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防疫關鍵短板,到了必須要正視的時候了

中國新聞週刊 發佈 2022-12-01T06:36:35.546251+00:00

在新冠大流行的第四個冬天,國內正面臨著感染高峰。5月6日,廣東廣州市天河區,黃村街道康城社區為60歲及以上人群開設新冠疫苗接種專場。

在新冠大流行的第四個冬天,國內正面臨著感染高峰。11月27日,國內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四萬例。從11月15日至28日,全國已連續14天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超過兩萬,連續六天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三萬。

5月6日,廣東廣州市天河區,黃村街道康城社區為60歲及以上人群開設新冠疫苗接種專場。圖/人民視覺

11月19日到26日的八天內,全國共公布了七例新冠死亡病例,北京、鄭州、成都、重慶等多地公開了詳細死亡原因,這些死亡病例均為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合併基礎疾病。

11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介紹說,截至11月28日,8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80歲以上人口的76.6%、65.8%。80歲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強免疫接種1445.6萬人,約占80歲以上人口的40.38%,這意味著老年人免疫屏障建立還有不小的短板。

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提出要繼續做好60~79歲,特別是80歲以上人群全程接種和加強免疫工作。《方案》最大一個變化是加強針與上一針之間接種間隔縮短為3個月以上,並且強調,包括國藥中生、北京科興等5款已經上市的滅活疫苗,以及多款重組蛋白疫苗、康希諾吸入式疫苗等,都可用作加強免疫接種。

4月18日,94歲的老人高銛接種新冠疫苗。當日,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街道協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隆福醫院等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開設疫苗接種專場。圖/新華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這種調整是科學、合理的,綜合各方研究表明,對老年人而言,尤其接種滅活疫苗時,以前接種加強針的6個月間隔期太長了,提前三個月接種,可以有更好免疫效果。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在29日的發布會上說,建議沒有禁忌症、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特別是老年人,應當儘快接種新冠疫苗,符合加強接種條件的要儘快加強接種。

致死的「最後一根稻草」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日前發布的新冠死因,11月19日去世的87歲男性老人在入院時有肺部感染、膿毒症傾向,後來發生呼吸衰竭、膿毒性休克;20日去世的88歲男性老人有腦梗死病史6年、長期臥床,後突發心源性猝死;同日,另一位91歲女性老人患阿爾茨海默病數年,入院時神志昏迷,雙側瞳孔散大,持續心肺復甦約40分鐘後無效死亡。

此外,近期公布的其他去世患者死因中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功能不全、Ⅱ型糖尿病等多臟器基礎病。

今年4月上海疫情時,官方也曾詳細公布新冠死因。這些已公布的死亡病例有一些共性:均為80歲以上,病例多為輕型,同時合併急性冠脈綜合徵、糖尿病、高血壓等嚴重基礎病,大多未接種新冠疫苗,且基礎病惡化是直接死因。國內一位知名病毒學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一方面,病例為輕型,說明新冠病毒毒力在減弱;另一方面,一些基礎疾病人群可能因新冠發生各種感染,新冠病毒會成為致其死亡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全球來看,進入2022年以後,新冠並非直接死因的病例越來越多,新冠造成的死亡特徵已與大流行早期不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指出,2022年4月~9月,在美國新冠總體死亡率下降的同時,「新冠促成死亡」的病例占比卻在增加,尤其在65歲以上人群中表現最為突出,從2020年時期的9%增至23%,這種情況更多發生在醫院之外的養老院或長期護理機構。

這種變化發生在奧密克戎取代德爾塔成為全球主導毒株之際。奧密克戎肆虐全球一年的過程中,已有多項真實世界數據顯示,雖然奧密克戎傳播力是德爾塔的數倍,逃逸性更強,但其致病性要弱很多。香港第五波疫情中,大多數感染都是突破性感染,超過99%的BA.2感染者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疫情傳播最高峰時,全港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患者也不超過300人。美國2022年4月~9月CDC的數據也顯示,年輕人因感染奧密克戎而死亡的風險極低,相反,死亡病例中40%是85歲以上老人。

