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一味

那一抹慵顏 發佈 2022-12-02T05:49:51.677465+00:00

半嶺薄雲縈,中天月色清。秋來多夜坐,煮茗待鐘聲。——圓至禪師趙州禪師有一則著名公案,就是每當有新到的僧人,他總是會問:「你來過這裡嗎?」僧人說:「來過。」他就會說:「吃茶去!」然後他問另一位新到的僧人:「你來過這裡嗎?」那人說:「沒來過。」他也會說:「吃茶去!

半嶺薄雲縈,中天月色清。

秋來多夜坐,煮茗待鐘聲。

——圓至禪師

趙州禪師有一則著名公案,就是每當有新到的僧人,他總是會問:「你來過這裡嗎?」

僧人說:「來過。」

他就會說:「吃茶去!」

然後他問另一位新到的僧人:「你來過這裡嗎?」

那人說:「沒來過。」

他也會說:「吃茶去!」

寺院的院主看了大惑不解,就問道:「為什麼來過的您也說吃茶去,沒來過的您也說吃茶去呢?」趙州於是叫院主的名字,院主答聲。趙州就說:「吃茶去!」

喝茶在以前佛教的叢林是很重要的事,特別是禪寺都設有茶頭。茶頭就是掌管喝茶的人,他的職司包括佛前獻茶、眾中供茶或客來饗茶等,凡是有關喝茶的事都是由他主掌。在大叢林裡,茶頭往往不止一位,而且在首座寮、維那寮、知客寮、侍者寮都設有茶頭一職,稱為「四寮茶頭」。每位茶頭下面還有幾位雜役供使令,稱為「茶頭行者」。這樣算起來,一座寺院裡就有十幾位專門以茶為職的人,人數不能說不龐大了。

叢林裡還設有茶堂,有的只是方丈待客之地,稱為「茶堂」,也有另設茶堂的。每天有固定時間喝茶,喝茶時要打茶鼓通知所有的僧眾。有一些寺院門前還特設施茶僧,為游寺或朝山的人施茶。

《百丈清規》日用規範里曾說:「凡主持兩序特為茶湯禮數勤重。不宜慢易。既受請已依時候赴。先看照牌明記位次。免致臨時倉遑。」又說:「若有茶,就座不得垂衣,不得聚頭笑語,不得只手揖人,不得包藏茶末。」可見喝茶規矩很多,是一件莊嚴、清淨的事,也可說是修行的一部分、禪定的功課。特別是坐禪時,每坐完一炷香就要下座飲茶,以提神益思,利於開悟。早上起床時,禪僧要先飲茶再禮佛,飯後也是先飲茶再做佛事。因此,一般禪僧一天喝幾十碗茶是很正常的。

唐朝以前,寺院裡喝的是加料茶,就是茶和香料、果料同煮,稱為「茶酥」。到唐代以後,禪茶大盛,遂成為單純飲茶,不再加味了。

禪僧的善於做茶、善於飲茶、講究茶禮,都對民間產生了巨大影響。

例如,中國許多名茶是寺院種植和製作出來的。像碧螺春茶,產於江蘇洞庭山碧螺峰,原名為「水月茶」,是洞庭山水月院山僧首先製作的。烏龍茶的始祖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宋元以來以武夷寺僧製作的品質最佳。明代僧人製作的大方茶,則是安徽南部屯綠茶的前身。

例如,現代人所喜愛的紫砂陶壺,是明代江蘇宜興金沙寺的一位老僧創製的,後來成為宜興壺的代表。

例如,被喝茶的人奉為「茶聖」「茶神」的陸羽,他出身於寺院,一生的行跡也沒有脫離過寺院。他的經典作品《茶經》就是遍游各地名山古剎,親自採茶、制茶、品茶,並廣泛吸收僧人的飲茶經驗,加以總結的成果。

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裡說:「開元中,太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我們想想,那時的禪僧帶茶壺到處煮飲的情景,是不是特別有一種親切之感?

不只是喝茶,茶的比賽也是以前在寺院裡就有了。宋代著名的浙江餘杭徑山寺,經常舉行由僧人、施人、香客共同參加的小茶宴,品嘗、鑒評各種茶葉的品質,稱為「鬥茶」。當時還發明了把嫩芽茶碾成粉末,用開水沖泡的「點茶法」。這種喝茶的方法後來傳到朝鮮和日本,成為「抹茶」。日本人至今還喜愛這種方式,可惜在中國已經失傳了。

讀了許多禪寺與茶的相關記載,使我們知道茶與禪可以說是「茶禪一味」。因為茶也可以導引我們的心靈通向單純、超越、無爭、寧靜、自由,使人能自然地通向禪道,那種純樸無華、莊嚴和諧的風格對於禪定也大有助益。雪竇禪師有一首偈頌:

前箭猶輕後箭深,誰雲黃葉是黃金。

曹溪波浪如相似,無限平人被陸沉。

這雖不是寫茶的詩,但把「黃葉是黃金」拿來形容茶禪之味,卻是非常恰當的。庸俗的以黃金為貴的人,可能把禪心茶道看成黃葉,一文不值;而對於清越高邁的人,一壺好茶比黃金還貴,更不用說茶里有覺悟與菩提之思了。

茶味禪味

一味萬味

味味一味

喝時生其心

飲後應無所住

如是如是

曾有一位學生問法眼文益禪師:「師父,什麼是人生之道?」

他說:「第一是叫你去行,第二也是叫你去行。」

是的,什麼是飲茶之道?第一是叫你去喝,第二也是叫你去喝。

什麼是佛法之道?第一是叫你去實踐,第二也是叫你去實踐。

「有第三嗎?」朋友說。

「有的,第三是叫你行過了放下!」

這金黃色的茶湯呀!這人生之河的苦汁呀!這中邊皆甜的法味呀!

一味萬味,味味一味。

喝時生其心,喝完時應無所住,如是如是。

慧寂禪師曾寫過一首偈: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

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

意思是說,持戒與坐禪並不是一種特別的情境,胸懷開闊有如滔滔江海的人不必刻意地持戒,一個內心平靜、智慧無波的人也不必有坐禪的形式。每天過著尋常日子,喝三兩碗釅茶,一切的禪意就在裡面了。

茶禪一味,茶禪都不是特別的東西。因此,茶的真滋味,禪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