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真相,安祿山為什麼要起兵叛亂?

歷史百小生 發佈 2022-12-02T12:10:25.530913+00:00

李林甫去世後,安祿山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他有一種預感,大唐的天,要變了。李林甫是唐玄宗時代,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攬,排除異己,把唐玄宗伺候的是舒舒服服的,「口蜜腹劍」,說的就是這個人。

李林甫去世後,安祿山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他有一種預感,大唐的天,要變了。

果然,繼任宰相楊國忠上台後,就開始處處針對他,並多次在唐玄宗面前進獻讒言,說安祿山一定會造反,必須提前提防。

楊國忠看不慣安祿山,這事兒還要追溯到李林甫身上。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代,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攬,排除異己,把唐玄宗伺候的是舒舒服服的,「口蜜腹劍」,說的就是這個人。但是,他幹了兩件蠢事,為大唐埋下了一顆雷。

第一件事,干涉太子人選問題。

李隆基的第一個太子,是李瑛,可惜,他的母親身份太低,而且過早地去世,於是,有人就盯上了他屁股下的太子寶座,這個人,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從小在宮中長大,深受武則天喜愛。自從李隆基的原配夫人,王皇后被貶去世後,武惠妃就成了後宮的主人。他為了給自己的兒子謀個好前程,就誣陷太子謀反。

於是,就有了李隆基「一日殺三子」的事兒,其中一子,就是太子李瑛。

但是,武惠妃還沒來得及把自己的兒子,推到太子的位置上,就去世了。不過,他的老搭檔李林甫沒有讓他失望,在皇上面前立諫,立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琩為太子。

原本,李林甫以為,武惠妃是李隆基最喜歡的人,立他的兒子應該是最合適的,沒想到,這個馬屁沒拍好,拍到馬腿上了

這個李琩,不是別人,正是楊玉環的前夫,她給李琩當了5年的老婆,也沒生下一男半女,最後被李隆基看中了,接到了宮中,這事兒,在民間,那就叫「扒灰」。

唐玄宗臉皮再後,也知道什麼叫「沒羞沒臊」。如果他立了李琩為太子,將來他怎麼和楊玉環相處,自己死後,李琩會不會學自己的爺爺,收繼小媽,再把楊玉環給娶回去。

更何況,此時武惠妃已經去世了,他現在最愛的女人是楊貴妃。因此,他否定了李林甫的建議,立李亨為太子。

但是,李林甫不死心,仗著自己宰相的身份,處處與太子作對,安祿山作為李林甫的死黨,沒少參與這種事,因此,他與太子的關係,也好不到那裡去。

第二件事,提拔番將安祿山

經歷過南北朝後,在大唐王朝中,有不少的胡人將領,這些所謂的「胡人」,主要是指北方的遊牧民族和西域諸國的人。

當時大唐的疆域遼闊,為了有效地管理這些地方,唐玄宗在全國設立了十大藩鎮,以鎮壓和防止邊患。李林甫提議,重用胡人將領為藩鎮節度使,但是,不允許他們入朝為相。

李林甫的理由是,這些胡人在大唐沒有根基,不容易形成派系,讓他們到邊關苦寒之地,為大唐看家護院,是最好的安排。胡人安祿山,就是李林甫一手提拔起來的,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

但是,李林甫是萬萬沒想到,後來的藩鎮,權力是越來越大,他們雖然不能控制朝廷大權,但是卻擁兵在外,慢慢地成了朝廷的威脅。

李林甫在位的時候,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因此,楊國忠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李林甫的餘黨,安祿山,就是李林甫最大的餘黨。

當時,安祿山是唐玄宗身邊的紅人,楊貴妃的乾兒子,唐玄宗對他是一萬個放心,楊國忠在他耳邊說了多次安祿山要謀反,他都沒當回事兒。後來,楊國忠著急了,對唐玄宗說:「皇上,不信,你現在召他進京,他肯定不敢來」。

唐玄宗也急了:「大舅哥,要是安祿山來了,你以後就給我閉嘴」。楊國忠一拍胸脯:「成交!」。

公元754年,唐玄宗下詔書,讓安祿山進京匯報工作。

這個消息,安祿山其實提前就已經知道了,而且,他也知道,這次匯報工作,就是楊國忠一手導演的,如果他不去,楊國忠就贏了,也就坐實了他要謀反的罪名。

安祿山原本沒有任何謀反的心思,手握三鎮兵馬,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楊貴妃的乾兒子,這身份,這地位,這種舒服的日子,過的不香嗎?幹嘛要提著腦袋去謀反,留著這個腦袋吃火鍋,他不爽嗎?