實際上,無論致病性還是致死率,都是相對概念。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感染浪潮中,年輕人和老年人在死亡風險上有著巨大差異。

前述病毒學家分析說,根據全球大數據統計,總體來講,新冠病毒毒力越來越弱將是一個總趨勢,但同時傳播力越來越強,會造成很大感染面。相較而言,18歲至59歲人群較易感,但不易發展為重症,老年人和有基礎病人群容易成為重症患者。

香港由奧密克戎 BA.2引發的第五波疫情中,從1月6日的每日新冠零死亡到高峰期日均死亡達200多人,只用了3個月。

香港官方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新冠確診人數超百萬之時,香港第五波疫情共死亡6749人,96%為60歲以上人群,死者年齡中位數是86歲。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更是死亡「重災區」,占死亡總數的70.8%,住院總數的51.4%。而且,所有死亡病例中,約88.3%沒有接種兩針新冠疫苗。

在前述病毒學家看來,面對如今的新冠病毒,要重點關注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這樣的高危人群,加強高危人群疫苗接種。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金冬雁、張柏軒和陳志平在《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有哪些教訓?》一文中指出,香港第五波疫情超高死亡率部分歸因於「疫情中大批未接種疫苗、未完全接種或疫苗接種效果不佳的老人」。他們發現,8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者的死亡率遠超過其他人群,即使在同年齡組內比較,與接種了兩針或三針疫苗的老人相比,未接種者的死亡率高出了5.6倍。

同樣在2022年初遭遇了奧密克戎的侵襲,新加坡在2022年1月~3月的感染曲線與香港類似,截至3月23日的確診病例總數也達到了100萬左右,但死亡只有1200人,僅為香港死亡人數的17.8%,70歲以上人群病死率約為香港的十分之一。差異關鍵就在於疫苗對老年人起了作用。

2022年2月時,新加坡60歲~69歲、70歲~79歲和80歲以上老年人中,接種兩劑mRNA疫苗或三劑滅活疫苗人口比例分別為97%、96%和94%。同期,香港老年人兩劑疫苗覆蓋率在70~79 歲人群中僅達到46%,8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兩劑比例只有18%,接種加強針的只有2%。

3月初,香港特區政府首席抗疫顧問袁國勇教授表示,疫情浪潮中,老年人「付出了非常高的代價」。在香港與新加坡的比較中,很重要一點,即不能孤立去看新冠死亡率和重症率等指標。

根據世衛組織報告,自年初奧密克戎逐漸成為全球主導毒株以來,總體死亡率、重症率在快速下降,剛過去的11月14日~20日這周,全球每周新增病例數減少了5%,新增死亡人數減少13%。但具體到不同地區,問題遠比數字更複雜。

前述病毒學家分析說,建立群體免疫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然感染,一種是接種疫苗。西方一些國家已通過兩種方式結合建立起免疫屏障。國內過去三年,基於早期對病毒的遏制、圍堵及「動態清零」政策的實施,自然感染較少,因而,需要通過接種疫苗建立屏障。

近期,也有觀點將新加坡新冠死亡率作為中國防疫政策調整的參考,多位專家指出,這種比較缺乏實際意義。

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新加坡在最新一波奧密克戎亞型XBB的傳播中,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079%,比流感0.1%的病死率還低,這是因為新加坡總體人口、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非常高,中國接種率還遠達不到這個水平。

一位長期監測新冠疫情趨勢的數據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近日多地開始公布詳細新冠病例死因,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是在提醒和警示公眾。死亡病例數非常少,可能給大家造成錯覺,認為新冠不會死亡,這是不科學的。

「我們需要清楚,如果不接種疫苗,新冠可能給有基礎病的高齡老年人帶來死亡,這也是督促老年人應接盡接的一種方式。」該專家說。多位專家指出,新冠疫情暴發三年以後,人們必須要學會科學、理性認知新冠死亡。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11月28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說,現在社會上有兩種傾向,一種是過度恐懼,一種有所輕視,這兩種傾向都不可取。不要對奧密克戎過度恐懼,現在整個奧密克戎有600多個亞分支,致病率整體都在減弱,在全球沒有見到增強。也不能輕視,一些有腎病或糖尿病併發症、癌症晚期、有基礎病的患者,好多沒有打過疫苗,特別是沒有打過加強針,對他們還是會導致一定比例的重症,要引起重視。

