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多國武裝干涉利比亞

歷史就是這麼回事兒 發佈 2022-12-01T12:44:16.441083+00:00

目的是阻止利比亞政府軍在2011年利比亞起義中對反對派的軍事打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調說,制裁利比亞是國際社會首次適用「保護平民責任」原則,即出兵保護的對象是平民而不是國家。

2011年多國武裝干涉利比亞,是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為首的北約阿拉伯聯盟國家軍事部隊為執行由2011年3月17日安理會以10票支持5票棄權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所設立的利比亞禁飛區而實施的軍事行動。目的是阻止利比亞政府軍在2011年利比亞起義中對反對派的軍事打擊。這是安理會對卡扎菲政權武力鎮壓示威民眾實施的第二輪制裁。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調說,制裁利比亞是國際社會首次適用「保護平民責任」原則,即出兵保護的對象是平民而不是國家。潘基文曾於19日表示,不排除投入地面部隊的可能性。

自2011年3月至10月期間,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總計出動軍機超過26,000架次,摧毀超過5900個軍事目標。軍事行動隨著卡扎菲獨裁政權覆滅,臨時政府成立後結束。

過程

2011年3月19日21時,法國、英國和美國軍隊展開了第一輪進攻,空襲並使用飛彈襲擊利比亞的軍事目標。第一輪攻擊包括有112枚戰斧巡航飛彈對利比亞政府軍海岸線的防空部隊的攻擊 。五角大樓稱,這只是防止利比亞摧毀聯合國利比亞禁飛區多個步驟的第一步。

3月20日凌晨2時33分左右,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爆發出激烈的防空炮火。三架B-2幽靈式戰略轟炸機在利比亞的機場上丟下了40枚炸彈。同一時間,美軍戰鬥機開始在利比亞境內搜索軍事目標予以攻擊,沒有一架戰機在任務中損失。

3月22日,一架美國空軍F-15鷹式戰鬥機雙座戰鬥機從義大利西西里的錫戈內拉海軍航空基地起飛時因為機械故障墬落於利比亞,兩位飛行員緊急跳傘成功獲救,送往美軍基地觀察治療中。

3月31日,美國將軍事行動指揮權移交北約,退出利比亞戰事,奧德賽黎明行動自此結束;而北約則透過聯合保護者行動,維持利比亞禁飛區,並支援反卡扎菲民兵。

後續影響

有學者認為此行動是促使北韓持續進行核計劃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如果利比亞沒有放棄核武器,那麼美國等列強便不會如此猖狂。 因此更加堅信當初拒絕利比亞的模式是正確的,並持續進行核計劃。

卡扎菲未垮台前,從利比亞經地中海北上歐洲的偷渡活動遭利比亞政府有效壓制,例如2009年全年義大利只截獲7300名偷渡者。卡扎菲在2011年3月曾經提出警告,表示一個統一和穩定的利比亞對於抑制地中海的偷渡活動事關重要。自從北約協助叛軍推翻卡扎菲政權後,利比亞政局陷入長期動盪,對偷渡活動中門大開,吸引偷渡集團在利比亞再度活躍,招攬大量偷渡者從利比亞乘船北上歐洲,掀起歐洲移民危機,有評論認為是歐洲國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和「咎由自取」。

英國獨立黨領導人奈傑爾·法拉奇批評首相卡梅倫在2011年參與推翻卡扎菲政權,是導致此後歐洲難民危機的一個直接原因。

代號

  • 北約:聯合保護者行動(Operation Unified Protector) 美國:奧德賽黎明行動(Operation Odyssey Dawn) 英國:伊拉米行動(Operation Ellamy) 加拿大:MOBILE行動 法國:信風行動(Opération Harmattan)

美國

4月2日,反戰委員會、Emergency的利比亞專門委員會、軍眷站出來、學生民主會、雙城和平運動、退伍軍人追求和平及婦女反對軍事瘋狂等組織在明尼阿波利斯再次發起反戰抗議,示威者高喊反戰口號,並舉起寫有「美國把手從利比亞拿開!」、「取消戰爭,而不是取消人們的住房」、「對美國針對利比亞的戰爭說不」等口號的標牌。組織者在發表的聲明稱:「美國在發動伊拉克戰爭8年後又在中東針對利比亞發起了一場新的戰爭。這不是什麼『人道主義干預』,這就是一場為了控制該地區石油資源而發動的戰爭」。反戰委員會的梅雷迪斯·阿比對抗議者稱:「歐巴馬無權為利比亞人民決定誰是他們的領導人或如何處置他們的石油。這些問題應該只能由利比亞人民來回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