發起「尋找美妝科技」系列報導,通過探訪化妝品上下游產業鏈、對話行業專家、品牌科學家,全面深度報導科技創新成果的發展應用,講述美妝+科技的創新故事,探尋科技驅動下的美妝行業的未來。


近年來,隨著化妝品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頻頻出台,嚴監管下的行業准入門檻提高,為化妝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健康有序的環境,也給多年來堅守品質、專注研發的原料及製藥企業,帶來了進軍化妝品行業的大好契機。


用製藥的理念研發化妝品,無疑是頗受消費者認可的路徑之一。在國產美妝崛起的浪潮里,實力雄厚的製藥企業,利用「妝藥同源」的先天優勢,依靠紮實的科研背景,在化妝品行業實現厚積薄發。


本期「尋找美妝科技」欄目,邀請了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楊素珍,與她聊了聊科研與商業、產業之間的關係,化妝品行業技術新趨勢,以及微生態是否是「偽概念」等熱門話題。


談及國內化妝品行業發展,楊素珍表示,隨著行業愈發規範,企業更需加大科研投入,而科研成果只有用於產品才能實現產業化,體現其商業價值。而產業也只有在重視科研積累的條件下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走得更好。


隨著90後00後Z世代成為主力消費者,產品功能及宣稱也發生了重大變革。成分黨、功效黨崛起,要求產品既有科技含量,也要科學宣稱。楊素珍表示,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化妝品進入了非常「卷」的時代——從捲成分卷濃度,到卷功效卷技術,如何針對新趨勢研發新產品,是目前的技術趨勢。


關於微生態護膚是否是「偽概念」的問題,楊素珍從皮膚學的角度「闢謠」,介紹了皮膚微生態相關的科學背景,列舉了對上千人進行皮膚微生態分析得出的結論,從而論證了微生態護膚是一項基於嚴謹科學的新興護膚方式。


最後,在談到作為玻尿酸「元老」轉型為化妝品企業,有何新增長點時,楊素珍介紹了福瑞達生物股份目前的5+N戰略,以科技為依託爭取更多突破,實現多維度護膚產品創新,使得福瑞達以玻尿酸為原點,撬動了化妝品板塊的多點突破。

以下為直播實錄,略經《中國化妝品》刪減編輯:

《中國化妝品》:您作為化妝品行業的科學家,是如何看待科研與商業、產業之間的關係?

楊素珍: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十分需要科研和技術的支持,不論是原料技術、配方技術還是產品的安全功效,都需要皮膚科學為指導。化妝品行業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前期是快速增長的階段,有些品牌沒有自己的技術人員、質量人員,甚至沒有工廠,僅憑概念宣稱、運營手段也可以做得很好。

國家在2020年出台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更高的要求使化妝品行業門檻也提高了,對生產、質量管理、功效宣稱都有嚴格要求。特別是功效宣稱方面,一定要有科學依據。

隨著相關的配套法規陸續出台,整個行業經歷大浪淘沙的過程。有些靠誇大宣稱、完全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品牌迅速消失了。而一些經過多年積累、重視技術和品質的國產品牌,出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這對整個化妝品行業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也促進了化妝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縱觀國際大牌,很多都有著多年紮實的技術基礎。從長遠來看,科研成果只有用於產品才能產業化,也才能實現其商業價值。而產業也只有在重視科研積累,做好科技基礎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走得更好。

以福瑞達集團的發展為例,可謂一個科工貿一體化、產學研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整體是伴隨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1992年,隨著透明質酸發酵技術的成功,實現了產業化、工業化發展。

隨著透明質酸技術不斷地研究應用,福瑞達逐漸成立了福瑞達的製藥公司(現博士倫福瑞達)、化妝品公司福瑞達生物股份、原料公司福瑞達生物化工(華熙生物前身),將透明質酸用於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等,科技成果不斷轉化成了產品,一推向市場後便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像潤舒、潤潔解決了很多眼疾患者的疾苦一樣,頤蓮、璦爾博士化妝品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這是近幾年我們在化妝品中取得的顯著成績。


《中國化妝品》:福瑞達作為透明質酸行業的元老,目前在創造什麼樣的新增長點?

楊素珍:目前我公司根據多品牌的發展戰略,搭建了「5+N」技術矩陣,推出玻尿酸科技護膚、皮膚微生態科技護膚、精準護膚靶向抗衰,以及精油科學療愈和醫美器械這五個核心,作為技術方向,《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提出要重視中國的特色植物資源,所以在特色植物資源方面,我們也在不斷地挖掘和研究新的東西。另一方面,如合成生物學、藥物製劑技術的應用,也是基於福瑞達集團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產品的開發和技術的應用。

此外,我們也在和國內的一些大學進行基礎研究的合作,如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齊魯工業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江南大學等等,以積累技術基礎,不斷加強我們的科技壁壘,摸索出一條內外結合的科學之路,不斷實現未來新產品、新品類的新增長點。


《中國化妝品》:微生態護膚是一個最近新興的熱門護膚概念,有人質疑它是偽概念,實際真相是如何呢?