「免疫窪地」之困

自香港第五波疫情以來,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專家曾多次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要吸取香港的教訓,進一步加強老年人疫苗接種。但數據顯示,4月以來,中國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一直處於平台期,上漲緩慢。截至11月28日,國內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率達到了86.42%,其中共有1.815億人已完成加強針的接種;8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種率為65.8%。《金融時報》統計發現,目前,中國80歲以上老年人加強針的接種率在東亞國家中墊底,韓國、日本的這一數字都到達了80%以上。

2021年9月6日,2021服貿會北京首鋼園展區,參觀者關注新冠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攝影/中新 賈天勇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在11月12日舉辦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坦言:「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總數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8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種率確實不是很高。」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11月22日表示,近期北京發現的2例重症感染者均未接種加強針,60歲及以上感染者全程和加強免疫接種率均偏低,80歲及以上感染者加強免疫接種率不足30%。

在疫情形勢複雜嚴峻的北京,北京地壇醫院11月20日通報的數據顯示:目前在院新冠感染者共608例,6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接近一半,達到268例,其中,80歲至90歲老年患者68例,90歲以上老年患者22例。

從全國來看,截至11月27日,共3萬多確診病例,其中重症100多例。常繼樂指出,現在提高老年人全程接種率和加強針「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緊迫」。

實際上,為了推動老年人疫苗接種,官方採取了多種措施。今年以來,北京成立老年人疫苗專班,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去未接種老人家中進行科普,消除他們的顧慮。同時,針對60歲以上老人年紀大、出行不便的情況,多區開通疫苗接種「愛心車」接送服務,讓老人接種疫苗更加便捷。廣東、上海等多地打通老年人疫苗接種「最後一百米」,採用「固定接種點+家門口接種點+登門服務」模式,在原有社區衛生中心固定接種點基礎上,增設多處臨時接種點、移動接種車,並定期組織「登門送苗」服務,上門接種。

記者還了解到,北京目前從上到下逐級在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將指標分配到社區,社區必須完成硬性指標考核,「為了發動老年人打疫苗,社區想了各種舉措,比如發禮品,發錢。」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美國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中國的老年人群體已經形成了很大的「免疫窪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必須要儘快解決的問題。無論是歐美等國還是新加坡,最終決定防疫政策放寬的依據,都建立在老年人接種率足夠高的基礎上。目前,中國把「最需要保護的老年人保護起來」的屏障還在建立過程中。

陸蒙吉介紹說,德國疾控部門2020年12月曾要求,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同時其他年齡組人群接種率達到80%以上,「這相當於一個群體免疫的門檻,很多老人有各種疾病,包括急性病症,或身體狀態極為虛弱等,所以接種率不可能達到100%。」

在歐洲各國,很多人經歷BA.1/BA.2這一波疫情時通過感染獲得自然免疫,因此,BA.5傳播時,對醫療系統衝擊有限。「這一切有個大前提,就是人群免疫接種率要足夠高,尤其是脆弱的老年人群體。」陸蒙吉說。

推廣疫苗接種上,德國也有過艱難平台期,從2021年9月往後數月,疫苗完全接種率一直滯留在60%上下,但到2022年,BA.2毒株初進德國時,完全接種率已提升至73%。

從歐洲多國感染曲線來看,在先後遭遇奧密克戎不同亞型時,感染峰值越來越低。以德國為例,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在2022年1月~4月,以BA.2毒株為主的第一波奧密克戎疫情大規模出現時,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峰值接近30萬例,而在夏季和10月這兩波疫情中,峰值降到10萬以下。新加坡曲線與之類似,今年以來三波疫情中,主導毒株從BA.1,BA.5再到XBB,每次峰值都更低,重症、死亡也在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接種目的不在於防止感染,而是儘量減少重症和死亡。新加坡2022年年初,第一輪奧密克戎疫情的數據可以證明這點。新加坡衛生部數據顯示,70歲以上接種一針加強針的感染者中,從疫情之初的1月到高峰時的3月,該人群中需要「在ICU中插管吸氧或症狀嚴重」的比例一直相對穩定。相較而言,對70歲以上尚未打完兩針的老年人而言,ICU比例波動劇烈,峰谷差可達到17倍以上。「加強老年人疫苗接種是整個社會防控措施優化的重要前提。」陸蒙吉說。

