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項長跑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2-11-30T13:01:40.009113+00:00

中職生都曾遭遇過失落的情緒。但是,一年、兩年、三年之後,當看到一個個學生變得更優秀的時候,我想說,我們要相信學生,感謝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愛,都值得愛,都渴望成長;感謝學生總能在老師陷入困局的時候,饋贈支持,饋贈感動。

中職生都曾遭遇過失落的情緒。但是,一年、兩年、三年之後,當看到一個個學生變得更優秀的時候,我想說,我們要相信學生,感謝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愛,都值得愛,都渴望成長;感謝學生總能在老師陷入困局的時候,饋贈支持,饋贈感動。

————————————

屏讀時代,我們已不願意閱讀長篇大論;職業倦怠也讓教師和學生一樣,缺少深層次交流。在這集體忙碌的時代,人心中的激情和真誠是需要喚醒的。24年的職校生涯里,我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被學生推動著改變。

1998年,大學畢業的我,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便在河南禹州扎了根。那時人們都熱衷於追求「鐵飯碗」,於是帶著一紙調令,我成了夢寐以求的一名人民教師。入職之初,我理解的職業生存就是憑藉自己過硬的教學技能一定能遊刃有餘。但是我錯了,僅僅專業過硬還遠遠不夠——班裡的學生是清一色的「男神」,不僅「數控班」無法控,而且「汽駕班」真的是「氣駕」。

第一節課,最後一排一名戴著耳環的男生拿出那個時代獨有的傻瓜相機趁我不注意時,給我拍了一張照片。我知道他是在「搞怪」,但我不能貿然上去搶奪相機,否則局面不可收拾。在我走下講台,暗示他收起相機時,我委屈的淚水其實已經濕了眼眶。我知道,我的課堂需要改變,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尋找課堂出路

那段時間,我開始在課堂上有意穿插故事、歌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些故事和歌曲都是我在大學裡積累的資源。一段時間以來,都是學生聽一段故事或歌曲,再聽我講一段英語教學的內容。記得那個學期,學校進行了一次最佳任課教師評比,每個班級只有一名教師,意想不到的是,兩個班的學生選的都是我。這算是我那段時間的意外收穫。

經驗是一條我們曾經沿著它到達今天的道路,可是世界在昨天早晨已經變了,經驗還是通往明天的階梯嗎?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前我擁有的那些資源一夜之間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繼續沿用老一套肯定不行,我開始反思如何走出這一困境。

我嘗試著在課堂上進行分組教學。實施了一段時間,從前懶散的學生變得積極起來,課堂變得活躍了,有生機了。

2015年,學校引入了「智慧教學」。智慧教學是一場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教師和學生都開始在網際網路支撐下進行互動,手機和電腦成為學生上網查詢的工具。智慧教學讓課堂呈現了新的活力,如何讓學生全程參與學習,如何讓課堂更高效?我的困惑一下子有了答案。

2016年元旦,也就是開展智慧教學後不久,我收到了一份禮物——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我最欣賞的三個女人,小時候的媽媽,初中時代的小四,現在的您。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您這樣優雅幸福的女人」。

一直覺得過去的分組教學只是課堂形式的一次量變,無非是「擺擺桌子,圍個圈子,做做樣子」。而智慧教學卻是一次巨大的質變過程,任務是大家提出來的,實施的過程也是每個學生自主參與的,每一個學生面對的教學資源不僅僅是自己眼前的世界,藉助網絡他們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我發現,他們逐漸從優秀走向了優雅,那已不是一朵朵盛開的花,而是一棵棵清健挺拔的樹,櫛風沐雨,傲然挺立。

在這場教育變革中,我突然覺得教育不是給予,而是喚醒。我這麼說可能有些抽象,且看運用智慧教學後學生面貌變化的幾個場景。

與學生的一個約定

我和學生曾經約定,2018年的第一場雪,我們要一起在校園裡堆雪人、打雪仗。沒想到2018年的第一場雪下得特別晚,到了寒假最後幾天,第一場雪才姍姍來遲。不巧的是,那個時候我還在外地,也把這個約定給忘了。

寒假結束返校,一走進教室,班長便拿出一個日記本說:「李老師,我這兒還有您的東西呢!」大家看著我都不說話,我翻開一頁——是空白的一頁紙,皺巴巴,髒兮兮的,上面寫著一個日期。原來,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大家如約相聚操場堆雪人、打雪仗。因為我不在學校,學生不想讓我錯過那場雪,於是想到一個主意:取出班級日記本,翻開新的一頁寫下日期,放在雪地里,讓雪落在日記本上,等紙頁被雪覆蓋,再把這一頁合上。

沒想到,2018年的第一場雪,大家竟為我收藏了起來。這些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就像一個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豐盈動人……

不做知識的搬運工

教學,應該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而不是送給學生幾條魚。可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充當漁夫的角色,將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我們似乎更信奉「勤奮+訓練=成功」。因為總有教師幫助學生尋找簡單便捷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生漸漸弱化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總有教師幫助學生搜集可以閱讀的資料,所以學生漸漸喪失了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為總有教師為學生的問題設計了標準答案,所以學生喪失了創新的能力;因為總有教師為學生找好了一系列進行探究和實驗的材料,學生只是按部就班進行試驗的程序,漸漸喪失了探究的興趣……教師的勤勞導致了學生的懶惰。勤勞教師的出發點往往是:我是一個知識的搬運工,只要將知識搬運到學生的手上就行了,至於說學生接到了知識該怎麼辦?學生有沒有將知識放入自己的知識行囊,有沒有對知識加以運用?這些都不是我要考慮的。智慧教學倡導學生要在討論中深化理解,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充分共商解決問題。這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

張開雙臂擁抱獨特的自己

許多時候,有些孩子的世界是不願意對外敞開的,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微笑表情撐起來的虛假表象,而真正的他們是什麼樣的呢?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每當想到這些我都有些難過。我多麼不希望我們之間是有隔閡的,我也不希望他們在孤單無助的時候,只能用雙手緊緊地摟住自己。

智慧教學實施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那些不愛開口說話的女生居然願意表達了,有時候還會調皮給我做鬼臉,說出一些特別讓人感動的話。一次班會課,討論的主題是「怎樣看待人生中的平凡」。學生張亞瓊一改往日的木訥,主動講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想用自己這些平凡的故事,倔強地向命運講述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哪怕最後我還是那個普普通通的姑娘,也覺得自己是美好的,因為我努力過。」我想這就是解放課堂帶來的效果,學生在相對寬鬆的氛圍中成長了。當他們張開雙臂的時候,世界也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教育是一項長跑,未來還有很遠的路。我想,教育的終點不是完美,我們如此,學生也如此,因為有了缺陷,收穫時我們才更珍惜,因為有了收穫,教育才顯得真實。

(作者單位系河南省禹州市中等專業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2年11月30日第14版

作者:李 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