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對於秦始皇的評價

話干戈 發佈 2022-11-30T03:08:52.933375+00:00

近些年隨著歷史的研究與發現人們對很多歷史人物都有了新的認識,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評價。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觀點。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 ,名政,又稱趙政。

近些年隨著歷史的研究與發現人們對很多歷史人物都有了新的認識,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評價。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觀點。

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 ,名政,又稱趙政(現在普遍認同趙政因為古代男的都用氏女的用姓)。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他父親在趙國做質子時有的他),後回秦國。 前247年繼承王位,時年十三歲。

簡明下功過

功:吞六國,戍五嶺,擊匈奴,建長城,開創帝制,全面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幣制、交通。

過:巡遊全國,求長生術,焚書坑儒,大建阿房宮、修長城、建驪山墓徭役繁重,法令苛酷。

歷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分兩派一個說好一個說壞,歷史的發展向我們證明了他的功績是沒有爭議的,制度的改革奠定了之後朝代集權統治的基礎,之後的朝代都是承襲秦治,以法治國,法家理念在中國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也是得到肯定的。人們對他的爭議集中在他的過,他的暴虐。

秦始皇在執政上並沒有暴虐的表現,反而用人有章、改過遷善,考慮問題也有大局觀念,是個優秀的領導。比如逐客令事件:李斯在秦王攆客卿出秦國時上奏給秦王,使秦王取消了逐客令。身為帝王能認識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另外在發現鄭國(韓國水工)為民修渠實為疲秦之計後,不僅沒有處罰他,還用他的名字命名。在他的大局觀中認為修渠是為國為民的好事,對鄭國也是寬容對待。還有在李信、蒙恬攻楚失敗這樣的重大失敗之後,沒有對他們加以重罰,而能把他們派到合適的崗位上建立功業(李信滅燕蒙恬守長城),並且親自去請王翦出兵滅楚。種種事件都表明了他優秀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

賈誼《過秦論》中評價秦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修長城不說光是修阿房宮、建驪山墓、巡遊全國便是對民力極大的壓榨,對待百姓上繁重的徭役已使百姓苦不堪言,又有嚴苛的法令壓迫。在國家平定後還沿襲舊時嚴苛的法令,讓那些剛從七國常年的戰亂中苟且逃出生的人們對他的感謝與擁戴又轉為了對這個殘暴皇帝的仇恨,失了人心,促使了陳勝吳廣的起義,秦朝的滅亡。

儒家常以焚書坑儒批判秦始皇,史記中的原話是:焚詩書,坑術士。焚書是為了統一思想焚的史書、詩書,農書醫書等工具書沒有燒,他身邊還有很多各國的客卿,採納各國的思想。坑儒是後世的說法,當時坑的是那些騙秦始皇取長生術又在背後說他壞話的那些術士。

秦二世而亡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秦始皇並沒有安排好接班人便死於巡遊途中,而且對趙高、李斯的駕馭顯然不夠,雖然對他們的才幹有很好的運用卻缺少防範,才導致了在他死後公子扶蘇被賜死,趙高亂政產生。

秦始皇的統一是亘古未有之事,對這個龐大國家的統治管理也是在探索中的,有很多的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也為中國後世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是由後朝人書寫的,其中夾雜著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統治者的意志。讀史書時還是要客觀地分析史事,不能一貫按照作者的評價思考,史書的記載許多雖不能算是錯了,但還是存在偏頗的。秦始皇雖為千古一帝,但同時也為秦朝迅速滅亡埋下了火種。對他的評價必然是褒貶參半,有醜化也有美化,評價還是要就事而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