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佛國(二二) 阿瓦南明瞭望塔、Maha Aung Mye Bonzan佛塔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發佈 2022-12-02T04:39:08.094123+00:00

在阿瓦遊覽殘破的Yadana Hsemee佛寺,及緬甸已很少存在的柚木Bagaya Kyaung佛寺後,馬夫告知還有另一個收費行程,因在阿瓦的四個主要景點只要付給馬夫車費而已,但想說另外收費的景點必有驚奇,當然要前往了。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在阿瓦遊覽殘破的Yadana Hsemee佛寺,及緬甸已很少存在的柚木Bagaya Kyaung佛寺後,馬夫告知還有另一個收費行程,因在阿瓦的四個主要景點只要付給馬夫車費而已,但想說另外收費的景點必有驚奇,當然要前往了。馬車彎進一條小路,在離柚木寺不遠處有古建築遺蹟。來到此可見有多個建築遺址,較特別的建築有三個,且與之前所見不同,只是為何在旅遊指南未見相關報導,也很少遊客在遊記中介紹此景點,或許是因它需要額外付費,故較少遊客前來。

在此所見的第一棟建築像是寶塔或城樓的磚造建築,在基底平台上有六層的漸縮圓,其上立有一圓柱體建築,牆上還有多個洞窟,在頂部還有小尖塔。更特別的是此「下部大、上部小」的大圓塔的一側還有磚造樓梯可上去塔頂,在整個緬甸行,此建築結構是僅見,當作城樓還是佛塔呢?上此塔後,發現不遠處有一座拔地而起的白色尖塔,此塔與常見的金色佛塔不同,不是因為顏色不同,而是常見的金色寶塔底部很大,且塔身光滑,呈弧狀往上漸縮,但眼前此座白塔,底部小,塔身有二、三十圈往上漸縮,由上而下每二層就有一層往內凹,且每圈亦有多瓣,每兩瓣中就有一凹入的瓣,此塔雖小,但卻是緬甸行無與倫比的少見寶塔。且從地面可見其位於四面矮牆的中央,在矮牆的四端還有個小方塔,由此可見此白塔的地位。

在不遠處還有一座類似敏貢大佛塔的大型長方體磚造建築,目視高度與寬度至少15公尺,長度至少30公尺,此長方體建築的頂部還有建築殘餘,雖然此磚造外牆的灰泥已全部剝落,且入口門框也無任何裝飾,但就其規模有可能是緬甸第二大的磚造建築。總之,因瓦平原所散落的這三個建築,是否為皇室建築的一部份,因未見相關討論,但他們必定身份不凡,在下一個景點也將見到一座「皇家浴池」,綜合所見,這些建築有可能皆屬於過去皇城的一部份,只是不想得基於何種原因,未大力推廣此組歷史遺蹟,但這個「不知名的皇家佛塔」,因其特殊性,故將它列為緬甸行的第17座佛寺。在阿瓦還有另一座Daw Gyan Pagoda Cpmplex坐落于田野中,由幾座紅磚塔組成,也可就近參觀。

目前緬甸世界遺產只有驃國古城及蒲甘二處世界遺產,緬甸政府已將「貢榜王朝木構寺院」(含曼德勒金色僧院,但因瓦的Bagaya Kyaung未列入)及「上緬甸古代城市:阿瓦、阿瑪拉普拉、實皆、敏貢、曼德勒」列為世遺預備名單,因各王朝皆位於伊洛瓦底江河岸附近,實皆(1315-1364)、阿瓦(1364-1841)、敏貢(1810-1819)、阿瑪拉普拉(1841-1857)、曼德勒(1857年以後),這些城市彼此的距離皆在30公里以內,保有完整的歷史遺蹟,包括皇宮、佛塔、寺院等,可探索當時的城市規劃情況,相信當天在這幾個城市所見的遺蹟及眼前不知名的遺蹟,終將成為世界遺產。

接下來到一座三層的池狀建築,在地面下,有個約五米深的長方形坑洞,外層套內層,外層樓梯含二層,往下約一米半後,就來到第二層,再往下約三米半可到池底,四周每層的東西南北向皆有樓梯可往下走,長邊上層每邊還有二個樓梯,地面還有其它建築,如此嚴謹與優雅的建築結構非皇家建築莫屬。整個建築結構是磚結構,但樓梯的磚頭有包覆灰泥,這地下兩層的建築完好如初,只是長出荒煙蔓草,為何沒受到地震所毀損呢?

