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拉坯,為什麼他能拉得又快又薄,同時藝術性極高?

東家app 發佈 2022-11-29T09:22:15.671963+00:00

故事很長,從70年代布滿瓷片的小山丘萌芽,在麥田中開始,在一間有點老舊的瓷廠里,隨著時光更迭,緩緩書寫著傳說。

青泥手就興融融,心向白雲遨太空。肥瘦高低憑我意,千年載史一旋中。——龐永輝《七絕·拉坯》

這是一個關於傳承和復興的故事。故事很長,從70年代布滿瓷片的小山丘萌芽,在麥田中開始,在一間有點老舊的瓷廠里,隨著時光更迭,緩緩書寫著傳說。

故事裡,有些人已經永遠離開我們,而有些人還在堅守。

定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繁衍幾代而影響深遠的一個重要瓷系,創燒於唐,盛於北宋,失於元。

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

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使興旺發達的定瓷業慘遭劫禍,定瓷工匠隨時局南流,故史有「北定南迂」之說。

幾番波折之後,到了元朝,定窯逐漸消亡。

新中國成立以後,陶瓷業獲得新生。1976年,保定地區工藝美術定瓷廠在曲陽成立,同時組建了定瓷試製組。

然而,定窯工藝技術失傳已久。在那個定窯概念界定尚處於空白階段的階段,原料配方早已無從考究。國內第一批定窯試製的匠人摸著石頭過河,復興之路步履艱難。

80年代末,定窯的恢復工作依然困難重重。曲陽的定瓷廠先後兩次改產,最終關閉。

1988年,國內第一批定窯專家陳文增、藺占獻、和煥等六位老師從縣城轉戰到靈山山溝,潛心鑽研,在山裡一干是四年。

1989年端午節,一位名叫龐永輝的中學生在麥田間,與被後來譽為「定瓷之父」的陳文增先生偶然相識。

一位是懷揣著藝術夢想的18歲少年,一位是當時曲陽最有名的藝術家和定窯研究大師。

相識之後,龐永輝便常常去陳老師的工廠,向他請教書法、文學、繪畫的問題,那時的龐永輝並不知道,有一天陳文增老師會對他說:「永輝,我想收你做我第一個入室弟子。」

只是麥田裡一句不經意間的問候,便成就了一段師生情誼,也造就了龐永輝和定窯的不解之緣。

1992年,陳文增等老師創辦了河北省曲陽定瓷有限公司,那名在麥田相識的小弟子龐永輝也成為了第一批工人中的一員。

「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定瓷素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

而定窯恢復生產之初,採用的是注漿成型與單刀機輪成型工藝,與宋代手拉坯成型工藝相差甚遠。

在陳文增老師的指導下,龐永輝開始苦練拉坯技藝,打下紮實基礎。

拜師後,陳老師對龐永輝寄予厚望,並為他專門在家中書房邊上收拾出了一小間書房,手把手帶著龐永輝一起研究定瓷工藝。當時公司經營狀況不佳,日子也過的勤儉。

然而這段風雨同舟,苦中帶笑的日子,卻成了龐永輝年少時的寶貴回憶。

「陳老師管教很嚴格,每天晚上他不說話,我都不敢先睡覺,每次我睡覺時,他書房的燈總是亮著的。第二天清晨起床,總能看到他書房裡的燈已經亮了,幾乎是日日如此。」

多年的朝夕相處,在中國第一代陶瓷藝術大師的言傳身教之下,龐永輝身上對「恢復定窯」的使命感日益加深。

有人說,拉坯是體力活,熟能生巧便可。

然而龐永輝和陳文增老師深知拉坯對定瓷意義之重大:「拉坯是個體力活,卻不是個簡單的體力活。拉坯是一個手隨心塑的歷程。坯在手,如在心,心開意解,方能心手雙暢。」

1994年,龐永輝被陳老師委派到保定師專美術系學習,以接受更多的藝術薰陶和文化浸潤。兩年學習期滿後,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龐永輝,開始重新思考傳統定窯與當代藝術的意義。

