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者的志業

朱永新教育觀察 發佈 2022-12-02T05:40:16.078097+00:00

活動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匯集國內外政界、學界、文藝界等各領域人士,共同探討大美育的未來。華茂美堉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東錢湖教育論壇主席、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希臘前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致辭,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評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北京大學燕京學堂榮譽院長、華茂美堉獎評委袁明,東錢湖教育論壇創始人、華茂集團總裁徐立勛分別以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參加頒獎典禮並致辭。

朱永新按:11月25日至26日,「美堉未來——第二屆華茂美堉獎頒獎典禮 暨第三屆東錢湖教育論壇」在寧波隆重舉行。

活動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匯集國內外政界、學界、文藝界等各領域人士,共同探討大美育的未來。

論壇期間,第二屆華茂美堉獎面向全球隆重揭曉。來自中國的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和澳大利亞的The Song Room機構獲得本屆華茂美堉獎。華茂美堉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東錢湖教育論壇主席、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希臘前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致辭,華茂美堉獎評審委員會評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北京大學燕京學堂榮譽院長、華茂美堉獎評委袁明,東錢湖教育論壇創始人、華茂集團總裁徐立勛分別以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參加頒獎典禮並致辭。浙江東錢湖教育研究院院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發布了《中國美育發展研究報告》。

我應邀在線上做了《美育,教育人的志業》的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的內容——

美育,教育人的志業

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線上線下的朋友們:

大家好!


首先,熱烈祝賀第二屆華茂美堉獎頒獎典禮和第三屆東錢湖教育論壇順利舉行!因為疫情的原因,我無法躬逢其盛,來到現場聆聽各位專家學者的高見,很是遺憾。受組委會的邀請,我做一個拋磚引玉的發言。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美育,教育人的志業。


100多年前,也是11月,德國慕尼黑的斯坦尼克藝術廳,馬克斯-韋伯發表了他的著名的演講:學術作為志業。當時是「一戰」的尾聲,世界充滿著混亂、不確定、撕裂,馬克斯-韋伯將德文「Beruf",「職業」這個本來很普通的詞,賦予了強烈的價值和精神的含義。我今天也想借用這個既普通又神聖的詞來強調:「美育」是教育的價值所在,它是教育者被終極精神所召喚的行動,也應該是我們教育人的志業。


同是100多年前的「五四」,中國內憂外患,蔡元培有「美育代宗教」之說。這是「美育」作為教育者的終極精神追求第一次被明確地提出來,可惜,之後的混亂、戰爭、動亂,讓我們失去了在教育和社會實踐中去探索、去實踐「美育」的機會。當時,林風眠先生曾感慨,五四運動忘了「美育」實踐的主力—藝術。1927年,在蔡元培建的杭州國立藝術院開學典禮上,他就講「中國在科學上、文學上的一點進步,非推功於五四運動不可!但在這個運動中,雖有蔡孑民先生鄭重的告誡——『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術』,但這項曾在西洋的文化史上占了不得地位的藝術,到底被五四運動忘掉了;現在,無論從哪一方面講,中國社會人心間的藝術在感情上的破裂,又非歸罪於五四運動忘了藝術,缺失了藝術不可!」


100年過去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開啟偉大的復興,「美育」在現代教育的核心價值又被重新提出,從2015年兩辦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的意見》,到各地「雙減」政策的全面推行,到中共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包括美育在內的五育並舉,教育界和社會各界關於「美育」的議論已經很多很多了,理論性的、觀念性的、呼籲性的文章、談話、演講很多,這當然很重要,在理論上澄清美育的概念、在思想上端正美育態度,通過呼籲警醒全社會和教育部門重視美育,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補上的功課。

但如果沒有能真正落實到我們新時代教育中的美育實踐,沒有全社會對於美育的共識,沒有民間的美育行動,特別是沒有落實到青少年美育的主戰場——學校教育的行動中,我擔憂「美育」會再一次成為一種「呼籲」、「口號」,好像轟轟烈烈,但對美育的實踐者——校長、老師、父母和全社會,美育並沒有更堅定和更明白,反而困惑更多了。


大家知道,新教育是行動派,我有一段流傳廣泛的言論:中國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剛式的斥責和鞭撻,雖痛快卻無濟於事。對於中國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動與建設,只有行動與建設,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顛覆性的批判與重構。我們要警惕美育成了時髦的話題而在教育實踐中的缺失或混亂,或浮於做表面文章,或舊瓶裝新酒,將以往的藝術教育堆積起來了事,或用德育代美育,或把美育的概念無限擴大—一切皆「美育」。總之就是距「美育」在教育中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漸行漸遠。為什麼而美育,如何美育?如果我們不回到現實的教學、課程中去思考美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關係,並為美育在學校課程中錨定地位、明確目標的話,那麼開設再多的藝術課、或在其他課程中貼再多的美育膏藥,也難免是一連串的應付差事之舉,而無靈魂可言。


下面,我就想以學校課程為例,說說如何在學校課程的實際操作中進行全面的美育實踐,各位可以把這些觀念稍稍延展一下,不難運用到更大的社會美育的範疇,也就是「大美育」中。


