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熱門網紅書店,門外遊客過門裡文青坐,有人見市井有人見人生

今太白 發佈 2022-12-01T10:21:44.938971+00:00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這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進其著作《漢書》中的話,也是他對西漢蜀郡守、公學始祖文翁,在成都大力興學的高度評價。兩千多年以來,作為巴蜀文化的發源地,成都不僅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且形成了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養成了推崇藏書、讀書的社會風氣。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這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進其著作《漢書》中的話,也是他對西漢蜀郡守、公學始祖文翁,在成都大力興學的高度評價。

兩千多年以來,作為巴蜀文化的發源地,成都不僅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且形成了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養成了推崇藏書、讀書的社會風氣。這是文明的化育,也是文化的賡續。

據統計,目前,成都書店數量居全國第二,博物館數量位列全國第一,這是一組足以讓2100萬成都人為之驕傲的「文化數據」。

而在我看來,一方獨立且富於人文氣息的著名書店,在很大程度上往往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內在文化氣韻。成都「見山書局」,即可稱為重要代表之一。

古人云:「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有仁德者喜愛開門見山。」 書卷在手,開門見山。我想,「見山書局」的名稱,大概來源

見山書局,坐落於成都最著名的旅遊景區之內,每天一開門就面對寬窄巷子的洶湧人潮,而另一方面,書店又背靠文人墨客、學者、藝術家時常相聚的見山書院,真可謂「冰火兩重天」。

由此可見,見山書局,雖開門不見山,但在成都,確實是大隱於市的一方書香天地。在這裡,門裡門外,恬靜與喧囂,也確是全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站在門外,望向那副寫有「見山書局」的黑底金字牌匾,感受到的是一股古拙厚重的書卷氣息,似乎散發出古代書院的濃郁文氣,讓人想要走進去一探究竟。

書局面積並不大,粗略估算只有四五十平方米。走進書店,環顧四周略顯古樸雅致的裝飾風格,如同穿越到了上世紀某位大知識分子的書房之中,讓人陶醉於書香,也倍感親切。

那一排排木質的書架上,十分齊整地擺滿了各類書籍,人文社會類書籍所占比重較大。但要說它最大的特色,當然是展銷著大量川籍作家的作品,以及老成都生活題材的書籍。

此外,在錯落有致的書籍陳列展台中,還有許多或雅致精美、或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諸如文人墨客喜歡的青石印章、筆墨紙硯,以大熊貓為主題的周邊產品等,極富地域文化氣息。

就是這麼一家看似普通的書店,卻不知在何時,一下子就成了文藝青年的心頭好,搖身一變成為成都旅遊的熱門網紅打卡地之一,進而成為成都名氣最大的獨立書店。

從全國各地前來寬窄巷子遊玩的青年旅客,大多都會到見山書局打卡,有許多文藝青年甚至專門從外地前來參觀。

我想,不管這些遊客是不是衝著讀書或買書而來,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一方獨立書店擁有了大量客流,就擁有了關注量,總比無人問津的冷冷清清要好得多吧!

都說成都巴適、成都安逸,在過去,老成都人,用一杯茶、一本書、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慢生活,曾在大大小小的茶樓中每天上演,如今也在見山書局裡持續留影。

書中能見山見水,見大千世界,也能見古今中外,見世道人心。看著眼前或進或出、或站或坐的讀書人群,讓人不禁想起李白眼中「九天開出一成都,千戶萬戶入畫圖」的成都印象。

是啊,想來人生一世,是為物質奔波,也是為得一方精神天地,安養靈魂。在成都,正是這藏於老街石巷深處的書香,讓匆匆而來的遊客放慢了腳步,讓靈魂跟了上來。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讀書之貴,在明志知理,在修身養性。書中有山水,可以棲身;書中有草木,可以怡情。有書,則不輸;有書,則不俗。

在見山書局,看見成都,也看見市井;看見文脈,也看見人生。小小的書局,已然變成一座裝滿知識的庫房,一座體味成都的樂園,一座傳承文化的寶庫。

@今太白,城鄉市鎮尋文脈,山川湖海暢襟懷!@今太白,執文化史筆,話神州大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