保定歸來的一年內,龐永輝只拉制一個造型,在不斷重複作業中鍛鍊心性,培養自己對定瓷造型藝術的理性認識,並在修整好的坯體上反覆地觸摸,感知線形的流暢。

直到現在,走進陳氏定窯龐永輝的工作間,你還能常常看到他坐在矮凳上,貓腰、叉腿,雙手捧泥,眼觀雙手,手隨心動,線條優美形狀飽滿的瓶子、罐子隨意而出。

經過二十餘年的學習,龐永輝的拉坯大氣洗鍊、飽滿流暢。

同時,他對當代定窯的拉坯手法進行了大量改進,所製成的毛坯只在坯體表面平修一兩刀就能達到規定的厚度,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定窯大件作品的拉制上也有所突破,已能製作高度100cm左右的瓶類,直徑50cm以上的盤碗類作品。

在2008年舉行的首屆中國美術陶瓷技能大賽上,龐永輝拉制的坯體以「器壁薄、速度快、造型藝術性高」獲得了大賽唯一金獎。

當時的評委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張守智點評說:「我走遍了全國各地的瓷區,定窯拉坯拉得最薄最好。」

復興定瓷文化,賦予老工藝全新的生命力曲陽定窯恢復生產40年,發展到如今,定瓷廠家、作坊已達100餘家,從業人員2000多人,年產值2億元,成為曲陽重要的經濟產業和文化名片,在河北省乃至全國陶瓷業都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的陳氏定窯,已成為曲陽定瓷文化藝術的代表。目前為國內最大的定瓷研究、生產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瓷燒制技藝)保護單位。

這中間,離不開陳文增,龐永輝等諸多定窯大師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傳承和發揚是傳統技藝從業者長期面對的課題,但無論怎麼變,精益求精都是不變的規律。」陳氏定窯出品的優質定瓷作品,其精湛的工藝一直是坊間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在諸多工藝之中,有三大工藝技術尤為突出。

拉坯


2013年,龐永輝還創造了陶瓷拉坯史無前例的中空拉坯及雙層拉坯技藝。所謂中空拉坯,即拉制的器形呈中空狀,強調口沿肥厚,圓潤的變化,在視覺上打破了原有的實用功能性,凸顯了器物的情感化表現。

揉泥-著正-打著-提筒-方形-收口-成型。每一步都 需要對泥坯乾濕及不同弧線的把握及力量與速度的調整。雙層拉坯為拉坯作品藝術形式上的創新,拉制到口沿部位時可做雙層,使器形空前豐富。


剔花

剔花是陶瓷器的傳統裝飾技法之一,指劃好紋飾後,把紋飾以外的部分剔去。

定窯剔花裝飾工藝則是利用外斜刀法沿形象外輪廓線進行剔刻,對留白不予處理。僅那一刀由深及淺的外斜線面,定窯剔花即裊裊婷婷、儀態萬方地走過幾百春秋。


刻花

定窯刻花是陶瓷裝飾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把胎體刻花技藝發揮到藝術極致,任花鳥魚蟲千姿百態皆能靈動呈現。

其刀行如流水,花成如滿月,一起一落、一翻一轉俱成定式,抑揚頓挫間一氣呵成,刀停線止,如交響樂般流暢震撼,是謂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時至今日,龐永輝與定窯已經融為一體。

自2016年恩師陳文增老師逝世之後,龐永輝接下了陳氏定窯瓷業有限公司的重擔,成為了陳氏定瓷的新一代掌門人。

從一名小學徒到掌門人,陳氏定瓷,承載的是龐永輝的青春年華,承載的是他的大愛情懷。
龐永輝深知,想要復興定瓷文化,絕不僅僅是死守過去的輝煌,而是將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融入當代生活,在老手藝中注入新鮮的生命力。

為此他將目光放眼於定瓷品牌的拓展,在精進工藝的同時,不斷開闊定瓷市場。

手就青泥,心向白雲」。以德做瓷,以做瓷修德。已與定瓷相伴20多年的龐永輝,在未來還將繼續為定瓷之復興獻上自己的餘生。


| 龐永輝(東家ID:陳氏定窯),定瓷手藝人

本期作者:阿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