為了讓楊國忠閉嘴,也為了打消皇帝的顧慮,安祿山提著禮物就去長安城給皇帝匯報工作了。

到了唐玄宗面前,安祿山不禁鼻子一酸,抹起了眼淚:「皇上,臣冤枉啊,臣一個胡人,在大唐無依無靠的,臣只能忠心耿耿的給皇上幹活,就這,還有人在背後說臣的壞話,臣是清白的呀」。

唐玄宗像慈父一樣地露出了笑容:「小安啊,別激動,你的情況,我是了解的,你放心,我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你回去好好干,大唐,就需要你這樣的忠誠」。

為了安慰安祿山受傷的心靈,唐玄宗特意賞了他一個新的官職,尚書左僕射。這個職位,那就相當於是宰相了,但是,安祿山看不上,他又要了兩個其他的職務,閒廄使和隴右群牧

千萬別小看這兩個職務,閒廄使,掌管朝廷車馬調度,隴右群牧,掌管著大唐的牧場。相當於,大唐的馬匹,從生產,加工到最後的投入市場使用,一條龍的產業鏈,都被安祿山給掌握了。

古代的戰馬,那可是重要的作戰物資,誰掌握了戰馬,就就掌握了戰場上最大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果不其然,安祿山從隴西挑選了數千匹的上好良馬,帶回了范陽。

回到范陽後,安祿山並沒有放下警惕,他知道,只要楊國忠一天在位,他就一天不得安生,因此,他開始積極做準備。

首先,他對自己手下的將領開始梳理,不是自己的親信,全部調離。另外,他又向唐玄宗擬定了一份名單,撤換了大批的漢將,任命了一批新的番將。唐玄宗絲毫沒有懷疑,大手一揮:「准了」。

其次,他在范陽城北修建了一座「雄武城」,名義上是為了防止北方的契丹人,室韋人,但實際上,這是安祿山的一個大型倉庫,裡面儲備了超級多的糧食和兵器,以及一萬五千匹戰馬。

范陽,在今天的北京南部,保定北部的涿州,雄武城,就是今天的張家口宣化區。為什麼要選擇在這裡建城?

因為這裡位於燕山山脈以北,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且,這裡靠近內蒙古一代,說是邊關需要,也不為過,更重要的是,安祿山已經收買了大批的契丹人和室韋人,把他們安置在這裡,可以隨時供自己調用。

楊國忠那邊,他確實閉嘴了,他不在唐玄宗面前叨叨了,而是改「直接動手」了。他派人抄了安祿山在長安的府邸,還把安祿山在長安的親戚,族人全都抓了起來。

他的目的,就是要逼安祿山動手!

這下,叔叔能忍,嬸嬸不能忍了。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但是,他並不是要造反,而是宣稱:「封密詔,討伐楊國忠」。

安祿山帶領20萬人馬,一路南下,渡過黃河,然後揮師西進。他的計劃是,首先占領洛陽,然後攻打長安。

當雪片一樣的加急文書送到唐玄宗面前時,他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安祿山造反,怎麼可能,你們到底要誣陷小安子到什麼時候啊」。

但是,沒多久,殘酷的事實證明了一個真相,安祿山確實反了,都快打到洛陽城了,唐玄宗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派誰帶兵去平叛。

當時大唐的兵力,全部都分散在藩鎮,朝廷里根本就沒有能領兵打仗的將領,此時在長安的,只有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他被唐玄宗派到了前線。

封常清雖然是節度使,但是,他帶的可不是自己手下的兵,而是長安城裡一些朝廷親軍,這些人已經多年不打仗,手藝早就廢了,而且素質極差,老的老,殘的殘,根本沒啥戰鬥力。

因此,封常清到前線領了一個「敗仗」就回來了。

封常清前腳剛走,安祿山後腳就占領了洛陽城。這裡可是大唐的東都啊,武則天時代的都城,雄偉的宮殿,華麗的內廷,讓安祿山不禁感慨:「大爺的,還是當皇帝爽啊,我也過過癮」。

公元756年,大年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為「燕」。

封常清跑回長安後,被唐玄宗貶為庶民,打發到高仙芝那裡去做苦力,結果,封常清到那裡,一番忽悠,嚇得高仙芝連夜從陝州退到了潼關以西。唐玄宗震怒,下令殺了這兩個臨陣脫逃的孬種。

