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粟裕離世後,一位少將為避嫌不願送行,王必成:我看你敢不去

阿飛生活探究 發佈 2022-12-01T13:46:07.737988+00:00

1984年2月5日,被譽為戰神的粟裕因病離開了人世,在他離世時,曾經對妻子楚青說:「我死之後不需要辦任何告別儀式,也不搞任何追悼會,我的戰友犧牲時都沒搞,我就更不能搞了。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將我的骨灰灑在自己與戰友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1984年2月5日,被譽為戰神的粟裕因病離開了人世,在他離世時,曾經對妻子楚青說:「我死之後不需要辦任何告別儀式,也不搞任何追悼會,我的戰友犧牲時都沒搞,我就更不能搞了。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將我的骨灰灑在自己與戰友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之後,粟裕便離開了人世。

當楚青找到南京戰區時,他曾經的部下紛紛趕來送行,王必成更是與楚青談了許久,但這時卻有一位粟裕曾經的舊將居然不願前往送粟裕最後一趟,惹得王必成大怒道「我看你敢不去!」導致場面一度十分的尷尬。

粟裕的功

粟裕被上級陳毅認識並開始重用,是在紅軍反圍剿時期,活抓了國民黨高級軍官張輝瓚,才真正被陳毅記住這個年輕人,之後兩人便成了黃金搭檔。

粟裕的軍事才能是得到毛主席的肯定的,早在1944年抗日戰爭時,毛主席通過分析對比蘇北東橋殲滅日、偽軍1000多人,毛主席就曾經斷言:粟裕日後是能帶四、五十萬軍隊的人。

之後,在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因為粟裕的七戰七捷更是直接電告華東野戰軍的正司令陳毅「軍事上由粟裕主持,以你們共同商討為主。」

之後,毛主席更是曾經對粟裕說過一句「情況緊急時你可以獨立處置,不必請示!」這句話毛主席沒有對任何人再講過,畢竟軍隊是立黨之本,是一切的基礎。

但由此也足以看出毛主席對粟裕軍事才能的認可,在淮海戰役勝利之後,粟裕的華東野戰軍殲滅了四十萬敵軍,惹得毛主席直言:「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的出色在於他那過人的軍事才能,在用人上他不拘一格,知人善用,他從來都是果斷出擊,這一點在濟南戰役中便可以看出來。

在他攻打濟南時,東北的林彪正在思考是否要攻打錦州,當濟南傳來捷報之後,林彪才果斷出擊,偉大的周總理就曾經說過「三大戰役的揭幕戰就是濟南戰役」,由此可以看出粟裕的大眼光。

在深謀遠慮上,粟裕從來都是獨一檔的存在,在毛主席正打算調動華東華中野戰軍一同南下時,他便對陳毅說道「現在不宜前往南方,應該先將華中野戰軍留在中原地區掃蕩,之後再南下」。

在毛主席想要發動渡江戰役時,他也向毛主席表示時候不宜,應該延後渡江時間,毛主席因為之前的幾大戰役粟裕的出色,選擇相信粟裕的話,才有了百萬大軍渡江戰役的開始。

可以說,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連軍事大家毛主席都是豎起了大拇指,為粟裕稱道。

而粟裕與他的戰友們同樣有著深厚的友誼,王必成、陳毅等都與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粟裕與戰友們的感情

有這樣一件軼事,當蔣介石在台灣從報紙上看到十大元帥陳毅之名時,曾經與宋美齡說道「這個人太厲害了!」儘管這事沒有什麼見證,但按照當時的傳言,也可以看出陳毅的水平之高。

其實,若論軍事才能陳毅在十大元帥之中可能平平無奇,但要論到文武雙全,那必然是陳毅。而他與粟裕之間的感情,是打出來也是鬧出來的。

陳毅可以說是看著粟裕一步步成為一代大將的,當他得知粟裕生擒國民黨師長時,他充滿了欣賞,之後在與粟裕的多年共事中,儘管兩人有過不一致的見解,但最終都能化解彼此的不快,再次成為黃金搭檔。

甚至在晚年,陳毅與粟裕的兒女還成了親,兩人成了親家,如果不是兩人關係好,又怎會有這種事呢?

而王必成這個人可以說對粟裕的軍事指揮有著盲目的信從,這種信任是打出來的,是多年與粟裕共事所培養出來的。

王必成在晚年時撰寫一篇很長的悼文《傑出的軍事家:懷念粟裕同志》,在文中,他深刻闡述了自己與粟裕由戰火工作結下的最純真、深刻的友誼,是語言難以言表的。

粟裕雖然不善與人交際,但還是與最多接觸的一批人,如王必成等結下了深刻的戰友情,這種感情是戰火培養出來的。對粟裕王必成充滿了尊敬,而這種尊敬,也是後來他怒罵張文碧的原因。

少將不願前往送行,王必成大怒

在遭到批判之後,粟裕便賦閒在家,一直到1970年才重新參加工作。那個時候,儘管多年沒有參加工作,但他還是努力為國家發光發熱。

粟裕離世後,他曾經的下屬兼好友王必成很是痛心,當楚青自己無法完成粟裕遺願,將粟裕的骨灰撒到曾經戰鬥的地方時,她便想到了曾經的部將們,於是她來到了南京軍區,見到了王必成。

當王必成知曉楚青前來找他的原因之後,他向楚青表明自己的悲痛之情,之後便接下楚青的請求。

在南京戰區當年粟裕的戰友們也都來送別粟裕,但還是有一位少將張文碧以學習為由拒絕送行,王必成知道後大為惱火,直接大罵「我看你敢不去!」惹得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最後,張文碧被王必成提及曾經受到粟裕的知遇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才最終選擇前往送行。

其實,那個時候張文碧是擔心自己遭到牽連,從而影響了自己,因此才不願前往送行。

小結:

在粟裕離世十年之後,1994年,南京戰區的幾位老部下聯名向中央上書,中央為粟裕撥亂反正,還了粟裕清白。

多年過去,國家正一步步繁榮,曾經的英雄們大多已經離世,如粟裕一樣為共和國事業而奮鬥的人,將永遠被人民記住,永遠在人民心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