在他看來,中國內地現在的情況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老年人的接種率不足;另一方面,國內或將面臨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更大規模疫情。對維持低感染率、死亡率的中國而言,面對這樣的疫情形勢,尚屬首次。

陸蒙吉指出,如果現在我們不做好準備,未來很可能會發生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那樣的醫療擠兌,在醫療資源不足的二三線城市,後果可能更嚴重,對大量老年人造成傷害,醫療系統崩潰也會讓很多非新冠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帶來次生災害,這些都會讓死亡率在短期內激增。「以中國的人口基礎來看,這種情況是不可承受的。」他說。

前述病毒學家警告,中國80歲以上老年人約有3500萬,有至少一半沒有打加強針。「新冠對於這一部分人群致死率還是很高的,如果這一部分人群被感染,即便死亡率1%,也會造成十幾萬人的死亡。」

「我們現在必須要想清楚,中國當下正處於怎樣的防疫階段,下一步調整的目標和重點是什麼,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解了之,應該尊重科學和數據,為了應對未來大規模疫情的暴發,應該做好哪些準備。」陸蒙吉說。

如何度過艱難時刻?

「中國正處於新冠疫情以來最艱難的時期。」陸蒙吉說。

如何度過這一關鍵時期?陸蒙吉建議,首要一點是繼續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尤其必須要重視加強針的接種。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衛學院今年7月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香港第五波疫情中感染近100萬名患者的疫苗有效性,結果發現,接種三針滅活疫苗後,其保護效果能達到95%以上。因此,研究建議,對於老年人來說,需要接種加強針,尤其滅活疫苗要接種三針,才能獲得高水平的保護。

新加坡在加強針的接種上,走得更遠。2022年4月22日,所有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住在養老院或60~79歲有重病風險的醫療弱勢群體,被建議接種第二針加強針。與此同時,新加坡衛生部更改了「完全接種(兩針mRNA或三針滅活)」的概念,在新的界定中,「最低保護」的疫苗接種,是指接種三針mRNA/重組蛋白Novavax疫苗或四針滅活疫苗。在此之上,老年人或有基礎病等高危人群被建議再接種一劑加強針,也就是說,在新加坡,很多老人可能已接種了五針滅活疫苗。

截至2022年11月15日,新加坡80歲以上老年中完成「最低保護」的接種率已達90%,這部分高危人群病死率已經降至0.51%,是流感病死率的一半。全部人口的「最低保護」率也有81%,接種了第四針mRNA/Novavax疫苗或第五針滅活疫苗加強針的人口占比達到67%。另外,新加坡、香港等地近日都開始為老年人接種針對奧密克戎變體的二價疫苗。

前述病毒學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來說,如果之前打的是兩針滅活苗,至少要接種第三針,如果之前打的是三針重組蛋白疫苗,應該要接種第四針,儘可能異源接種,高危人群優先。而且,要接種針對最新毒株的疫苗。

他還建議,監管部門對於只是更換了毒株的新冠疫苗,沒必要再要求做臨床試驗,可以加快批簽發,「這方面可參考每年上市的流感疫苗,依據對南北半球流行株的監測結果,只是換了毒株的情況下,可不要求再做臨床試驗」。另外,國家要繼續加快mRNA疫苗和針對奧密克戎毒株疫苗的研發和批准。

國產的新冠mRNA疫苗,由沃森生物研發,今年9月已獲得印尼藥監督局緊急使用授權,但國內目前沒有批准上市。


11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進博會上,輝瑞公司展出的新冠治療藥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圖/人民視覺

2021年12月9日,北京,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展示其領銜研發的抗新冠病毒特效藥。圖/人民視覺

