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停止內耗,從三次放下開始

破局者breaker 發佈 2022-12-04T06:11:32.869308+00:00

最近,網上看到一個吐槽貼:網友出差一周,家裡外賣垃圾堆成小山,髒衣簍里還放著幾天前的臭襪子。她忍不住嘮叨了幾句,結果對方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兩個人大吵一架,她氣得一夜沒睡,對方呢,一沒安慰,二沒道歉,看世界盃看到凌晨,嗨到不行。

最近,網上看到一個吐槽貼:


網友出差一周,家裡外賣垃圾堆成小山,髒衣簍里還放著幾天前的臭襪子。


她忍不住嘮叨了幾句,結果對方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


兩個人大吵一架,她氣得一夜沒睡,對方呢,一沒安慰,二沒道歉,看世界盃看到凌晨,嗨到不行。


評論區里,很多網友對此憤憤不平:「這樣的男人不離婚幹嘛,留著過年嗎?」


面對婚姻的挫折,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離。


婆媳矛盾老公不向著自己,離;媽寶男沒擔當,離;整天打遊戲不顧家,離;


離婚似乎成了唯一的方法。


有句電影台詞說得好:


老一代的人覺得東西壞了是可以修的,而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東西壞了就應該換。


可換一個人後,這種內耗就結束了嗎?


《親密關係》這本書告訴你:當然不能。


婚姻的真相,就是和誰過,都是跟自己過。


而想要停止婚姻內耗,就要從三次放下開始。




很多人進入婚姻後,常有這樣的抱怨:為什麼枕邊的伴侶和婚前判若兩人?


耐心沒了、毛病多了;浪漫沒了,脾氣大了......


或許作家柏楊的這句話是最好的解釋: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男女。如果用照妖鏡照得太久,恐怕連上帝身上都能挑出毛病。


曾有人問一對金婚夫妻,是如何做到恩愛五十年都不吵架的?


老奶奶笑眯眯地說:


「他啊,有很多缺點的,不過他的優點讓那些缺點都在我眼裡淡化了。」

這種智慧,其實跟《親密關係》中「積極錯覺」這個概念完美契合。


它倡導人們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伴侶,放大優點,縮小缺點。



安徒生講過一個故事,叫《老頭子總是對的》:

一個老頭子用一匹馬交易了數次,最終只換回一堆爛蘋果,所有人都覺得他要倒大霉了。

可回到家,老太太卻說:


馬換母牛真好,這樣我們就有牛奶喝了;母牛換羊真好,我們可以用羊毛做襪子……


雞換爛蘋果真好,我剛好可以把這些爛蘋果送給小氣的校長太太。


無論丈夫做了什麼,她都能以一種善意的方式重新解讀。

《親密關係》中有句話很中肯:


理想化的愛人形象總是和更多的滿意、關愛、信任聯繫在一起。


用積極錯覺看待伴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正視TA的缺點,但從正面進行詮釋。

伴侶愛嘮叨,一點小事就說個不停,但每句嘮叨目的都是關心;


伴侶粗枝大葉,經常丟三落四,但有關你的事卻一件不落地記在心上;


伴侶工作忙常加班,很少分擔家務,但一發工資就上交,一有空就陪孩子;


兩個不同成長背景的人組成家庭共同生活,三觀習慣難免不同。


用濾鏡看缺點,用放大鏡看優點,其實是個一舉兩得的划算事。


一方面,這會極大增強我們的自尊,你會為自己能被如此稱心如意的人所愛著而慶幸。


另一方面,在你的肯定下,伴侶也會不知不覺受到感染,逐漸變成那個「值得信任的人」。





《納瓦爾寶典》中說:


「幸福並不來自外在,而是你自身做出的選擇。」


兩個人相處,難免有矛盾,大到你我該聽誰的,小到吃喝玩樂去哪家。


你選擇用哪種方式解釋伴侶的行為,會極大影響婚姻的質量。


有一段時間,我對丈夫諸多抱怨,總覺得他不愛我。


給孩子選衣服,我說買大點,他說買正好的,我覺得他故意和我作對,就是想處處都壓我一頭;