楊素珍:皮膚微生態不是一個偽概念。首先,皮膚微生態它是真實存在的。人體皮膚微生態是繼腸道微生態之後第二大微生態系統,是由細菌、真菌、病毒、蟎蟲和節肢動物等各種微生物與皮膚表面的組織、細胞、各種分泌物、微環境等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

微生物群是皮膚生理和免疫的基礎。皮膚微生物與宿主、環境三者相互作用,構成了皮膚微生態的平衡。皮膚微生態作為皮膚的第一道屏障,若失衡將導致皮膚生物屏障的破壞,進一步影響皮膚生理機能,從而影響皮膚健康。因此皮膚微生態與皮膚健康是密切相關的。

我們曾針對上千人的皮膚進行了微生態的分析,充分論證了皮膚微生態與皮膚生理參數之間的相關性:例如皮膚微生態失衡,可能引發皮膚敏感,皮膚免疫調節也會收到影響,再比如,衰老的皮膚菌群與年輕化的皮膚相比有非常大的差異。

可見,皮膚上的菌群與皮膚上的水分、油脂,甚至皺紋、痤瘡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微生態是科學的,並不是偽概念。

皮膚上有大量的菌,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我們根據前期研究基礎篩選皮膚益生菌和益生元,逐漸建立出一個資料庫,從而指導並應用於我們的產品開發,例如修復皮膚屏障的產品、針對痤瘡治療、以及針對熬夜人群的抗衰產品等。

大量基礎研究積累的數據,對我們後來的產品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的指導。所以當我們的產品上市後,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中國化妝品》:作為擁有多個品牌的大型化妝品產業集團,福瑞達如何選擇賽道和布局?

楊素珍:一方面是基於原有的技術積累,另一方面是市場的需求。通過洞察消費者可看出,隨著行業發展及人均經濟水平提高,消費者對化妝品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從消費者只用一瓶水一瓶霜就可以滿足日常護膚需求,到現在90後00後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的改變,我們布局了5+N的技術賽道。

首先,頤蓮是專業的玻尿酸護膚,基於我們對玻尿酸30年的研究和積累的應用產出。璦爾博士這個賽道就是微生態科學護膚,是基於我們在合成生物學、發酵技術、對益生菌的了解基礎上的產出。

另一個是專注精準護膚靶向抗衰賽道的善顏品牌。很多消費者雖然有很多產品,但並不是非常了解化妝品知識,善顏便是經過前期的研究洞察到消費者需求而誕生的。基於皮膚儀器檢測,再結合每個客戶的消費習慣等制定護膚方案,以便更精準地指導科學護膚。以及伊帕爾汗品牌,是結合我們在新疆的薰衣草基地,有原產地和技術優勢,承接消費者對「以油養膚」「情緒護膚」的熱點新需求。

此外,醫美器械賽道是當下最火的一個趨勢,也是我們正在布局的一個方向。每個布局和選擇賽道都是機遇,要結合科學基礎、消費者需求和市場需要幾方面考量,再將我們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實現商業價值。


《中國化妝品》:綜合國內外來看,您認為化妝品技術方面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楊素珍:從我的角度來看,從國內各相關條例出台後,化妝品進入了功效時代,成分黨盛行,都說化妝品進入一個非常卷的時代——從捲成分、卷濃度到卷功效、卷技術。

可以看出一些合成生物學、發酵技術的成分非常火,以及二裂酵母、合成生物學、膠原蛋白等也是技術新趨勢,此外還有特色植物資源、微生態護膚也較熱門。

另一方面,若產品只講加了什麼成分、什麼濃度,已經不能打動消費者了。未來介紹這個產品是如何起作用的,要說明作用於哪個基因、哪個靶點、從哪個通路起作用。國外很多產品也是在講這個機理,我們國內也是逐漸的進步,我覺得這個實也是一個技術的趨勢和化妝品發展的需要吧。


《中國化妝品》:除了技術上潛心研發外,您認為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才能趕超國際大牌?還有哪些難題需要攻克?

楊素珍:國內這幾年確實出現了不少非常好的化妝品的企業和品牌。我覺得國貨的崛起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

首先,國家層面重視化妝品的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打造中國自己的高端化妝品可以看出國家的重視。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在主要消費群體是90後00後的Z世代,他們的成長時期,也是我們中國經濟發展快速崛起的時期,他們有充分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再簡單崇洋媚外地認為國外的產品好,他們只選擇「我喜歡的、適合我的」。

再者,我覺得我們國家有一批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潛心研究化妝品技術、踏踏實實做產品的化妝品企業也快速成長起來了。

但是跟國外相比,我覺得我們還存在一些差距。比如一些國際大品牌,經過了百年的積累,不管是從原料產品的技術、生產設備等都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是我們還沒有認知到的一些東西。

想趕超國際大品牌,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我認為首先還得不斷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斷積累技術做出自己的好產品。另外,怎麼打造出屬於我們中國企業的一條高效運營的模式和路徑,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的。

另一方面,在對品牌這個打造上還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例如:如何對產品進行更好的包裝,如何對消費者進行傳播教育和品牌的運營打造。

國際企業在消費者端進行了很多年的教育和科技傳播,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了品牌的信譽和高認知度,這方面我們國內企業還要不斷地去學習和積累,短期內超越國際品牌還是有難度。我們從「雙11」數據可以看出,國內的一些品牌確實實現了非常好的銷售業績,但排到最前面的還是國際頭部品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還是要持續不斷地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地積累技術,在文化建設方面做好紮實的功課。在我們超越或者趕上這個國際品牌之前,還得耐得住寂寞,不斷努力,經過若干年之後,我相信中國一定能跑出一批品牌,趕上甚至超越國際品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