先說美育的主導課程—藝術類課程,當學校被要求開設美育課程或開始美育活動時,多開藝術課程,多組織藝術活動,好像順理成章,這也是我們大多數學校的做法,但我要說的是,雖然藝術類課程因為內容屬性天生具備育」美「的特質,但並非所有的藝術課程都能自然地體現出「美育」,只有當藝術課程能讓人人都獲得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不只是指向完成一件」藝術作品「時,美育才在藝術課程中發生。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可以識別藝術課程或藝術活動是否脫離美育的目標,就是看課程或活動的目的是伯樂選千里馬,選拔天才,發現特殊才藝,還是讓每人同學在其中都能獲得審美能力,提高藝術素養。我看到,我們很多的學校開設的大部分藝術課程,搞的許多藝術活動或多或少都難逃展示「藝術天才」的魔咒。要在「藝術類」課程中體現出「美育」,我們應該強調藝術作為「思維工具」和「生活工具」的目標,我們要通過藝術課程獲得某種東西,是當我們談論一件事物的美醜或者感性上覺得有趣時所依據的東西;是當我們有選擇地去購買、保護或尊崇一個物品時所依據的東西;是當我們感知與闡釋各種媒介中的藝術形象時所依據的東西。我們通常把這種」東西「稱之為「品味」或「審美素養」。

這是一種感性的、直觀的價值觀,這種審美的價值無須與其他價值,比如道德或倫理價值簡單地混為一談,這種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正是通過將「藝術」作為獨一無二的人類理解我們自身和我們所身處的世界所必須的思維與實踐工具來教學而獲得的。


如此作為學校普通藝術課程的目標,藝術學習就不會僅僅局限於一般意義上的「藝術技法」學習,或創作出一件「藝術作品」的學習,藝術學習的過程才能逐步具備培育審美素養,獲得一種「藝術性」的理解世界、從容生活的能力的過程,也即美育的過程。新教育在2014年的年度總報告中就提出了「藝術教育,成人之美」的新藝術教育總目標。2018年我們又成立了新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和一線教師開展以「藝術思維」課程為突破口的「大藝術課程」研究,同時,新藝術教育研究中心還組織專家、藝術家進入鄉村學校開設以學年為單位的「藝術新少年美育課堂」藝術示範課和藝術教師培訓活動。

2019年我們創立了「新少年藝術教育節」,以實際行動探索一種以人人能參與、享受藝術創作過程、展示學校藝術教育成果為目標的藝術展演活動新模式。我們把以美育為目的的藝術教育探索和實踐,作為新教育「大生命」、「大人文」、「大科學」、「大藝術」、「大德育」課程體系研究與實驗的重中之重。


下面再談談非藝術學科課程,說到要在其他非藝術學科課程中融入「美育」,現在普遍的做法是在以學科內容為主導的項目學習中加入藝術呈現的部分,比如做個酷炫的項目匯報展,讓演講的ppt更有藝術性、更美觀等等,這些看起來是最直接簡便的方法,當然是有益的。但要警惕這種只做「裱糊匠」,貼「藝術膏藥」的泛濫,讓我們遠離了「美育」的根本。


其實,在非藝術學科課程中,強調以完成「藝術品」或「審美」的標準完成本學科學習的過程,才是「美育」的核心,這裡,我們更強調在這些非藝術學科的學習中體現「藝術」或「審美」的態度。比如數學課,公式、推導、答案都對,數學教學的目的就算完成了,如果你還想,是不是有更簡潔的方法獲得答案,或考慮公式、推導、答案書寫格式是否讓人舒服等等,這就進入「審美」的範疇了,這有意義嗎?如果你只想混混,可能沒意義!但你要想成為數學家,或是一個想在職業中找到快樂的人,那意義就大了,這就是數學中的美育。

再看寫作,比如說寫個說明、報告,無錯別字,標點沒用錯,事說明白了,寫作目標基本完成。但如果你還要在這其中講究用詞,強調文意節奏,讓人易懂易記,願看難忘,從中能獲得「持續性的愉悅體驗」,那就不一樣了,我們就說在寫作課中貫徹了美育,寫作課也就成了文學藝術課。我們再看看現在的勞動課—烹飪課,自主的做熟一頓飯,作為勞動的烹調課的目標就完成了,如果還要講究色香味齊全,營養均衡、美味、擺盤,進而講究餐桌餐布,做飯動作乾淨利落,自我陶醉等等,那也就是美育了。


在世界各國中,我們知道法國被公認為最具審美性的國家,這得益於法國傳統長期以「技術」和「藝術」的相宜相長著稱,法國的思想家們也常常把藝術和技術聯繫在一起,斯蒂格勒就認為:一切都是藝術,語言是藝術,舞蹈、唱歌,繪畫,雕塑是藝術,文學,科學、政治也是藝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藝術,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技術,是你的技術達到一定高度的東西,這時你就可以成為一名藝術家了。斯蒂格勒發明了「技藝術」一詞,並認為「技藝術」在當代的技術工業系統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一個國家的「技藝術」越發達,才越有可能在全球的商業戰、信息戰、思想戰等全面的競爭中勝出。

其實,我們中國在5000年的歷史中,也有很長時間被認為是最具審美性的國家,最有審美氣質的朝代—宋朝,就是同時期獨步天下的製造強國,科技強國。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審美傳統豐厚而久遠,如何繼承發揚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八年前,我在《藝術教育成人之美》的講演中曾經說: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職業藝術家,不是藝術尖子的選拔與培育,而是源於兒童天性的自由發揮,注重藝術欣賞力和藝術情懷的培育,通過藝術無處不在的中介作用,為了藝術化的人生目的與境界的教育,注重培養具有藝術精神、藝術思維和健全人格的人。其宗旨是體驗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成就一種幸福完整的人生。我想,這也是美育的意義之所在。

美育,就是要成就人的美好。從「呈人之美」到「成人之美」,美育就是要讓每個人通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的手段;教師和父母都是最擅長於「成人之美」的人,首先要幫助成就孩子、同時在此過程中成就了自己的「成人之美」。這就是教師和父母的志業。


謝謝大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