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馬和一頭驢聽說唐僧要去西天取經,驢覺得此行困難重重,便放棄了。馬卻追隨唐僧而去,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後來後驢問:「兄弟,取經之路是不是很辛苦啊?」馬回答說:「取經之路確實很辛苦,但是在我去西天取經的這些年,您走的路其實一點不比我少,而且還要被主人蒙上眼睛,被人抽打。我至少做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但您呢?」
每次讀到這個故事,內心都會受到很大觸動,然後會不由自主的問自己:「這些年你是這匹馬,還是那頭驢?」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們都想成為這匹馬,但現實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經常把自己活成了那頭驢。再進一步問自己,我們為什麼會活成那頭驢,其實大概率一個共性的原因就是我們在前行的路上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逐漸迷失了自我。而我們之所以會迷失自我,很大程度上應該又是我們在和這個世界一次次博弈的過程中,一步步選擇了妥協。
站在不惑之年的邊緣,固然已經失去了用成功學來洗腦的熱情,但經常性的自省一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我覺得還是必要的。人活著為了什麼?面對這個原始而又古老的哲學命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這些答案沒有對錯之分,但在不同價值觀主導下的人生,卻可能會迎來不同的命運結局,比如文種和范蠡,比如劉邦和項羽,比如和珅和劉墉……
在我們取經的路上,我們都會出現階段性的迷失,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偉人,這個事實無法迴避,但是否敢於正視每個階段的自己,是否敢於開展階段性自我革命,則會決定我們能否能夠取得真經。比如西遊記里的唐僧師徒,伴隨著取經路上經歷的各種磨難,其實每個人的認知和行為方式都在發生變化,但唯一沒變的,是他們師徒對共同目標的執著!
我們都在取經的路上,願你能始終不忘初心,並能在每個階段都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