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三十而已》,發現林有有的「正義感」,理解什麼是明心見性

貓眼窺心 發佈 2022-11-28T19:07:00.907390+00:00

文:貓眼這個題目一定不討喜,估計很多人點進來就是要吐槽一下什麼鬼玩意的「正義感」。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因為學識的積累和人生閱歷不同,所以每一個人對於同一件事同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感官,這就導致了大家對於很多事都有自認為對的看法,因此人與人的三觀自有不同之處。01以「陳養魚」為例。

文:貓眼

這個題目一定不討喜,估計很多人點進來就是要吐槽一下什麼鬼玩意的「正義感」。

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因為學識的積累和人生閱歷不同,所以每一個人對於同一件事同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感官,這就導致了大家對於很多事都有自認為對的看法,因此人與人的三觀自有不同之處。

01

以「陳養魚」為例。

有人會因為逐漸理解而發覺他的好,有些人始終耿耿於懷,耿耿於懷的「點」「什麼無性婚姻?」「急著打胎「」「什麼對丈母娘的態度惡劣」,這幾點是某些耿耿於懷者認為種種洗白不能掩飾根本的某些理由之一。

但是是不是這樣?先從最後一點對於丈夫娘的抱怨說起,看到這裡沒有抱怨過婆婆的兒媳婦請舉手?

陳嶼因為丈母娘經常不打招呼就來自己家裡而抱怨引起大眾不滿,那麼換位思考,兩個人的私密空間公公婆婆經常動不動就過來打掃房間,給你收拾家務比如內衣襪子等等,女生真的能接受?

將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委屈都埋在心底的陳嶼,因為心愛的魚死了又以為是鍾曉芹忘記開關的情況下大聲抱怨了幾句,大家便覺得態度不好,繼續換位假如是婆婆不請自來隨意收拾房間,掰斷了女生心愛的口紅,手飾品,請問不發火不抱怨的女生有幾個?

至於「什麼無性婚姻」你們確認清楚了鍾曉芹說的一月一次是房事不是例假?連他人的話都未必理解清楚就妄下結論,這叫為他人盲目的憤怒。

然後「急著打胎」這點的確不好,但是但凡看到的事多了真的理解透了男人女人思維,便會發現大多數男生都曾經有過害怕女朋友懷孕的時候,那些經歷過這些事的人仔細去思考下那些年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迫切提出打胎的男人有多少?

而這些並沒有影響他們很多人最後變成好老公,這種行為可以說有部分男性的本能生物特性,但是好的男人會帶著這種懼怕選擇慢慢開始承擔起責任,沒見陳嶼過了懼怕期也開始對孩子的到來產生了一種興奮和期望麼?做小燈,量小床,這表示他開始接受這個意外生命的到來。

於是我們從這裡開始來點題,認識一下什麼叫林有有的「正義感」,那些想要解救鍾曉芹,哪怕經過種種鋪墊和解釋依然對陳嶼保持強烈敵視的人群,其實有一部分就是我們要說的林有有的「正義感」。

02

對於林有有介入他人家庭的三觀,這種不道德的三觀一定是被唾棄的、是要被諷刺的沒有什麼疑問,但是對於林有有她的自信和堅持的理由是不是僅僅只是單純的藉機上位?為錢為色?

並不是,就像很多覺得是為鍾曉芹好的人其實她覺得自己是為許幻山好的人,是最懂許幻山的人,她是解救許幻山從「黑暗巫婆」手裡出來的「天使」。

開篇我們說過因為經歷不同因為生活閱歷不同,所以我們很難特別正確的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當我們用自己的判斷對他人做出自認為正確的行為時,或許對他人來說就是: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一如只有經歷過家庭,有些看透世間男女愛情婚姻的人才懂得對陳嶼有所包容,才知道這段婚姻其實對於鍾曉芹是最好的,很多義憤填膺覺得鍾曉芹復婚腦子壞掉的人有些真就是林有有看待顧佳和許幻山的角度。

林有有看顧佳和許幻山:

她認為顧佳強勢霸道,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在打造許幻山,許幻山只不過是被打造的牽線木偶。

她認為自己的天真解放許幻山的燦漫才是正義的。

她認為許幻山只是因為有了孩子才處處遷就顧佳。

她認為並不是她破壞了許幻山的家庭,而是自己解救了一個沒有自我身處「囚籠」的愛人。

所以她理直氣壯,她氣勢洶洶,她努力地幫許幻山適放自己的天性,努力的以自己看到許幻山想法為藍本思考問題,所以她會鼓動許幻山踢球,鼓動他追求自然,鼓動他教育孩子不要怕太嬌氣,鼓動他留下藍色煙花……

這就是她理直氣壯的理由,她認為自己更愛許幻山,如果這樣看是不是她就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個反面角色那麼單薄了?

她的流淚,她的憤怒,她的囂張也有了理由,甚至直到三人攤牌她還認為許會選擇她,所以別看屏幕前很多人恨她入骨,但是因為這種因為閱歷不足而形成相應思考問題的人卻不在少數。

這就是所謂林有有的「正義感」

如果跳過做「三兒」這種事,當然不能跳過,只是在理論上,我們不難發覺她的這種正義感就是我們看待他人時的正義感,我們以自己的見識和閱歷對劇中人或者他人提出各種看法,僅僅都是自己認為的對,所以什麼樣的看法更對呢?

越有閱歷見識、越廣博經歷越醇厚的人提出的看法往往才更有借鑑性,因此但凡林有有在大一些年紀她便不會如此態度,而且我們也不難理解那些「三兒」為什麼儘是年輕人,很多人又為什麼會輕易沉淪?

因為三觀基礎不夠,對於是非判斷就容易模糊和被影響,所以當我們對一件事發表看法時,比較下自己和他人對這件事了解的深度和厚度,便能知道誰更可能貼近真相。

故很多時候不要著急替他人下結論,不要打著為別人好的旗幟隨意替他人做選擇,不要將自己的看法強壓到別人身上,記住對他人的幫助僅僅限於建議,切記不能越俎代庖。

人間真實,有時候並非「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還有「未處此山中,難賞雲中意」,莊子有雲「子非魚,安之魚之樂也?」所以切莫盲目的替他人做下是是非非的決定,除了某些大眾的共識,其他勿亂言,不然那便真真成了林有有的「正義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