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前往中國空間站,「最老乘組」將在太空忙些啥?

老粥科普 發佈 2022-12-01T14:37:44.428734+00:00

如果說神舟十四號陳冬、劉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員是天宮空間站建造的「最後一棒」,那麼神舟十五號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三人將是中國空間站承前啟後的關鍵一環,他們的工作同樣重要。

如果說神舟十四號陳冬、劉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員是天宮空間站建造的「最後一棒」,那麼神舟十五號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三人將是中國空間站承前啟後的關鍵一環,他們的工作同樣重要。

我們都講神舟十四號是「最年輕」也是「最忙的」航天員,他們完成了「問天」、「夢天」實驗艙的對接與轉位,送走天舟四號又迎來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三次出艙行走,做了大量太空「裝修」工作,安裝和啟動和調試多個實驗機櫃,種稻子種菜種花,搞了幾次太空授課和國際交流,還要幫忙收拾整理房間準備迎接新同事......簡直是忙死了。

即便神舟十四號太空三人組在半年時間裡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神十五「最老乘組」上天之後也決不輕鬆。

目前已知的消息,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將解鎖、設置和啟動15個科學實驗機櫃,利用這些機櫃做40多項科學實驗;要啟用貨物氣閘艙、暴露實驗平台和機械臂部署艙外載荷,做太空暴露實驗;還要在半年時間裡進行「三到四次」太空行走,安裝和調試一些設備,有可能還要把核心艙上兩片巨大的太陽翼拆下來,安裝到實驗艙端頭去。

在「問天」和「夢天」實驗艙轉位到側向永久停泊口之後,兩個艙的艙壁就與核心艙的太陽翼挨得很近,這樣在空間站飛行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時間阻擋光線,使空間站獲取電能打折扣。儘管到目前為止實驗艙上的兩片巨大太陽能電池足夠使用,但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科學家們將核心艙的太陽翼設計成了可拆卸式。到時候由航天員通過艙外太空行走完成轉移和安裝。

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拆裝工作,航天員已經在模擬水池中進行了大量模擬試驗,以確保任務一次成功。

有朋友說,在太空是失重環境,不管多重的東西都能「輕輕一抓就起來」。這是你對力存在誤解。

空間站和飛船在40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以大約7.6公里/秒的速度環繞地球飛行,它的「離心力」與地球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我們說空間站上的人和物體都處於「微重力」環境,所有東西都是漂浮狀態。但是,一切有質量的物體都有慣性,你要想改變一個物體的狀態——無論是讓它動起來或者停下來——都需要對它施加力,物體質量越大、速度越快,你對它施加的力就越大,並且你自己的身體還需要保持平衡,這是很難的。

所以航天員在長時間的訓練過程中,特別強調身體素質和力量的鍛鍊。鄧清明就在一次採訪中對記者說,他從進入航天員大隊一直到今天,體重一直沒變。25年過去,小伙子變成中年人,他始終保持健壯的體魄,隨時準備好為國出征。即便像劉洋和王亞平這樣的女航天員,她們的體能也完全不輸男性,這都是十幾年如一日高強度訓練和生活自律的結果。

相比之下,公眾也許更關心航天員的「花邊消息」,比如說鄧清明會怎樣在太空秀書法,張陸會不會在「空間站春晚」一展歌喉。

實際上,我們的航天員向來都是多才多藝的。張陸不僅歌唱得好,據說也能寫出一手好字。下邊這幅字是航天系統一次書法展上的作品,看起來是相當有功底,不知道其是否就出自航天員張陸之手。

2022年11月29日,神十五飛天,讓我們共同送上祝福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