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甘州區,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連山、北依合黎山和巴丹吉林沙漠,狹長獨特的地域地形構成了天然的種子繁育隔離屏障,是玉米制種生產「黃金」區域。近年來,甘州區加快構建玉米制種全要素、全產業鏈集群,有力推動玉米種子擴繁基地向種子集散地和國家種子戰略儲備中心轉變。
初冬時節,在甘州區沙井鎮五個墩村,六社社長郭建濤正在本村的水肥一體化智能管控室給設備放水,防止天冷凍壞管道,為來年春播作足準備。
甘州區沙井鎮自1985年開始種植制種玉米,52歲的郭建濤從小看著父輩用一頭牛耕種自家的26畝地,到現在他承包了村裡的180餘畝制種玉米地,播種、鋪膜、施肥、抽雄、掰穗等環節全程機械化,省水省肥又省力。「以前還要半夜起來給地里澆水,現在躺炕上用手機就能把地都澆了。」郭建濤笑言。
沙井鎮鎮長薛潔中介紹,沙井鎮作為制種產業大鎮,帶頭在全市推進高標準「五化」制種示範基地建設,全面推廣應用大型聯合整地機械和直線導航複式播種機械耕作,實現灌水、施肥及氣象、墒情、病蟲害防治田間監測智能管控,農民收入持續提高。
種子是農業「晶片」。近年來,甘州區玉米制種產業產值達到35億元以上,主產區農民人均玉米制種純收入達8000元以上,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種子產業直接帶動就業人員1萬人次,輻射帶動畜牧、食用菌、包裝、運輸、服務等行業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5億餘元,全區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
作為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大縣,2022年甘州區落實玉米制種面積67.4萬畝,產量達30.2萬噸,占全國用種量的三分之一,玉米制種產業已成為全區產業化程度最高、聯繫農戶最廣、增收效益最大的支柱產業。
眼下,在張掖國家玉米種子產業園,一座座廠房、車間、綜合樓等拔地而起,昔日的戈壁灘上,一個集種子研發、繁育、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正在加速建設中。
據悉,張掖國家玉米種子產業園項目規劃占地面積4660畝,總投資53億元,配套建設玉米種子科研區、加工生產區、戰略儲備區、交易區、農機社會化服務區、現代種業裝備科技區、西北糧食進出口倉儲物流配送區、循環利用區和公用工程區等九大功能區。項目建成後,園區玉米種子生產加工、銷售能力可達3億公斤/年,將打造集種子「育繁推、產加銷」一體的國內一流玉米種子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