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名家楊天佑《雲溪論道圖》:樂得山水中,知己相逢

藍鷹書院 發佈 2022-11-30T02:17:54.986698+00:00

山一重,水一重,影影綽綽,雲霧疊生。石瀑碰撞之中,引三五好友處室中論道,或駕一葉扁舟怡然獨釣,人生之道,自在其中。柏樹,山石,小橋流水,瀑布斷崖,加三五人物,意象單純,並不繁雜。所謂大道至簡,景象安置的恰到好處,意境便渾然天成,無窮無盡。


山一重,水一重,影影綽綽,雲霧疊生。石瀑碰撞之中,引三五好友處室中論道,或駕一葉扁舟怡然獨釣,人生之道,自在其中。

柏樹,山石,小橋流水,瀑布斷崖,加三五人物,意象單純,並不繁雜。所謂大道至簡,景象安置的恰到好處,意境便渾然天成,無窮無盡。

楊天佑先生的這一幅《雲溪論道圖》,光影明暗,景觀延伸,透視畫法引人想像,可謂用墨老道,獨具匠心。

細節之處見真章。

先看這霧,山頂濃霧,水面薄霧,濃淡相宜,最是引人遐想。

僅僅用霧,就將空間感拉長拉遠,仿佛不止這一處群山,其後層巒疊嶂,連綿不絕,可見一斑。

雲霧由遠及近,仿若將群山淹沒以後,還欲傾蓋山腰閣樓和陡崖翠柏。

天地大霧,卻又不全然掩埋,即可探入尋個究竟,也可旁觀指點人間。

霧所體現的,正是道法。

霧欲隱山,山和樹卻偏畫的柔和。

畫中少怪石、勁松,山石樹木皆順勢生長,用筆祥和溫潤、自然鬆快,可見執筆之人心境之純熟質樸。《雲溪論道圖》,畫中人在論道,執筆者或許也在與觀者以畫而論。

樹雖長得自然、舒展,枝葉繁茂,生命盎然,卻是長於陡石之上。

水薄土少,何以安家?

自然與命運如此薄待,它卻偏偏長得肆意,生的頑強。

論道,又豈止是論人生之道呢?

山景看罷,來看溪水。

這水從遠處高山而來,途徑多少兇險,又經歷多少溫柔,才在平緩之間選擇成為瀑布。

寥寥幾筆,利用墨白兩色,將瀑布的急、山間的陡,描畫的彷如能聽見、看見。

若從閣樓中看去,應當是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

瀑布之下,水霧四起,又流入何處,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溪水之上,山間小橋,樸素卓然,日日聽湍急的河流流過,卻不心動河流經歷的人間,不喜不悲,只管將人們迎來送往,倒是和紅樓夢中看盡人間繁華的那塊靈石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即為《雲溪論道圖》,卻將論道之人置於偏處,意欲何為?

這正是楊天佑先生的精妙之處。

群山之中,卻有人居。

所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辯論之中論道,不如天地之中論道。

論道,是天地之法,是世間民生,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論道,不必非與人論。

畫中下方一隅,小小扁舟,細細一竿魚竿,正於蘆薈搖曳之中,若隱若現。

風平浪靜,日隱河清,這樣一葉小舟,悠悠蕩蕩,其中的道,頗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快意灑脫。

山水遼闊,變化不盡,人生之道亦如此。

數筆勾勒,白描質樸,其間韻味,回味無窮。

楊天佑先生的這幅《雲溪論道圖》,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實在值得細細琢磨,好好品味。


學習此幅作品的視頻創作方法,請留言獲取學習路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