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作為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存在了一千多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科舉考試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及第,能夠考上狀元那真是三生有幸,前途也往往是非常遠大的。
劉春霖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名狀元,他考上狀元的第二年後科舉制度就被廢除了。劉春霖家道貧寒,世代為農,他的父親先後在濟南、保定府衙當差。母親也在知府家中做女僕。劉春霖很小的時跟著父母在濟南生活,由於過於貧窮,6歲時就被送回老家,由哥嫂扶養,8歲時劉春霖開始進入私塾讀書,連續攻讀十餘年,學業長進很快,光緒30年(1904年),劉春霖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被派到日本法政大學留學,也是同一年清朝廢除了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因此劉春霖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學成回國後,歷任資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高等學堂提調和保定北洋女子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1914年至1924,劉春霖歷任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和曹錕等總統府內史(相當秘書長),還兼任中央農事試驗場和直隸高等學堂學監等職,地位非常顯赫。劉春霖在大總統府和直隸省任職期間,經歷了我國軍閥混戰、內部爭鬥的腐敗局面,憂國憂民的他把自己在總統府任職比作「執戟郎官」。1928年劉春霖隱退。
七七事變爆發以後,劉春霖的同年進士漢奸邀請劉春霖出任北京市市長被拒絕,於是日偽惱羞成怒,就派人抄了劉春霖的家,把他家人都抓走,財務沒收,後來劉春霖花重金又請人說情才把家人救回,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劉春霖從此閉門謝客,在家以詩書自慰。劉春霖資助本地建設小學一所,還非常體察民間疾苦,對於受災的地方有著不少幫助。
話說劉春霖考上狀元還有一段趣事,當初慈禧七十大壽,心志高興翻閱科舉試卷,看到狀元的試卷非常滿意,但是一看落款寫著廣東人朱汝珍不禁勃然大怒。因為慈禧一見到「珍」字就想起了珍妃,珍妃曾支持光緒皇帝改良,使慈禧太后十分不悅,後來慈禧把珍妃推到井中溺死。而朱汝珍是廣東人,太平天國洪秀全,維新派康有為、梁啓超,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這些清朝的亂臣賊子全都出自廣東,於是慈禧就把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翻開劉春霖的試卷之後,看到試卷字跡清秀非常高興,又看到「春霖」二字,當時京畿地區大旱急盼一場甘露。劉春霖是肅寧人,京畿地位重要,肅寧象徵肅靜安寧,對於搖搖欲墜的大清是吉祥之兆,就把劉春霖立為狀元了。
劉春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考狀元時的殿試試卷,猶如印刷體,其在詩書畫上都有非常高的造詣,尤其是他的小楷筆力清秀剛勁,在書法界有學小楷要學劉春霖的說法。劉春霖的小楷廣為流傳,出版過《蘭亭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等多部小楷字貼,他的名字已經載入大型辭書《中國書法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