他抱怨衛生間裡老是有頭髮,我會難過他不懂我的操勞,還責怪我不講衛生;


他說給我買輛車,我會疑心他是嫌棄接送我太麻煩,圖自己省事。


一不領情他對我的好,二曲解他對我任何的小指責。


這種想法讓我們的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大吵小吵不斷。


《親密關係》中提到兩種歸因模式:


改善關係的歸因,維持苦惱的歸因。


前者傾向於淡化彼此的過失,認為它們是偶然的、無意的。


而維持苦惱的歸因恰恰相反,它總是誇大壞處,認為伴侶的負面行動都是故意的、習慣性的。



生活中很多人對伴侶不滿,其實就是不自覺採用了錯誤的歸因模式。


當對方的好被視為偶然的,壞被視為蓄意的,感情自然會出問題。


就像我從親密關係中感受到了不滿,那換個角度呢?


丈夫沒考慮到小孩長得快,但終究是因為想給孩子最好的;


他抱怨衛生間裡有頭髮,是擔心堵塞管道、滋生細菌;


給我買車,不是圖自己省事,而是想讓我去哪兒都方便,不會因為他有事就耽誤我的行程。


這樣一想,不僅少了很多糾紛,還會讓人覺得眼前這個人竟如此細心體貼。


你看,幸福就是一種選擇,它與我們看伴侶的角度息息相關。


很多時候,學會換個角度,關係就順了。




《一代宗師》有這麼一句影評:


一個人對愛情的信心,就是對整個世界的信心。

很多人由愛步入婚姻,卻對婚姻沒有信心。

脫口秀女王思文,曾在節目中自曝家裡人幾乎都離過婚。


所以她打心底里認為,「婚姻不幸是常態,幸福才是異常。」


沒結婚之前,她就預言:「我第一次結婚肯定要離的」。


最後一語成讖,她真的就和不顧父親反對也要嫁的人,離了婚。


這其實就是《親密關係》中所說的宿命信念。



宿命信念認為,真愛天註定,伴侶不會改變,爭吵意味著婚姻很失敗。


當兩人出現問題時, 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會設法去解決問題,而只會逃避。


比起努力修復,他們更願意結束這段關係。


在他們看來,伴侶要麼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婚姻生活註定幸福美滿;


要麼不是冤家不聚頭,婚姻生活註定痛苦悲慘。


這種心態讓他們對婚姻充滿不自信,無法忍受任何不如意。


但幸福的婚姻從不是水到渠成,而是長期磨合、經營的結果。


要想親密關係長久,就要打破宿命信念的枷鎖,培養積極的成長信念。


這種信念認為,幸福的關係是努力和付出的回報,只要你願意,困難可以化解,傷害可以修復。


同為脫口秀女王的傅首爾,就很擅長用「成長信念」看待感情。

傅首爾也來自單親家庭,很小就沒了爸爸。

她說如果沒有遇見丈夫老劉,她可能不會結婚,但和老劉相愛就是她的頂配婚姻。


她還說,和老劉結婚的十一年,她也有很多痛苦的時候,但她不會放棄,而是和對方不斷磨合、互相包容。



沒有天生合適的兩個人,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親密關係。


婚姻不是港灣,而是江湖,多得是大大小小的麻煩和瑣碎。


與其爭執你對我錯、誰多誰少,一味想著解決對方,不如一起合力解決問題。


那些看起來婚姻美滿的伴侶,其實都把對方當成了婚姻合伙人。



寫在最後


看過這樣一段話: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們都是自己的紅塵,而婚姻就是最大的道場。


沒有天生完美的婚姻,只有用心經營的幸福。


婚姻最好的狀態是「尊重且肯定」,我知曉你的不好,但我眼裡只保留你的好。


最舒服的模式是「放小而抓大」,你對我的不好不一定是有心的,但你對我的好一定是刻意。


最高的境界是「相惜且相信」,遇見即是此生最大的幸運,往後餘生,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都會陪你走下去。

關鍵字: