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賦能全域旅遊 奏響文旅融合新樂章

西昌發佈 發佈 2022-12-01T12:45:17.982615+00:00

近年來,西昌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文旅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首位產業」發展戰略,探索出「景城一體、度假引領」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西昌模式」,形成了「上有古城、下有邛海」的文旅新格局,奏響了全域旅遊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

近年來,西昌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文旅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首位產業」發展戰略,探索出「景城一體、度假引領」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西昌模式」,形成了「上有古城、下有邛海」的文旅新格局,奏響了全域旅遊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



立足資源稟賦

全域旅遊「破繭成蝶」


西昌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擁有全球唯一奴隸社會博物館、全球最大飛播林區、全國最大城市濕地。國土面積28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5萬。全年日照300多天,年均氣溫18℃,四季如春,空氣品質穩居四川省前三甲。



近年來,西昌市堅持頂層統籌創新,明確提出「全域旅遊、首位產業」發展戰略,不斷強化領導機制、管理體制、政策配套、資金保障等方面支持,為全域旅遊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在全域旅遊發展進程中,西昌市先後發起五輪攻堅:


2009年起,歷時八年投入50億元建成中國最大城市濕地,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2012年借力涼山州成立60周年,投入20億元實施旅遊項目12個,成功進入中國旅遊城市榜20強。

2015年借力舉辦四川省國際文化旅遊節,投入10億元建成特色小鎮5個,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2018年借力天府旅遊名縣建設,投入21億元實施全域旅遊項目33個,2019年成功創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2020年成功創建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以來,借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結合天府旅遊名縣提升建設,啟動實施建昌古城保護更新、川興高山堡、西昌建川電影博物館聚落、大石板二期工程等文旅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如今,西昌市現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4A景區3個、3A景區9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1個、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國家濕地旅遊示範基地1個、鄉村旅遊景點18個。2019年,接待遊客228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68億元;以旅遊為主的服務業占GDP比重50%,成為國民經濟首位支柱。2021年,受疫情影響,全市接待遊客197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40億元,保持了較為強勁的復甦態勢。


生態立魂

文旅聯姻「百花齊放」


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既需要物質層面生活消費品的有效供給,也離不開內容豐富、數量充足、品質優良的文化和旅遊產品的提供。


從2006年「一辦三創」開始,西昌陸續投入80億元統籌推進邛海「一帶三河七湖八濕地」河湖公園建設、瀘山生態植被恢復、東西海三河六岸生態治理、邛海西岸整體提升等工程,逐步構建起西昌高品位旅遊生態,讓西昌的一方淨土、一海碧水、一座瀘山永續發展傳承。



西昌市以「文化興市、產業強市」為切入點,以文旅融合引領全域旅遊發展,用活古資源、做美水環境、厚植文內涵,推動跨界融合發展,形成產業相融互動、多種業態競相發展新格局。


文化旅遊方面:

形成火把狂歡節、國際冬季戲劇節、春晚秋晚分會場、邛海國際詩歌周、冬季音樂節、邛海開海節、《彝紅》音樂劇、《阿惹妞》實景演藝等文旅活動和節慶品牌。

康養旅遊方面:

建成陽光康養中心、邛海國際康養公寓、觀海灣閬悅苑等9個康養度假基地。

鄉村旅遊方面:

建成茅坡櫻紅、中澤油橄欖莊園、陶瑞生態農莊等「鄉村十八景」。探索推廣大石板村「古村落+新民宿」的先進經驗,形成鄉村旅遊開發新模式,打造安哈彝寨等一批特色村寨。

體育旅遊方面:

每年舉辦邛海濕地國際馬拉松賽、國際帆船賽、全國自行車賽、全國輪滑賽等大型賽事15場。

民宿旅遊方面:

邛海周邊民俗客棧雨後春筍般湧現,全市民宿客棧達到600餘家,成為度假旅遊生力軍。

研學旅遊方面:

與清華大學、國家行政學院、首都醫科大等十餘家院校機構合作,建立「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研學旅遊基地。



如今,34平方公里最美高原濕地,成為全國最大城市濕地、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西部地區生態文明示範市。全市林草覆蓋率達60.06%,邛海流域上游東西河飛播林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稱為「人類改善自然典範」。10.65公里沿河景觀帶,18個幸福美麗新村、22個彝家新村新寨,33條生態文明示範街、24個生態文明示範村,是西昌市生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最有力證明。而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就是對西昌生態文明生動實踐最好嘉獎。


與此同時,西昌市統籌推進公共服務支撐,久久為功打造旅遊服務網。



市財政補貼旅遊航線2億元,開通旅遊航線達到38條,列全國同類機場第一,建成236公里旅遊幹線公路、80公里城市綠道、38公里環湖綠道,開通直達全市旅遊景區旅遊公交專線14條,實現城鄉旅遊公交全覆蓋,高速、高鐵、航空、旅遊專線等「一航一鐵三縱一橫」立體交通網絡,構建起「快進慢游」旅遊交通網絡。


大力提升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大型旅遊集散中心及遊客服務中心31個、公路服務區6個、自駕營地5個、生態停車場20個、旅遊廁所132個,安裝全域全景圖40套、標識標牌7000餘塊。創新「智能化+人性化」廁所革命模式,景區廁所實現「景廁合一」,成為全省廁所革命樣板。


陸續投入2000萬元建成全域旅遊監測指揮平台、大數據中心,建成智慧旅遊服務系統,實現省州市互聯互通,完善智能導遊、電子講解、實時信息、在線預訂、網上支付等功能,實現「一部手機游西昌」。


創新模式

文旅融合「好戲連台」


按照「規劃一批、建設一批、提質一批」的要求,西昌市積極推廣大石板村「古村落+新民宿」先進經驗,豐富鄉村業態,逐步探索「民宿+康養+旅遊」新模式,全面推進陽光康養旅遊業快速發展。在文旅產業的拉動下,全市鄉村旅遊遍地開花,直接帶動9萬餘人、間接帶動45萬人創業就業,實現了從「村莊」到「景區」的轉變,讓村民當「主角」,村民旅遊收入不斷翻新。


不僅如此,西昌市鐵腕開展「掃黑除惡、亂修濫建、交通秩序、計程車行業、城鄉環境、環境污染、景區秩序、旅遊市場」八大專項整治行動,在全國首創景區網格化治理,組建「西昌格格」網格員2000人、「西昌鐵騎」快反隊伍50人、景區森林防滅火「1+2+10+N」應急隊伍3500人,形成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景區森林聯動保護機制,被評為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先進市,營造了文明有序旅遊生態環境。



文旅融合不僅能為文化和旅遊產業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多元的素材、更具體驗性的產品和更值得回味的旅遊記憶,同時也是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2020年,西昌成功承辦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場會,榮獲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市,成為安寧河流域「農文旅融合」驅動鄉村振興的典範。


立足民族地區特色,西昌市探索出了一條民族地區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並重的成功之路,以文旅融合推進全域旅遊,牽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行列,成為四川省縣域經濟第一強,為全國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了「西昌樣板」,為少數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標杆。


在文旅產業牽引下,西昌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三一」轉型為「三二一」,以旅遊為主導的服務業對GDP貢獻率超過79%,成為國民經濟首位支柱。2021年全市GDP達到63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2億元,成功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第96位,城市品位更優。



未來,西昌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群眾參與、文化提升」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進一步優化提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文化旅遊融合質量、社會生態和服務保障能力,深入推進旅遊與全產業融合發展,向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發起「衝鋒」,推動西昌營城從「邛海時代」邁入「安寧河時代」,奮力打造國際生態田園歷史文化名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