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股市、債市怎麼走?中行這份報告有看點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2-11-30T13:25:48.347485+00:00

11月30日,中國銀行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23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報告》指出,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將由「滯脹」向衰退演變,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大概率在上半年陷入衰退,亞太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長面臨壓力,全球高通脹態勢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但是通脹水平仍將高於疫情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唐婧 北京報導

11月30日,中國銀行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23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將由「滯脹」向衰退演變,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大概率在上半年陷入衰退,亞太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長面臨壓力,全球高通脹態勢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但是通脹水平仍將高於疫情前。美聯儲加息步伐有望放緩,跨境資本將延續回流美國趨勢,但速度和幅度趨於下降,全球股市將維持震盪態勢,大宗商品價格將在高位調整。

關於國內經濟的未來走勢,《報告》預測,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將步入內外需增長動能轉換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或將有所改善。全球增長放緩,但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步伐放慢,有助於減輕中國貨幣政策面臨的外部制約。疫情防控措施或將更加優化,有利於各項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房地產市場逐步修復,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生產和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疊加2022年低基數,中國宏觀經濟各項指標將較上年有所回升。

但回升的幅度取決於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優化以及國內市場需求和信心的修復程度。根據多種因素變化的不確定性進行悲觀、基準、樂觀三種情景預測,預計2023年GDP分別增長3.6%、5.3%、6.6%左右。

《報告》還對2023年中國金融市場的運行狀況進行了展望。從經濟基本面看,疫情影響減弱、經濟持續恢復、市場信心回升等因素將有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從政策面看,由於經濟復甦基礎尚不牢固,預計人民銀行將靈活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各類借貸便利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維持穩健略寬的流動性環境。整體來看,預計2023年新增信貸投放將繼續穩步增長,企業融資成本總體仍保持在較低水平,資本市場保持震盪態勢,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

融資環境將維持穩中偏寬 貨幣政策寬鬆基調不變

《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金融市場主要金融指標有望維持穩定,切實滿足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展望2023年,預計融資環境將維持穩中偏寬。

一是貨幣社融增速將維持中高速增長。考慮到穩增長仍是短期內經濟工作的重心,預計2023年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略偏寬鬆的融資環境,新增社融、信貸等規模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預計2023年M2、社融增速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二是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將繼續增大。普惠小微、綠色等領域信貸增速有望維持在15%以上。另外,2022年以來陸續推出的各類再貸款工具,如養老專項再貸款、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的牽引作用將持續顯現,養老、教育、衛生、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有望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持。

三是房地產信貸增速出現明顯反彈概率不大。在房地產市場運行邏輯發生深刻變化背景下,短期內行業企穩仍然存在較大難度,房地產貸款增速出現明顯反彈的可能性較低。

關於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報告》認為,2023年中國的市場利率有望保持較低水平,企業融資成本繼續維持低位。2023年經濟復甦基礎並不穩固,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鬆態勢,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保持較低區間。

一是政策利率保持較低水平。即使經濟有所反彈,但仍需政策利率保持較低水平支持經濟復甦,預計7天逆回購、MLF等政策利率還將保持低位,不排除進一步小幅下調可能性。

二是貨幣市場利率底部趨穩。經濟復甦將帶動企業融資需求回暖,從而推動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企穩。但在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下市場利率仍將保持較低水平。

三是貸款利率低位運行。企業融資需求回暖將推動貸款利率有所回升,2023年貸款利率或將不會延續2022年快速下行的趨勢,但可能仍將在低位運行。

匯市不利因素趨於緩解 人民幣具備逐步企穩的基礎

至於市場密切關注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報告》指出,人民幣具備回調潛力,將於波動中逐步回升。展望2023年,匯市面臨的不利因素趨於緩解,人民幣具備逐步企穩的基礎。

一是市場對美聯儲政策預期開始轉向。雖然美聯儲仍將加息以完成抗通脹任務,但隨著美國通脹出現降溫跡象(10月CPI同比增長降至7.7%),美聯儲緊縮步伐或將放緩,由此對人民幣造成的貶值壓力將邊際減小。2022年11月,主要非美貨幣均現對美元小幅升值態勢,人民幣匯率也出現反彈回升跡象。

二是國內經濟基本面復甦將是匯率走強的關鍵支撐。2022年10月,國常會部署了持續落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將推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11月疫情防控優化等政策出台,也有利於引導國內市場需求和信心修復。一系列利好政策將支持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健復甦。

此外,受歐美國家持續高通脹等因素影響,2023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據IMF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7%。經濟「內升外降」格局將支撐人民幣匯率穩步回升。

三是資本市場跨境資金將有序回流。2022年11月,人民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進一步便利了境外機構對中國債券市場投資,有利於增強人民幣資產的境外資金吸引力,引導短期跨境資金流入。

債券收益率將維持低位運行 密切關注信用風險

關於債券市場的未來走向,《報告》預測,2023年我國債券發行總量有望維持平穩,收益率將維持低位運行。展望2023年,預計債券市場運行將呈如下特徵:

一是債券發行總量將保持穩定,發行結構將有所轉變。政府債券仍將進一步發揮支撐社融、帶動有效投資的作用,預計利率債發行量或將繼續增加。在實體經濟穩健復甦帶動下,企業債、公司債發行規模有望增加。

二是債券收益率將維持低位運行。從經濟基本面看,伴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疫情態勢有望緩解,經濟有望維持復甦態勢,或將對債券市場收益率形成一定支撐。從政策面看,在實體經濟預期偏弱影響下,預計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從而帶動債券收益率維持低位運行。

三是仍需密切關注債券市場信用風險。信用債方面,在多項支持房地產企業政策持續發力帶動下,房地產企業流動性壓力有望緩解。但考慮到房地產企業盈利能力尚未明顯改善,潛在信用風險仍然存在,未來需密切關注房地產企業的經營情況。

此外,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仍存,仍需重視中小微企業信用風險。地方政府債方面,隨著地方財政收支壓力增加,預計地方政府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需要警惕隱性債務增量問題。

A股外部擾動因素仍存 但結構性機遇開始顯現

至於股市投資者最關心的A股走勢,《報告》認為,2023年 A股擾動因素仍存,但結構性機遇開始凸現。展望2023年,A股仍然面臨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總的來看,A股仍然存在一些利多因素。

一是機構投資者占比有望提高,為A股帶來中長期資金支持。伴隨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養老理財、養老保險有序推出,有助於增加中長期資金入市。同時,資本市場改革推進將有助於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制度型開放縱深推進也有利於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配置A股市場,延續A股長期投資趨勢。

二是產業升級發展帶動結構性投資機會。預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光伏產業鏈等高景氣製造領域仍將有相對較強的盈利能力;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繼續提升,關鍵技術相關領域仍有較好地發展機遇。

三是貨幣政策寬鬆將確保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有利於支撐A股走強。

利空因素則包括:一是外部因素或將繼續對A股帶來擾動。四季度以來,美聯儲等先後釋放了加息放緩的信號,但在高通脹壓力下,2023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加息幅度與節奏等仍存在不確定性,其帶來的溢出效應將繼續對全球金融市場帶動擾動,繼而加劇A股震盪。二是疫情不確定性仍將對經濟恢復造成拖累。疫情反覆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及風險偏好,繼而增大股市下行壓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