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從1400萬飆升到4億?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是啥原因?

芝芝之文藝 發佈 2022-11-30T14:26:44.783173+00:00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綿延千年,中間的治亂興衰,朝代更迭,誕生了無數的王侯將相,小民就在這些大人物的光輝下如螻蟻一般生存,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其間真實的寫照。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綿延千年,中間的治亂興衰,朝代更迭,誕生了無數的王侯將相,小民就在這些大人物的光輝下如螻蟻一般生存,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其間真實的寫照。

華夏演進數千年,到了清朝時期,到達了封建社會的頂峰。

文化的體裁上臻於完備,皇權的集中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就連人口也遠勝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包括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雄漢盛唐。

歷史有明確記載,開元朝盛世時期我國的人口是五千萬,而歐洲大陸加起來的人口不足唐朝的四分之一。

古代農耕社會,人口就是生產力,人口代表著國家的實力。工業革命之前,人口能上億的國家唯有中國一家而已,那就是大清王朝。

清朝人口增長的原因

清朝人口從明朝末年的1400萬人口,竟然能迅速飆升到康乾盛世時期的4億人口,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

答案多種多樣,幸而歷史已經成為過去,我們可以藉助過往的史料進行一些透徹的解答。人口的增加不外乎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和平的歲月。戰爭是古代社會人口減少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旦刀兵四起,戰火狼煙波及到神州大地,頓時人口會呈下坡式減少。

中國古代有三大亂世,春秋戰國時期,周一代的治世消失,無數百姓成為其陪葬品,儒家創始人孔子說道: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那個美好的時代過去了,我非常懷念它。

在那個美好的時代,人煙輻輳,百姓安居樂業,人口呈現逐漸遞增的態勢。春秋戰國如同一道分水嶺,將兩個時代擱置在兩旁。

直到漢朝建立,戰亂平息之後,人口才開始再次增加。因而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的毀滅相當大,因此孫子說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為之。」

明朝末年各路農民起義,以及清兵入主中原之後,在南方創下多例慘絕人寰的屠殺事件: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明史案。

這些都是導致人口銳減的因素,到了康熙皇帝統治時期,政權趨於穩定,和平代替戰亂,人口自然而然就會增長。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人口會增長到4億呢?難道清朝的統治真的能比得上盛唐嗎?朝代的對比不能僅僅只從從國民的數量衡量,要從多個方面去比對。

清朝之所以在人數上能在歷朝歷代一騎絕塵,將各個朝代甩在末尾,主要原因是因為客觀條件的變化。

明朝時期,來自於美洲大陸的兩樣農作物增加了中華大地的糧食產量,一個是至今仍為北方主要農作物的玉米,另一個就是土豆。

土豆高產,且容易種植,可以滿足大量人口的食用,即使在糧食歉收的年份,土豆依然保持者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玉米生長周期短,在小麥收割之後,農民就會播種玉米種子,玉米下地後,也就三個多月就會產出一波糧食。

不像小麥,還要經過一個冬季的蟄伏,秋天的玉米足以使得一個家庭熬得過嚴寒的冬天。也不想大米,需要足夠的水源,玉米像一個過慣了苦日子的人,善於和乾旱做鬥爭。

其他原因

當然,除卻糧食的方面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重視子嗣綿延的國家,尤其是重男輕女。

在一個現時安穩時代,在一個可以三妻四妾的時代,生育更多的男孩成為越來越多家族的追求,可是男孩女孩並非天定,於是他們只能增加數量,數量越多,出現男孩的概率就會越大。

同時,那個時代沒有外力因素干預生育,百姓們自由自在,因而人口越來越多,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大清也就成為了天朝上國。

在這些主要的因素之外,還要次要的因素,必定是各種力量的同時作用,才推出最終的結果。次要因素之一就是醫療水平的進步。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善於積累的國家,從累積的經驗中抽絲剝繭找出某些共同點。

於是一本本的經典醫學著作出現,《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以及《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還有《千金方》和明李時珍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

牛頓說過一句話:「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清朝就是一個站在巨人肩膀的朝代,百姓的平均壽命延長,死亡率的逐漸遞減,出生率的逐漸遞增,使得清朝一代的人數超越前面的數個朝代。

人口激增的問題

人口的激增也帶來了某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反觀明清的文學作品,有心者會發現許許多多的百姓更加關注商業,人多,財物少,使得更多的人產生了逐利的想法。

正當的手段無法使人獲得足夠的金錢時,各類妖魔鬼怪就會橫行,他們行走在灰色地帶,拋棄了儒家的束縛,甚至觸破了人類的底線,使得社會越來越錯綜複雜。

明朝的奇書《金瓶梅》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商人和官人的結合就這個時代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於是為了方便統治,上位者不得不實行禁錮思想的文字獄。

這種行為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好有一拼,整整幾代人活在那樣的思想氛圍里,祖先辛辛苦苦培育的風骨慢慢地蕩然無存,留下了魯迅先生為之深惡痛絕的國民劣根性。

因此,在近代化的浪潮中,曾經數千年領先世界的中華民族,擁有了一個恥辱的名字:東亞病夫,連遠在東邊的島國都敢到神州大地作祟。

這些事件無不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數的增長一定要和素質的增長齊頭並進,不然兩者之間的失衡會導致整個民族力量的滑坡。

好比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