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歲孩子體檢攻略:檢查時間、具體項目,家長都應保留一份

京媽說 發佈 2022-11-28T19:57:37.010120+00:00

孩子出生以後多久做一次體檢?寶寶出生後,每次帶孩子去打疫苗,有時醫生會給孩子做體檢,但有時好像又不做,那到底多久做一次體檢呢?

孩子出生以後多久做一次體檢?

寶寶出生後,每次帶孩子去打疫苗,有時醫生會給孩子做體檢,但有時好像又不做,那到底多久做一次體檢呢?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議:

滿月後嬰兒期(1-12個月)的孩子體檢至少4次,建議月齡分別是3、6、8和12月齡;

3歲以下的孩子,每年至少2次,每次間隔6個月,因此分別是18、24、30和36月齡;

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至少體檢1次。

當然,不同醫院可能安排的體檢時間會不同,就比如我兒子小時候是在私立醫院接種疫苗和體檢,是每次接種疫苗時都會體檢,查查孩子身高體重頭圍這些指標,基本的發育情況等,如果家長有一些養育問題,問保健科醫生,她們也會幫你解答。

但一般醫院都至少會按上面這份體檢時間,幫孩子做體檢。

0-2歲孩子每次都體檢什麼?家長都應保留一份

已經帶娃體檢過的家長們應該知道,體檢時醫生會先量量身高、體重、頭圍這些指標。

下面是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在2009年9月份發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總結的0-12個月寶寶,身長、體重、頭圍的下限值、中間值和上限值,只要孩子測出的數據在上限和下限之間視為一般狀態,也就是正常。

大家可以收藏作為參考,但由於不同的孩子有個體差異,而且這個是2009年的建議數據,現在的孩子普遍發育好,可能數據會偏高些,是正常的。

除了基本的生長發育指標,不同階段還有些具體的體檢項目,京媽也總結出來,新手家長可以收藏作為參考。

寶寶出生時:這是第一次檢查,主要篩查孩子是否有發育異常、先天性疾病等。檢查的項目包括四肢五官、呼吸、皮膚顏色、刺激後反應、心率以及肌張力。

出生42天:一般在產後出院時醫生會提醒媽媽在42天回來做「產後42天檢查」,媽媽和寶寶都要做,媽媽的檢查主要是評估身體恢復情況,寶寶的檢查主要評估發育情況。

檢查項目,除了基礎的身高體重頭圍,還會檢查胸圍、囟門,臍帶是否脫落、有無滲血滲液,俯趴抬頭能力等,也會和家長溝通些寶寶的餵養和護理情況,如果帶娃時有哪些問題,也可以趁機問問醫生。

寶寶3個月:除了體重、身高、頭圍、囟門等這些常規檢查外,還增加了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的測試,醫生會重點觀察孩子豎頭、翻身情況,還會驗血。

寶寶6個月: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等這些基礎檢查,還會重點關注寶寶翻身、獨坐這些動作發育,還會檢查口腔,看寶寶是否有乳牙萌出,驗血看寶寶是否貧血。

到了這個月要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醫生也會給些添加輔食的相關建議。

寶寶8個月:到這個月份孩子開始長牙,除了常規檢查,獨坐、爬行、抓握這些動作檢查外,還會看孩子的發音情況,檢查口腔,看孩子的牙齒萌出數量,餵養可能也會問問,會叮囑家長,科學餵養的同時,還要重視孩子的口腔清潔。

寶寶12個月:到了一歲,除了基礎檢查外,醫生會重點觀察孩子具備的能力,能否做到:獨站片刻、扶物行走、爬越障礙、叫爸爸媽媽、理解簡單的句子並說出簡單詞語和句子等;還會檢查孩子的出牙數量。

寶寶18個月:一歲後就是半年查一次了,主要檢查體重、身高、頭圍、囟門,發音、走路、動作發育,評價智能發育,還會檢查口腔(看出牙數量)和骨骼,檢查寶寶是否貧血等。

寶寶24個月:到了兩歲,孩子身體各方面機能已經相對穩定,體檢主要檢查身高、體重、心肺、語言聽力、血常規、體智發育等,家長指導孩子配合醫生檢查就好了。

以上就是2歲前孩子的體檢時間及具體項目了,一般需要提前預約,可以把每次檢查需要帶的證件、檢查結果,裝在一個文件袋,每次檢查都帶上。

如果因為一些特殊情況不能按時體檢,比如YQ、孩子生病,可以延遲檢查,但不能不檢查。

為孩子體檢主要是來判斷一段時間內孩子的各方面發育情況,看是否緩慢或存在異常,萬一存在異常能及早發現並糾正,因此家長要重視起來。

另外,實際在帶娃過程中,家長可能還會遇到各種育兒難題,除了生長發育指標、判斷孩子發育是否正常外。

還有每個月寶寶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如何正確的幫孩子鍛鍊這些能力,不同月齡段孩子如何陪玩、玩什麼玩具等,有這些問題的家長可以關注京媽這個早教專欄:《0-24個月寶寶發育特點及早教指南》。

這些內容在這個專欄里都有詳細詳解,而且是按月詳細講解,適合新手家長照著給孩子在家做早教鍛鍊,系統且詳細實用,感興趣的家長可點擊卡片了解詳細並試聽。

寫在最後:你家寶寶出生後多久體檢一次呢?每次檢查都正常嗎?來和家長們分享你的養育經驗和建議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