北京多家醫院離退休辦公室2021年12月發起一項面向北京市衛生系統七家醫院60歲以上離退休職工的調查。調查顯示,國家推動新冠疫苗接種滿一年後,即便在對疫苗有效性最應有認知的衛生系統,60歲以上老年人完全接種率只有38.7%,加強針接種率是23.3%,80歲以上高齡老人完全接種率、加強針接種率分別為18.5%、10.8%。60歲~79歲和80歲以上老年人未接種新冠疫苗首要原因分別是有接種禁忌和很少出門,感染可能性小。

陳希提出,很多老年人的疫苗猶豫來自於對副作用的顧慮,接下來,應進一步澄清接種指南中對禁忌症的模糊陳述,優先給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接種,完善免疫接種後不良事件監測系統,定期發布數據,減少公眾疑慮,並由政府適度提供疫苗接種意外賠償。「我們對老年人及其家人的調查發現,在對疫苗猶豫的人群中,51% 的人會在政府提供額外補貼保險後提高接種疫苗意願。」北京市銀保監局財險處今年5月已指導轄內財險公司推出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預防接種醫療意外保險方案,單項責任保額最高達每人50萬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疾控原主任高福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首先,還是要由專業人士、科學家把科普做好,與公眾充分溝通,提高公眾認知很重要。第二,小手拉大手,可以借鑑全民愛國衛生運動中的一些做法,讓家裡孫子孫女動員爺爺奶奶打疫苗。再者,依靠機制體制優勢,從單位層面做些動員。

11月29日下發的《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提到,要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對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專項安排,對工作中的「堵點」及時溝通,進一步落實養老院、干休所等重點場所,以及人數較多的集會、大型活動、團體旅遊等重點活動的老年人接種工作。同時,要優化預防接種服務,各地要延續前期行之有效的各項便民措施,逐級開展接種禁忌判定的培訓,指導醫務人員科學判定接種禁忌,做好老年人接種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處置。

陳希建議,可以採取新加坡的辦法,通過限制未接種疫苗者進入公共場所進行「反向激勵」,在香港也實行過類似的「疫苗護照」。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余宏傑團隊今年5月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疫情進行了一次模擬,研究發現,在不採取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公衛干預措施前提下,如果以2022年3月中國的人群疫苗接種水平(60歲以上老年人中80.3%完成兩針接種)為基準,6個月後,奧密克戎會引起國內「疫情海嘯」,高峰期對ICU需求量將升至現有床位數的15.6倍,預計造成約160萬例死亡,60歲以上老年人受疫情影響最重。

余宏傑團隊還寫道,如果協同使用「推動疫苗接種、提升抗病毒療法的可及性、採取更嚴格的非藥物公衛干預措施」這三種手段,將避免醫療擠兌,使新冠死亡數降至流感水平。這過程中,尤為關鍵的兩點,一是促進60歲以上老年人群應接盡接加強針,死亡人數能降低60.8%;二是廣泛使用新冠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

這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款新冠口服特效藥之一,由輝瑞研發,今年2月由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上市,定價為2300元/盒,目前正在多家新冠定點醫院和部分養老機構中使用,並且已被列入第九版診療方案中。另一款則是數天前被外賣平台下架的阿茲夫定片,作為國內獲批的首款國產新冠口服小分子藥物,該藥物被規定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前述病毒學家認為,國內對於一些離應用很近的新冠防治藥物,要加快審批。金冬雁也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香港第五波疫情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要及時給高危患者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研究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在確診後口服抗病毒藥,死亡率可以下降76%。

金冬雁說,有序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做好抗病毒藥物儲備、完善分級診療方案,是應對未來大規模疫情的「三板斧」,「二十條優化政策為此做了鋪墊。」

陸蒙吉建議,各城市現在應立刻調查疫苗接種率,提高分級診療管理能力、醫療資源儲備和必要的藥物儲備,並且,這些信息還要對社會公開,每個市民都要知道所在城市目前為了應對大規模疫情暴發準備了多少資源?這些儲備夠用多久?夠多少人用?「對每一項都要設立詳細的標準,根據當地人口免疫水平、人口結構來進行測算。」在他看來,這些標準,也可以作為城市未來調整管控措施的閥門,不搞一刀切。

記者:霍思伊 杜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