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捕魚到養「魚」平潭砂美村鮑魚養殖年創產值近17億元

海峽網 發佈 2022-12-01T14:27:28.573425+0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本月初,農業農村部發布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平潭砂美村(鮑魚)成功入選。作為一個傳統海島漁村,近年來砂美村立足資源優勢,深耕鮑魚養殖產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本月初,農業農村部發布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平潭砂美村(鮑魚)成功入選。作為一個傳統海島漁村,近年來砂美村立足資源優勢,深耕鮑魚養殖產業。今年,砂美村鮑魚產量超1.7萬噸,產值近17億元。

22日上午,記者來到砂美村。放眼望去,一個個養殖網箱鋪滿海面,頗為壯觀。砂美村所在的小庠島四面環海,周邊海域水質良好,潮流流速高,水質清澈透明,水溫、海水鹽度等條件非常適合鮑魚養殖。

鮑魚是名貴的海洋食用貝類,有著「海味珍品之冠」的美譽。平潭鮑魚養殖由來已久,早在1986年,平潭就從日本引入1000粒黑鮑苗種,並在大嵩島試養成功。1994年,平潭創辦鮑魚養殖示範場,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然而,砂美村是一座海島村,村民世代以捕魚為生,從未嘗試養殖。到了21世紀,由於周邊海域漁業資源逐年衰退,漁民只能向深海進發,隨之面臨的現實是:成本日益高企,風險與日俱增。

轉機發生在2010年,幾名砂美村民決定嘗試鮑魚養殖。他們摸著石頭過河,邊試驗邊學習,積累了養殖經驗。4年後,村裡的鮑魚網箱數達到3000箱。此間,砂美村成功引進了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好的新型雜交鮑。隨後,當地漁民紛紛轉型,加入鮑魚養殖。

「如今500戶村民當中,有七成從事鮑魚養殖,鮑魚網箱達5萬箱,年產值近1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萬元。」砂美村黨支部書記李遵順自豪地說,砂美村的鮑魚性價比高,不愁銷路。每年12月到次年5月是鮑魚的銷售旺季,各地收購商蜂擁而至,日均200輛鮑魚運輸車進出村子。

藉助擺渡船,記者來到養殖戶鄭而福的漁排上,只見四五十名工人正在給鮑魚餵食。作為砂美村首批鮑魚養殖戶,鄭而福如今的養殖規模已達1000個網箱,年收入超百萬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給了我們強大的信心,也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鄭而福說,一直以來,為保證鮑魚品質,他和村民們堅持投餵海帶和龍鬚菜,雖然增加了成本,卻提升了產品品質。

繁榮的鮑魚養殖產業,極大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砂美村每年可穩定吸收工人約2000人。「我這裡的養殖戶,每天要五六十名工人幫忙餵養、分揀鮑魚。」來自貴州的陳榮章是一名鮑魚餵養工,按勞取酬,日均收入超200元。

做大產業的同時,也要考慮做優做強。李遵順告訴記者,目前利好消息不斷:砂美村已成功申請註冊「小庠島鮑魚」和「小庠島」兩個商標,幫助村民成立並申報認定家庭農場126家。

學習手記>>>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砂美村獨特的自然條件,演繹了「一粒鮑魚,致富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在與砂美村民共學黨的二十大報告過程中,記者深刻感受到他們勇於拼搏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眼下,砂美村正依託鮑魚產業,探索通過現代化養殖技術,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綠色養殖基地,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切入點,發展以鮑魚原材料為主的水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

黨的二十大提出,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平潭綜合實驗區積極推動海上養殖轉型升級,出台《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9—2030年)》《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同時深挖鮑魚養殖文化內涵,提升品牌價值,加快推進萬噸冷鏈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做大做強平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程枝文 張哲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