當安祿山稱帝的消息傳到長安城以後,唐玄宗氣的把手中的荔枝摔倒地上:「這個小兔崽子,朕要御駕親征,親手去宰了」。不過,他也就是說說罷了,70多歲的人了,不是年輕的時候了。

在楊國忠的建議下,老將哥舒翰被啟用,派到了潼關前線。

不得不說,老將就是穩,和當年的廉頗一樣,他到臨潼後,沒有輕易的出擊,而是固守潼關,這是長安最堅固的東大門,北臨黃河,南靠秦嶺,周圍大山林立,溝壑縱橫,地理地形極為優越。

因此,安祿山和哥舒翰在潼關拉鋸了有小半年,始終沒能突破。

此時,安祿山後院起火了,他帶領大軍南下,留在河北一些官吏開始起兵反抗,重新立起了大唐的牌子,其中,表現最優秀的,就是平原太守顏真卿。你沒有看錯,就是那個書法家顏真卿,大唐的四朝元老,寫字只是業餘愛好,上陣殺敵才是他的主業。

顏真卿一度成為河北「抗擊安祿山聯軍」的統帥,手下聚集了20萬人馬。為了解決大本營的問題,安祿山派自己的小弟,史思明回去平定。

但是,史思明的命不好,他在河北碰到了硬茬子,這個硬茬子,不是顏真卿,而是郭子儀李光弼

安祿山已經折騰了大半年了,大唐朝廷已經從剛開始的一頭懵緩歸來勁兒了,開始調兵遣將,畢竟,那個年代交通條件差,藩鎮又都遠離長安,調集兵馬也是需要時間的。

此時,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奉命參加平叛,他帶著副手李光弼從靈武出發,走北線,過河東,翻過太行山,直撲安祿山大本營,與顏真卿回合。這是安史之亂以來,朝廷派出來的第一支正規藩鎮軍,戰鬥力槓槓的,打得史思明哭爹喊娘的。

大本營被包了餃子,潼關這邊又久攻不下,安祿山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此時,楊國忠卻獻出了「神助攻」。

楊國忠這個人,不上陣打仗,卻特別能「嘰嘰歪歪」,他見哥舒翰一直在潼關守著,也不主動出擊,就在唐玄宗耳邊煽風點火。唐玄宗也是有點著急了,讓楊國忠傳旨,命令哥舒翰主動出擊。

說到這兒,怎麼越看越像長平之戰呢。老將廉頗堅守不出,秦軍沒有一點辦法,結果趙括來了,主動出擊,一下被白起一口吞掉了。

歷史驚人的相似,哥舒翰其實真不想主動出擊,北方戰事順利,安祿山的老巢快被端了,如果郭子儀的大軍能順利南下,那安祿山就被關門打狗了,自己根本沒有出擊的必要。

但是,皇命難違,哥舒翰只好帶人出擊。果不其然,被安祿山逮著猛揍一頓,潼關失守,哥舒翰被手下人給綁著送到了長安。

潼關失守了,長安城還遠嗎?

唐玄宗用腳後跟想想,也知道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因此,他帶著楊貴妃,楊國忠等一幫皇親國戚逃出了長安城,向四川方向跑去。這下,可苦了長安的老百姓了。

公元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城,大肆搶掠,荼毒百姓,生生地把長安城變成了火海。

唐玄宗跑到馬嵬驛的時候,身邊的親軍出現了譁變。當時的情況,很難不譁變,唐玄宗是偷跑出來的,連大臣們都不知道,當天早上他們還去上朝了,不見皇帝,宮內亂糟糟的,才知道皇帝「曠工」了。

這些親軍們,也是被唐玄宗連夜帶走的,他們也有家人啊,這些家人都在長安城,遭受著苦難,誰還有心思保衛皇帝。

親軍首領陳玄禮認為,這一切都是楊國忠惹出來的禍,派人把他給射殺了。殺了楊國忠後,他擔心楊貴妃事後找他算帳,逼迫唐玄宗賜死了楊貴妃。然後,他們才護著唐玄宗繼續向四川走。

此時,太子李亨不願意再跟著唐玄宗走了,他在一幫親信的擁護下,北上靈武,在那裡稱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相當於強迫性的奪了唐玄宗的皇位。唐玄宗人老了,也沒有鬥志了,默認了這個事實,把寶印,金冊給李亨送了過去。

至此,唐肅宗李亨接過權力棒,成為平叛的總指揮。

李亨應該慶幸,安祿山叛亂,僅僅是在北方,整個南方地區安然無事,老百姓照樣早上出門買菜,晚上回家抱孫子,因此,南方的賦稅,錢糧源源不斷的送到北方,支撐了李亨的平叛。

