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之謎

歷史通今 發佈 2022-12-02T12:07:14.780164+00:00

作為宋朝的締造者,趙匡胤之死實在是令人不斷唏噓,從古至今有許多史學家尋文摘句,探討史書,就想找出個究竟來。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事跡「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在史書上劃出了傳奇的一筆,但是關於他的死因不管從正史上還是野史上都有許多說法,最著名的有「燭影斧聲」,普遍認為趙匡胤是一夜暴斃。

作為宋朝的締造者,趙匡胤之死實在是令人不斷唏噓,從古至今有許多史學家尋文摘句,探討史書,就想找出個究竟來。而最令人懷疑的便是趙光義,因為兄終弟及,他是最大的獲益者。

趙光義在趙匡胤稱帝之前原本叫趙匡義,在「陳橋兵變」中有著重要的貢獻,後因其兄稱帝後需避諱趙匡胤的匡而改名為趙光義,關於宋朝的建立趙光義可謂功不可沒。宋朝建立第二年趙匡胤之母杜太后病危,召趙匡胤於榻前,與趙匡胤商量:「你的兒子年紀商小,我們不能步前朝的後塵,我想在你百年之後傳位於你的弟弟(趙光義),他可擔大任。」趙匡胤見母親病危不好說,於是杜太后命趙普寫約誓書,趙匡胤只好聽從,這便是史上的《金匱之盟》。

為什麼杜太后在病危之時如此篤定要趙光義繼承大統呢?史學家認為有兩種原因:一是杜太后比較偏愛趙光義,從小就寵著他,提出兄終弟及,完全是出於私心。二是杜太后歷經五代以來中原的皇帝都比較短命,後留下幼子與其母遭下屬欺凌,讓其弟即位可穩固朝綱,防步前朝後塵。

趙匡胤比較仁義厚道,更何況這是其母杜太后,論孝道母命不可違,而且考慮到建國初根基不牢固,還有部分地區尚未統一。正如杜太后所說其子確實年幼,為保宋朝根基牢固,趙光義的確是個合適的人選。所以趙匡胤表面上還是遵從了母命,杜太后去世僅一個多月,就將趙光義任命為開封府尹,之後封晉王。

開封府尹是宋朝國都的最高官職,也就相當於今北京市的市長。自五代,凡是皇族擔任此官,基本上就是儲君的不二人選。趙光義在任職開封府尹期間,籠絡了不少有才人士,逐漸豐滿了自己的羽翼。當趙匡胤的兒子成人後,也曾動過立太子的念頭,但是當時的趙光義羽翼已然豐滿,恐其子不是他的對手,念頭即刻打消,順其遵從《金匱之盟》。

據說《金匱之盟》是趙光義即位多年後,為了澄清自己不是搶來的皇位,才將其公之於眾,但有人認為是偽造的,這種說法並不真實。一來趙光義已經登基多年了,在登基之前就已經羽翼豐滿了,多年之後更是朝野臣服,根本沒必要搞這一出。其二杜太后遺命兄終弟及,趙匡胤當時是答應的,這也算是名正言順,而且有證明,趙匡胤也留有遺詔,完全不需要再畫蛇添足。


關於「遺詔」《宋史·禮二五》《宋會要輯稿》《宋大詔令集》皆有記載。

既然有遺詔,那就避開猝死一說,如果是突然離世那根本來不及囑託後世,繼承人都沒說明白指定滿朝慌亂。有說趙匡胤死於趙光義之手的恐怕更無佐證。那麼趙匡胤是怎樣去世的?在離世之前都發生了一些什麼呢?歷史通今且跟大家繼續談來。

趙匡胤生病以後,他命人火速前往終南山詔道士張守真面聖,並期間通過各種做法祛病,但都不曾見效。終南山距開封六百多公里左右,當時來回都要靠驛卒,即使最快速度都得花費三四天。這就說明趙匡胤從病發到病故至少有四天以上的時間,並非暴斃而亡。

實際趙匡胤的病與他長期酗酒脫不了干係,從古至今相傳的畫像都是極其肥胖,平時不但愛吃愛喝,而且還經常搞一些特殊的酒宴:如「杯酒釋兵權」「雪夜定策」等,和大臣一起把酒言歡,總是把自己喝的大醉,時間長了難免身體會出狀況,一些心腦血管疾病肝病慢慢就患上了。趙匡胤並不是那種整天只顧玩樂的皇帝,反而他太勤勞了,朝廷大事無一落下,甚至全都想親力親為,儘管他偶爾也會鍛鍊,騎馬射箭,但看趙匡胤的各種習慣,難免身體不支。

趙匡胤享年五十歲,於中開寶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賓天,這放在當時也算不上高壽,但對於趙匡胤來說也算是善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