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覃澈)11月28日,英雄聯盟中國賽區轉會期正式進入高潮,越來越多合同到期的職業選手紛紛出現在轉會市場中。他們未來的去留,以及各家俱樂部的動態也備受無數電競迷所期待。
「在『電競大年』到來之際,各支戰隊都渴望捧得象徵冠軍的銀龍杯,新賽季的爭奪勢必會格外激烈。受此影響,電競在國內市場無論熱度還是影響力或許都將持續得以爆發。」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俱樂部選手「洗牌」 多支戰隊欲問鼎冠軍
2023賽季的英雄聯盟中國賽區競爭勢必將格外激烈。
儘管2022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上,來自中國賽區的俱樂部表現不佳。但種種數據顯示,《英雄聯盟》仍受到國內眾多電競粉絲的關注。
據微博數據顯示,2022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期間,《英雄聯盟》官方微博粉絲總數突破千萬。賽事全程熱搜數達到462個,相關話題閱讀總量為882億,互動量大幅提升至7.5億。19場直播更是累計4.2億人次觀看。短視頻發布量也超過60萬,累計播放量達到122.8億,超越過往賽事紀錄。
而此前隨著《英雄聯盟》入選2023年杭州亞運會正式項目的消息傳開,更是讓國內電競熱潮無比高漲。
為了在新賽季中問鼎冠軍,多家俱樂部在轉會期投入巨資爭搶選手,其中更不乏有俱樂部斥資從韓國引援。一時間,電競市場人才流動尤為洶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多位職業選手因為合同到期緣故出現在轉會市場當中,引發賽區俱樂部搶購。其中不乏滔搏電子競技俱樂部的卓定、京東電子競技俱樂部的曾奇等知名選手。
更令人矚目的當數此前曾獲得2021年全球總冠軍的EDG電子競技俱樂部。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轉會期中,其原有冠軍陣容有4名選手合同到期,如今除Viper(朴到賢)回到韓國加入韓國賽區外,另外3名選手的去向同樣引發無數玩家關注。
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面積的換血打破了此前「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讓中國賽區各戰隊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但從聯盟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此次大換血並不是壞事。多家幾近全新的俱樂部讓新賽季充滿懸念,也確保中國賽區能得以保持活力與競爭力。
用戶規模達4.87億人 電競市場熱度持續升溫
「雖然中國賽區在2022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最終成績不盡如人意,但各支戰隊大肆『重組』的消息,也讓粉絲無比期待今年的賽事。」一位電競粉絲向記者分析稱,「尤其是轉會消息傳開後,感覺幾支頂級俱樂部誰都有問鼎的實力,無疑讓賽事更充滿吸引力。」
2023年因為有亞運會的「加持」,已成為業內公認的「電競大年」。無論是希望奪冠的俱樂部,還是渴望能入選國家隊的選手都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受此影響,國內電競市場或許將得以進一步的發展。
事實上,自2009年誕生以來,《英雄聯盟》距今已經運行近13年。儘管遊戲在全球市場出現過階段性頹勢。但如今仍是國內最受歡迎的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類端游。
IP影響力的持續提升,也讓遊戲出品方不再滿足僅局限於遊戲領域,更渴望「破圈」打入更大的市場。拳頭遊戲早在多年前就計劃打造「英雄聯盟宇宙」。如今除了在端游、手遊市場持續發力外,還先後推出過授權小說、漫畫、虛擬女團等周邊產業。而同樣以遊戲世界觀所打造的官方動畫劇集《雙城之戰》,自上線時起就火爆國內外市場,數以萬計的觀眾給出高分肯定。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電競產業已成為社會層面認可的新興體育產業。」電競行業觀察者馬靜告訴記者,「電競不但逐漸替代多個傳統賽事項目,成為年輕人心中最具影響力的賽事,其強大的商業價值也被資本所看重。」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早在電競賽事發展初期,贊助商大多都來自顯卡、鍵盤等電腦硬體外設品牌。而如今越來越多傳統品牌紛紛跨行業尋求合作。以《英雄聯盟》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其賽事贊助商主要為奔馳、耐克、京東、肯德基等傳統知名品牌,行業更是橫跨汽車、食品、運動等各個領域。
同樣據《2022年亞洲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全球電競觀眾在2022年將增至5.32億。其中核心電競愛好者將達到2.61億,偶爾觀看的非核心觀眾為2.71億。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以8.1%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增長至6.40億。同樣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發布的《2022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1至6月,中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637.12億元,中國電競用戶規模則達到約為4.87億人。
編輯 孫文軒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