負責這個工作的人,叫第五琦,一個資深的「財稅專家」,李亨任命他為監察御史兼江淮租庸使,全權負責整個江南的財稅。

李亨坐鎮靈武,工作一籌莫展,河北形勢發生變化,史思明又反攻郭子儀成功,郭子儀和顏真卿等人回到靈武,留下李光弼在河東據守。南方的永王發生了叛變,大唐內部出現權力爭鬥。

李白,就是在這個時候,當了永王的秘書,後來被牽連發配,發配途中又遇到大赦天下,恢復了自由,心情大好,寫下了《早發白帝城》。

就在大唐士氣低落的時候,好消息傳來了,安祿山死了。

安祿山是個大胖子,330斤重。肚子上的肉能流到膝蓋,估計比德雲社的孫越還胖。他身邊有個小太監,叫李豬兒,天天伺候他穿衣服,穿鞋子。

這人胖了,就容易生病,安祿山在回到洛陽後,突然眼睛瞎了。本來他就脾氣不好,這一瞎,脾氣更暴躁了,動不動就打李豬兒,連自己的兒子安慶緒也打。

安祿山不喜歡安慶緒,他喜歡的是自己的老大兒子,因此,安慶緒就和李豬兒密謀,趁著安祿山睡覺,一刀結果了他。

李亨聽說安祿山死了,來了精神,他吸取了以前的經驗教訓,派人去回紇借騎兵,並答應他們,奪回長安和洛陽,城裡的金銀寶貝,任他們瓜分。

郭子儀帶著唐軍與回紇聯軍,開始攻打長安,經過一番血戰,終於收復了長安,然後又揮師東進,收復了洛陽。

至此,大唐的兩京收復。

但是,兩京的百姓卻遭殃了,因為李亨答應了回紇,城中金銀寶貝,任他們瓜分,李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回紇軍在城內大肆搜刮,甚至,部分唐軍也偷偷的參與了。

丟了洛陽,安慶緒只能回范陽,可是,此時的范陽已經被史思明掌控,他不願意讓安慶緒來接管自己的地盤,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詐降。

他向李亨表達了投降的意思,李亨很高興,封史思明為「歸義王」,范陽節度使。史思明這一投降,起了示範作用,安慶緒身邊不少人也開始投降了唐軍。

史思明見安慶緒成了孤家寡人,再次反叛,因為他本來就是詐降,目的就是要削弱安慶緒的勢力。

李亨聽說史思明再次反叛,不再對叛軍抱任何希望了,決定一鼓作氣殲滅叛軍,他任命郭子儀為大元帥,先去攻打實力比較弱的安慶緒。

趁著混亂,史思明從北方出兵,夾擊安慶緒,混亂中安慶緒被殺。大唐這邊因為內部爭鬥,宦官魚朝恩與武將們爭奪權力,被史思明範咬了一口。

回到范陽後,史思明繼位為「大燕皇帝」。

此後,大唐和史思明拉鋸了很多年,打了很多的血戰,一直也沒能消滅史思明。

公元762年,唐玄宗駕崩,一個月後,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駕崩,這爺倆至死,也沒有看到安史之亂結束。

唐肅宗死後,兒子李豫繼位,就是唐代宗。

史思明這邊,也沒有蹦躂幾天,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給殺了。一鍵三連,最後史朝義摘了桃子。

李豫繼位後,任命僕固懷恩為大將軍,帶領回紇和大唐聯軍,在芒山與史朝義大戰,史朝義兵敗,逃回了范陽。

可惜,范陽他是回不去了,手下將領叛變,李懷仙投靠了大唐,拒絕給他開城門,走投無路的史朝義自殺,李懷仙撿了個便宜,把史朝義的首級送到長安,領了賞錢。

至此,延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

安史之亂結束了,但是他的流毒卻沒有徹底根除,李豫心慈手軟,沒有對叛軍進行徹底的清洗,但凡投靠大唐的叛軍,都得到了優待,甚至繼續擔任一方節度使。

比如李寶臣、李懷仙、薛嵩、田承嗣等人,這些人,盤踞河朔三鎮,對大唐朝廷是若即若離,最終再次叛亂,引發了唐德宗時期的「二帝四王之亂」

甚至,大唐的終結者朱溫,也是宣武軍節度使。

安史之亂,雖然只持續了8年,但是,他對大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雖然後期大唐出現過幾次中興時刻,卻再也難以返回到當初的盛世。

安史之亂後,再無大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