因這是往地下的建築,故較沒有損壞,這應該也屬於皇宮建築的一部份,只是他的用途為何?馬夫說這是王后的「洗澡池」,若真是如此,那麽楊貴妃的華清池根本無法與此池相比,不過,兩處年代相差千年,有可能是游泳池嗎?但池中有四組樓梯的突出物,故不適合當泳池,但應是是國王與后妃戲水之處,或可稱為「皇家浴池」,只可惜已成歷史雲煙,也沒旅遊指南特別介紹此媲美華清池的浴池。

離開水池來到同為磚造的南明瞭望塔(Nanmyin Tower),此塔高27米,為貢榜王朝國王所建,此塔位置曾是阿瓦皇宮舊址,但是經過1838年地震,塔頂已被震毀,塔身被震歪,故此塔已變成「斜塔」,周遭沒有留下任何皇家建築,最近的建築就是浴池。現存的塔頂是重建的,若能直接爬到上面,可鳥瞰整座古城,但出於安全理由,目前已禁止攀登,只能在外面拍照留念了。較特別的是為何此塔名稱為「南明」,是否與明朝李自成攻陷北京,當時崇禎皇帝自縊後,永曆皇帝在廣東稱帝,但被清軍追殺,一路逃到雲南,再逃到阿瓦流亡,史稱「南明」,兩者有關聯嗎?還真的有,但此時阿瓦的東吁國王並沒有接見他,反而將永曆皇帝送回雲南,最後被吳三桂所殺。因曼德勒是緬甸華僑聚居最多的城市,故華僑稱其稱「南明塔」

離開南明瞭望塔後,就來到離碼頭最近的Maha Aung Mye Bonzan 寺。該寺院由貢榜王朝Bagyidaw 國王的妻子Me Nu女王於1818年建造,作為她的宗教導師Nyaunggan Sayadaw U Po的住所。寺院在1838年的地震中受損,但在 1873年由他的女兒Hsinbyumashin修復。這座修道院是貢榜時期(19世紀)緬甸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英文維基)。它的建築有二座,一座是有多層屋頂的木製寺院和一個七層屋頂建築的佛殿。

此寺也被稱為磚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土黃色建築。非常華麗的結構裝飾著複雜的灰泥雕塑。在1818年建造時,寺院是用木頭建造的。大多數木製修道院和宮殿已被大火燒毀或地震損壞。磚寺院的建造風格與當時的木製寺院相同。它有一個多層屋頂,它的灰泥裝飾看起來像木製寺院裝飾的木雕。一條內部信道穿過修道院建築。裡面有幾尊佛像。與大多數緬甸寺廟一樣,兩隻巨大的Chinthes(緬甸神話中的獅子)保護著入口。寺院的地面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白色佛塔,頂部有金色的hti傘冠尖頂裝飾。

Maha Aung Mye Bonzan寺院因1839年的大地震而毀,導致它被廢棄。儘管地震破壞如此之大,以至於國王將首都向北遷至附近的阿馬拉普拉,但此寺院並沒有被完全遺忘。1873年,它由Me Nu的女兒修復,基本上呈現了今天保留的形式。此寺院被設計為那個時代典型的木製寺院的磚複製品。寺院建在一個帶有磚石樓梯的大基座上,由兩座主要建築組成:東面是一座高大的pyathat加冕神殿,以及一個帶有兩個內室、兩組周邊走廊和一系列壯觀的立面的大型矩形結構。三層屋頂。大殿的兩間內室有特定的功能—東室(包括主佛像)是住持的住所。西邊的房間(現在是空的)被其他僧侶用作宿舍和教室。如今,僧院已不再有人居住,但保存完好(亞洲建築網)。此外,這倒底是一座佛寺還是僧院,進入內部未發現佛像,故主要是當作僧寺使用。

來到此寺,發現此寺與今日在曼德勒地區的佛寺建築風格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多重檐與門框風格等,但還是有很大的差異,一來它基本上並不高大,但卻很精緻。二來整體建築樣式與之前所見寺院並不同。三是他已是建築古蹟,故沒有再做變動。此外,若沒有上述資料,就不知道其為磚造建築,這令人想起之前敏貢佛寺是全世界最大的磚造建築,故這一地帶與19佛寺除木造外,磚造亦相當普遍,而此寺原先是木造,後改為磚造。

Chinthes獅子旁的牆壁露出磚頭,且從先前在阿瓦Yadana Hsemee佛寺中可見露出許多磚頭,其外部敷上灰泥,原來此建築是這樣建造的。此佛寺雖小,但從牆壁、屋頂、門框的結構與細部裝飾還是很有自己的特色,此佛寺還以米黃色作其主要顏色,也是在其它佛寺少見的,有遊客說他像小吳哥窟,但這兩者實在是不能相提並論,一來吳哥寺廟皆是石造,而這邊是磚造,且這邊的建築風格也不同,應該說此寺代表緬甸19世紀緬甸佛寺的典範,這是在緬甸所見的第18座佛寺,實在是太棒的經典佛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