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轉場」助力鮑魚養殖提升效益

光明網 發佈 2022-12-01T12:52:38.389901+00:00

近日,福建省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海域熱鬧繁忙,漁民們正忙著將5萬多籠鮑魚從運輸船上卸下,再用小船運到漁排上,掛繩下海繼續養殖。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龐夢霞 周義)近日,福建省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海域熱鬧繁忙,漁民們正忙著將5萬多籠鮑魚從運輸船上卸下,再用小船運到漁排上,掛繩下海繼續養殖。

這些鮑魚自山東省榮成市出發,「旅行」一千多公里,抵達相對溫暖的南方。記者在連江縣採訪了解到,這裡的養殖鮑魚一年「旅行」兩次,在四五月份春夏之交北上「避暑」,到了十一月秋冬之際再南下「過冬」。

這是11月25日在福州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海域拍攝的鮑魚運輸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周義攝

「鮑魚十分嬌嫩,水溫過冷或過熱都會影響生長,一般養殖適宜海水溫度為16至22攝氏度。」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鮑魚分會執行會長吳永壽介紹,夏季南方海水溫度高,鮑魚可能因高溫死亡,冬季北方海水溫度低,鮑魚也可能停止進食進而停止生長。因此採取夏天將活體鮑魚從連江運往山東,11月轉寒再啟程返閩的「南北接力」養鮑模式。

「相較傳統養殖模式,該模式讓鮑魚的生長速度更快,成活率提高至少2成,還可以降低夏季南方颱風和赤潮帶來的風險。」吳永壽說。

雖然「南北接力」模式提高了鮑魚養殖效率,但北上、南下單程就需要約80小時,如何避免途中損耗?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批次鮑魚由「閩連漁運60588、60599號」運輸船運回,鮑魚籠層層疊疊堆滿活水艙,艙內均浸滿了流動的海水,水面還冒著泡泡。船工吳章瑜介紹,運輸船內配有噴淋式供水系統,可直接引入海水,並向水中增氧,使艙內水中含氧量不低於外部海水,提高了鮑魚運輸成活率。

鮑魚「南北轉場」還助力養殖效益提升。吳永壽算了一筆細帳,一籠7公斤的鮑魚,運到北方能長到11公斤,如果在南方過夏天最多只剩6公斤,扣除運輸成本,一籠鮑魚可多賺約200元。

海風中,鮑魚運輸船泊於後灣,船上的吊機垂下吊鉤,機械臂一次性吊起一百多個養殖籠,穩穩地碼放在小型漁船上。小漁船駛向不遠處的塑膠漁排,漁民們將一籠籠鮑魚綁上繩索,投放到海里繼續掛養。

這是11月25日在福州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海域拍攝的運輸船上裝載的鮑魚。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該模式使鮑魚的養殖周期縮短約三分之一,從而拉低了鮑魚價格,讓鮑魚從高端餐飲渠道「游」向尋常百姓餐桌。

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水產和質量監督科負責人王為剛介紹,今年上半年,連江縣有240多萬籠、總數量約6億粒的鮑魚被運到山東榮成以及遼寧大連等地度夏。除了已經出售的成品鮑,還剩下60萬籠、約2億粒鮑魚陸續分批回到連江過冬,目前已經接回約35萬籠。

連江是「中國鮑魚之鄉」,從2003年開始探索將鮑魚在夏天「轉場」至北方的養殖方式。2021年,連江縣鮑魚產量5.35萬噸,產值超過50億元,總養殖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一。

來源: 新華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